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旅游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阳泉市旅游报告(历史文化部分)郭学宝阳泉,古名“漾泉”(今郊区大阳泉村),因其地多泉,且漾然地表而得名。原系平定县所辖一镇,1947年5月2日设市。阳泉市地处山西省东部、华北地区中部、太行山脉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维37°40′-38°31′,东经112°54′-114°04′,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横贯而过。现有土地4452平方公里,人口121万,其中市区人口60.2万(1996年)。全市辖城区、郊区、矿区三区和平定县、盂县两县。阳泉是一个年轻的工业城市,又是一片古老的人类憩息地,早在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在这里生活、劳动。夏时,中国分为九州,此地属冀州。周属唐之东境。春秋末期,北狄少数民族的一支在此地活动,并在今盂县城地方建立了仇由(犹)国,属中山盟国之一。周贞定王十二年(公元前457年),晋卿智瑶以“凿道献钟”之计灭仇由(犹),于此建立原仇城,地遂入晋。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杀智瑶于晋阳城外,三分晋地,此地遂入于赵。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赵长平之战后,于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置太原郡,此地归太原郡。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此地属太原郡上艾县,县治今平定县新城村。东汉初,盂县(治今阳曲县北大盂镇)属太原郡,上艾属常山国(治今河北正定)。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并、幽二州合为冀州,上艾属冀州。三国魏皇初元年(公元220年),上艾县属乐平郡,盂县属太原郡。西晋,盂县属太原郡,上艾仍属乐平郡。十六国时属后赵。北魏登国元年(公元386年),上艾县更名石艾县。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复称上艾县。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复置石艾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苇泽县(今娘子关镇)。同年,于北部分置原仇县,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原仇县更名盂县,苇泽县复名石艾,并属太原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于赛鱼置受州(今郊区赛鱼镇),辖石艾县。天宝八年(公元749年),石艾县更名广阳县,徙治广阳(今昔阳县沾上乡),归太原府。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于广阳县置平定军。四年(公元979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徙榆关(今平定县上城);又废承天军为寨。是年,兴工扩建县城,营修下城。金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升平定为州,属太原支郡,领平定、乐平(今昔阳)二县。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平定为直隶州,领寿阳、盂县、乐平三县。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平定直隶州为直隶县,属冀宁道。1947年5月2日,阳泉设市,属晋察冀边区二专区。1949年8月,阳泉市划归山西省直辖。大事概述阳泉市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民俗淳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旅游资源优势。它左挟燕冀,右挽并汾,历来号曰晋冀要冲,众泉漾然,奔徙于桃、滹之峡;群峰拱翠,巑岏于行、岳之巔。由于地理气候的适宜,十余万年前即有人类在此劳动、生活。20世纪50年代在郊区旧街枣园村黄、红土交界处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板、石核等石器,为旧石器中期文化遗址,距今约10万余年。1984年,在平定娘子关电厂施工中出土有剑齿象化石。1986年,在平定县西10公里的冶西村东、尚怡河和苇池河三角地带,发现有面积约100×200平方米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该遗址高出河床30余米,能采集到磨光的石斧、骨器和大量绳纹、附加堆纹陶片等。