九下第五单元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和节奏;辨析疑难字句,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的音乐美。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自主学习,归纳文言词汇。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启迪学生明白“人才是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道理。教学重点:1、能解释重要词语,翻译重要句子。2、总结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教学难点: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课时分配: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目标:1、能解释重要词语,翻译重要句子。2、总结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3、背诵本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导学过程:导语激趣,走近孟子请同学们细听材料,并猜猜他是谁?材料一:关于他,有个美丽的故事,他的母亲为了让他顺利成才,千方百计寻觅好环境,竟三次搬迁。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时代,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提倡“仁政”的治国之道。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材料三:他的许多精辟言论为人们所传诵,如“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五十步笑百步”“缘术求鱼”等等。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二、作品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三、初读课文,疏通句意1、请学生自渎课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文意。2、教师范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学生模仿老师的停顿方法自读课文一遍,跟读一遍,然后请几名学生选择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试读。自读导学,(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要求:1、注意朗读的节奏。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3、初步理解课文。(二)分组讨论划分停顿,教师纠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四、小组合作,翻译课文1、自读课文,写出划横线词的意思(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6)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7)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先扫清词语障碍,再翻译课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句子翻译: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三里:城:郭: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胜:翻译句子:分组(1-3组)(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委而去之:翻译句子:分组(4-6组)(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域:古义:今义:以:固国:威: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亲戚:古义:今义:畔:之:天下顺之:故君子有不战:五、探究课文,分析(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六、小结(一)艺术特色: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七、课堂练习:1.古今异义。2.通假字。3.虚词。(1)之亲戚畔之()三里之城()寡助之至()而夫环而攻之()攻之而不胜()八、拓展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或语录吗?孟子语录:孟子故事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一、预习导学1、给生字注音并对加横线解词。畎()亩:曾()益:拂()士:拂()乱:胶鬲()傅说()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曾:衡:拂:二、自读导学(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要求:1、注意朗读的节奏。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3、初步理解课文。(二)初读课文,疏通句意三、小组合作,翻译课文1、重点词语解释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行拂乱其所为③、而后作④、征于色⑤、而后喻⑥、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法家:拂士:⑦、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⑧、国恒亡⑨、生于忧患2、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四、合作探究1、词类活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入()则、出()则2、古今异义词。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古义:)举于士(今义:古义:)所以(今义:古义:)动心忍性3、多义词。于: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征于色(在)生于忧患发:发于畎亩发于声拂:行拂乱其所为拂士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的倒装,翻译时要注意语言顺序。“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5、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6、请学生在通读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写出其思路,先小组内交流研究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讨论后明确:连用六个排比,阐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结论——从正反两面论证,说明经受磨炼的好处——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五、拓展:1、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行为上要。(用原文回答)3、孟子以其酣畅淋漓的论述,阐明了“逆境造就人才”这个道理。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学生先思考、交流,后推举代表发言,可用名句,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了课文,我们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4、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学到了什么?六、反思17.公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墨子的政治主张;1)、积累文言文词汇、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朗读,把握人物性格,感受作品强烈而紧张的气氛;3)、体会《墨子》散文论辨性强、逻辑严密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程,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研习课文。先设疑引导,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人文情怀。课时分配: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还记得几年前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吗,这场战场给伊拉克人民又带来什么?——灾难、妻离子散、经济危机、生活无序……(2):你希望这场战争爆发吗?在这场战场爆发前,曾有许多爱好和平的人士和国际组织,力图阻止,可都失败了,假如时光能倒流,假如能有“墨子”,也许就不会发生了不信请看《公输》二、走近作者请大家打开记录本,以小组为单位,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交流一下,并按屏幕显示目标讨论归纳。(1)墨子属于哪个学派?(2)《墨子》一书是墨子写的吗?(3)墨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兼爱、非攻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2、请学生对照注解默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在疑难处作上标记。3、学生提出疑难,全班交流,老师进行适当点拨指引。4、师生一起归纳重点、词、句。重点词:子、清、然、虽然义、仁、说、距、圉、诎难解词:固、再、强、为、以……为,臣以.为王吏之.攻宋。特殊句式:夫子何命焉为/宋何罪之有/胡不已乎/胡不见我于王/此为何若人/4、请几位同学分段将全文朗读一遍,要求注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四、浅析文章,把握人物语言及性格。(1):自读课文,从课文内容角度出发,以“这篇课文叙述了的故事,表现了”为话题写一句。(2):在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选择最能体现人物,自己认为较容易读出感情的语句,反复揣摩诵读,读准语气、语调。然后抽取部分学生朗读,老师适当点评。例: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此时的公输有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反思:第二课时一、品析文章,体会论辩艺术;1、本文刻画的几个人物中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讨论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摸拟攻宋。使楚王心服口服。3、分组讨论,各选一题:a、墨子劝说公输盘时,采用什么策略让公输盘自觉理亏?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增强说理气势?b、墨子模拟攻宋取得怎样的效果?为什么会取得这样效果?先学生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明确。4、请大家齐读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再次体悟墨子的劝说艺术。二、联系实际,培养价值观作为现代青年,你觉得墨子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呢?三、课文小结今天的和平是千千万万人奋斗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台湾还没有回归,反华势力依然存在,恐怖组织也影响着人类的和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墨子那样,为和平而不懈奋斗,那么生活就会安定,世界就会和平。请联系全文,结合自己的感悟,用下列句式写一句。如果,那么战争就会消失,世界就会和平。四、拓展练习: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诽(非议)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偷窃),人豕犬鸡豚者,其不义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墨子·非攻》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内容。2、得出了哪两个结论?反思:19、鱼我所欲也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强化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方法:1、采用“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2、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3、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2、默读课文,基本断句准确。3、教师推荐网站,了解孟子。关于孟子孟子故居孟子简介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网站,或自行搜索,全面了解孟子,分组查找以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孟子简介、孟子人生、孟子思想、孟子学说、孟子故居、孟子故事、孟子名言、出自《孟子》的成语。课时分配: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生与死,义与利是自古以来人民议论的人生课题。我们将要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论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趣。1、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2、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3、《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