1988年产能4月,在平定县东南15公里宁艾村西南马郡头与河阳胜河三角地带的二级台地上,采集到饰绳纹的锥状器足,该足束颈、侈口、圆唇,肩部饰以三角形戳刺纹口沿;折沿、方唇、直颈饰绳纹沿;侈口、圆唇、长颈、器胎压光,呈黑色口沿。此外,还采集到戳刺纹、划纹陶片、兽骨和红烧土块。该遗址高于河床20余米,面积约200×400平方米,为新石器遗址。1987年,在盂县东北部142公里的土塔村神沟河、六井河中间石岭梁上发现石斧和三足罐各一件,约为新石器时代遗物。春秋以下,列国纷竞,诸侯扰攘,控关守土,割据封疆。于此一地,先有戎狄之逐猎,后有鲜虞之崛起,并在今河北正定、石家庄西北地区建国,号曰中山。中山国东与齐国相邻,北与燕国相接,西南与晋、赵相连。中山国土虽小,却十分强悍,仇由(犹)亦为其盟国之一。他们常打败晋、赵等强邻。据《左传》记载,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秋,鲜虞大败晋军于平中,以后又大败晋、赵军队。为了故边守土,中山国在其周边险塞构筑了长城。据《汉书·地理志》、《括地志》和《读史方舆纪要》等记载,中山长城的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地区,纵贯恒山,沿太行山南下,连接龙泉、倒马、井陉、娘子关、故关、黄泽关等重要关隘,长约五百多里。这为以后近两千年的三晋防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少数民族的积极防御并未引起远在绛都的晋国公族的重视。晋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87年),赵盾之子赵朔因战阵亡,其妻庄姬寡居,遂与叔父赵婴齐勾搭成奸。丑闻传出后,赵原同和赵屏括为维护赵氏尊严,将赵婴齐逐出晋国,婴齐逃往齐国。此事引起庄姬不满,遂向赵景公诬告赵原同、赵屏括密谋叛乱,景公便以此为借口诛杀赵氏,但面临晋国将要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而未马上实施。两年后,景公宣布迁都新田,离开了卿大夫私家勢力盘踞的绛都。又过两年即公元前583年6月,令大夫屠岸贾率兵包围了赵氏下宫,杀了赵原同、赵屏括,并尽灭其族,夺其封邑,历史上称为“下宫之役”。庄姬为晋室公主,身怀有孕,避祸宫中,不久生下男婴赵武。屠岸贾闻讯入宫搜孤。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相谋救孤,恰值程婴妻子亦产一男婴,遂托为假孤,交与公孙杵臼,俱被杀害。程婴携赵孤长途跋涉,藏匿盂山之中。越十五年,得韩厥帮助,引立赵武,灭屠族。周贞定王十二年(公元前457年),晋四卿之一的智瑶率兵攻打中山、仇由(犹)。由于仇由(犹)城坚道阻,晋兵不得入。智瑶铸大钟一口,并使人言于仇由(犹)国君:“晋欲献大钟于仇由(犹),然道阻难入。”国君“欲钟之心胜”,“将斩岸堙溪以迎钟”,其谋臣赤章曼枝进谏说:“《诗》云:‘唯则定国’,我胡以得是于智伯?夫智伯之为人也,食而无信,必欲功我于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遗君。君若斩岸堙溪以迎钟,师必随之。”国君不听,却说:“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赤章曼枝痛心地说:“为人臣不忠,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遂“断毂而行”,投奔卫国。不久,国君迎钟于城内,悬而击之。晋军闻钟而入,城破,国君逃之盂山而死。智瑶就此建立原仇城。明代陈颢感其事而作《过仇犹有感》。诗曰:凿道曾迎智伯钟,雄藩从此霸图空。孤臣血涕随流水,双鹤闲谭话故宫。秋草断碑寒雨绿,残鸦高树夕阳红。停骖此日闲登眺,宦思离心总不穷。三年后的公元前454年,智瑶伙同韩虔、魏驹、赵无恤瓜分了30多年前范和中行氏的全部封邑。晋出公对此强烈不满,欲借齐、鲁之师驱逐四卿,四卿联合起来围攻晋出公,出公奔齐,不幸死在半路。智瑶另立昭公曾孙姬骄为国君,是为哀公。智瑶借机向韩、魏、赵三家索地,韩、魏俱应,惟赵襄子拒绝了智瑶。于是,智瑶联合韩、魏攻赵,赵襄子走保晋阳。智瑶率韩、魏联军追之晋阳,连攻三月不下,遂包围晋阳城,并引汾水灌晋阳,晋阳“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嬴,易子而食”。赵襄子遣谋士赵孟谈冒死出城去见韩虔和魏驹,向他们指出,智伯灭赵后,接着就会进攻韩,再接着就进攻魏,智伯贪心而残暴,其欲望是没有止境的。韩虔、魏驹转而发动兵变,与赵联合,引汾水返灌智伯之师,趁乱从两翼袭击,赵襄子则率晋阳之师从正面攻击,智军大潰,遂擒杀智瑶并尽分其邑。赵襄子取智瑶首级,用其头骨制成溺器以泄私愤。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后的第二年,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386年,赵烈侯去世,赵敬侯即位,便将都城由河南中牟迁到了河北邯郸,晋阳城便成为赵在山西的中心。其时的阳泉便成了邯郸与晋阳之间的锁钥。赵国凭藉中山遗留下来的长城西控山西,北扼燕云。3公元前263年,秦将白起占韩之南阳(今河南济源、沁阳一带),次年,白起再攻韩,占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守冯亭惧,以十七邑归赵。是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公元248年,秦将蒙骜伐赵,克太原。次年又攻占榆次、新城、狼孟等37城,置太原郡,辖所得地。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攻占赵都邯郸,掳赵王迁,灭赵国。是年,秦王政亲幸邯郸,收赵俘,杀仇家,之后,经井陉、故关,西上太原。继由太原而西,渡河到上郡(赵国旧地),以观察赵地,威服赵民。十八年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南巡后北返,至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西北),病死路上。赵高与丞相李斯密谋,隐瞒秦始皇死讯,将尸体放在车中,上饭、奏事如故。时值盛夏七月,尸臭难闻,赵高恐路人生疑,增加一辆装载鲍鱼的车子,以鱼臭乱尸臭。仍按第一次路径从井陉过故关,入山西,经太原北上至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再从直道南归咸阳。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建立张楚政权,自立为张楚王。魏人张耳、陈馀向陈胜请兵复赵,陈胜命故人武臣为将军,张耳、陈馀为校尉,分3000人北收赵地。张、陈收复原赵都邯郸后,拥立武臣为赵王,陈馀任大将军,张耳任右臣相。赵国使者飞马赴陈(今河南淮阳)上报,陈胜大怒,欲发兵击赵,相国房君劝陈胜将计就计--承认赵国合法地位,命赵出兵击秦。陈胜依计,遣使命赵击秦。张耳、陈馀对赵王说:“大王建赵非陈胜所愿,因此他承认赵国是权宜之计。若陈胜灭秦,必会加兵于赵。为今之计,不如聚兵北收燕、代,南收河内,扩军广地,坐观成败,然后渔利其中。”赵王从之。于是,赵分三军:一军由将军李良统领,令其北击常山(今河北常山),西击太原;一军由将军张黡统领,攻占上党(今山西长治、晋城地区);赵王武臣与张耳、陈馀自为一军,北击燕、代。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赵将李良平定常山,西击太原,秦军扼守井陉口(今平定县旧关),赵军受阻,李良返回邯郸求援兵。行至邯郸中途,遇赵王姐车队,李良以为车中是赵王,忙伏道旁行君臣大礼。赵王姐不识李将军,让兵士代谢。李方知拜错,深以为耻。从官劝李良杀王姐而反,李良从其说,追杀赵王姐,率本部兵袭击邯郸。邯郸不知李良反叛,毫无戒备,李良趁机入城,杀死赵王武臣。张耳、陈馀闻风脱逃。出邯郸后,收集散兵万余人攻邯郸,李良战败,降秦将张邯。张耳、陈馀又立赵歇为赵王。秦将张邯破邯郸,赵王与张耳逃入巨鹿城(今河北平乡县西南)。秦将王离包围巨鹿城,陈馀以数万常山兵屯驻巨鹿北,巨鹿城危在旦夕。张耳求陈馀救援,陈馀虑兵少不敌秦军,因而观望不前。张耳与陈馀因此结怨。城外燕、齐、楚军见秦军众多不敢击秦,独项羽楚军与秦大战,秦军败,于是诸侯听命于项羽。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天下诸将,以张耳随从入关有功立为常山王,王赵地,徙赵王赵歇为代王。陈馀未从项羽入关,仅封南皮(今河北南皮)三县。陈馀怨项羽分封不公,加之与张耳结怨,便借齐兵攻张耳,张耳兵败,投奔刘邦。陈馀复立代王赵歇为赵王。赵王封陈馀为代王。陈馀让代相夏说守代土,自己留孵赵王。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汉将韩信灭魏伐赵,于阏于(今山西沁县乌苏村)击败代兵,生俘代相夏说。汉将曹参击代兵于邬城(今山西介休市邬城店),追杀代将戚公。韩信与张耳率兵数万东出井陉口(今平定县旧关)击赵,息兵桃河之滨(今阳泉市郊区荫营镇),筑寨于上艾(今平定县上城),以榆塞关,因名榆关。赵王与陈馀聚兵井陉口,号称20万。赵广武君李左车献计于陈馀说:“韩信灭魏国,破代兵,称胜而来,势不可挡。今井陉地险路窄,车不得双轨,骑不得成列,汉军数百里远来,其粮草必随其后,足下可深沟高垒,坚守不战,分兵3万与我,间道汉军背后,绝其粮草辎重,不出10天,可得项羽、张耳首级。若不如此,则汉军毙我命矣。”陈馀耻用诈谋,又以我众彼寡,避而不击,李左车徒费口舌。韩信闻之大喜,当夜选2000轻骑,各举汉旗,自小道隐蔽前进,埋伏在赵军大营附近。又令众军开饭,并说:“今日破赵后与众军饱餐。”诸军不信。汉军以万人先行,背水为阵,以击赵军。赵军见汉军少,大笑。天4明,韩信大军出井陉,与赵军大战。汉军佯败,赵军倾巢出动追击汉军,汉军2000骑兵借赵军追汉军的机会攻占赵军大营,拔去赵旗,换上汉旗。赵军久战不胜,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