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的民俗和旅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长春,一座年轻的名城长春,还有一个名字叫“春城”,她是东北的春城。多么有勉力的称呼。她就像一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富饶的松辽平原之上。长春虽然是一座新兴的名城,但据考古发现,远在4万到7万年前,松花江及其支流饮马河、伊通河一带就有人类在此生存。到清代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朝廷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条文,这样,中原一带的流民大量涌入这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人口迁移,这就是俗称的“闯关东”。从此,这里的人口逐渐地多起来。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在这儿设立了统治机构——“厅”。因为当时伊通河畔有一个村落叫长春堡,故而名之为“长春厅”,并设了理事通判,从此人口不断增加,市面逐渐繁华起来。到1908年,日本人把手伸向这里并设立了“驻长春日本领事馆”。1912年(民国元年)民国政府改长春府为长春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长春,成立“地方自治委员会”,设置“长春市政府”,并于1932年3月1日,宣布伪满洲国成立,定长春为国都并改名为“新京”。直到1945年8月15日,长春才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挣脱出来,获得了新生。长春现管辖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5个县和朝阳、宽城、南关、二道河子及郊区5个区,面积为18881平方公里,人口602.8万,其中市区人口为200万。长春的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各有特色。春天,风虽大但花草及时出土开放;夏季,阳光充沛,雨水均匀,气候宜人;秋季,干燥风凉;冬季,白雪厚厚地铺在地上,一望无垠……长春到处是辽金时代的古迹。伪满时盖的一些建筑,完好地仁立在市中心,打眼一看,这儿很像日本的东京或奈良。著名的斯大林大街两侧,高大的树木整齐地排列着,街口的石阶上,种植着一畦一畦的鲜花,满街筒子飘香。长春的“市花”是君子兰。几乎家家户户都栽培着这种来自宫廷的名花。这种花古朴庄重,花十分端庄艳丽,有一种古雅的美,是中国花卉中少见的一族。作为中国清朝的最末一个皇帝溥仪在此生活过的地方,今天他的寝宫和庭院已向游人开放,而且还有一系列的遗迹向人们介绍那段不平常的历史和岁月。长春是一座历尽磨难的文化部城,也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的城市。这里有全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有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还有一些全国著名的大专院校和著名的文化剧种及土香土色的歌舞二人转。总之,只有亲自到这里来,你才能领略她的芳香和甜美。长春电影制片厂每当春季和夏季,人们来到美丽的南湖之滨,透过那旖旎多姿的湖光树影,会发现湖西不远处有一座坐落在绿树丛中的特殊工厂。这里,没有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却源源不断地生产着人民所喜爱的产品:没有直冲云霄的滚滚浓烟,却有各种各样的机器在不停地运转着……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神奇美妙的传说、故事;天上、地下、海底那变化多端、令人着迷的自然美色;现实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矛盾、斗争都在这里奇异地演绎着、表现着。这是什么地方?原来,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这个以生产电影而闻名的艺术基地,从诞生以来,先后拍摄艺术片300余部,纪录片、科教片数百部,译制片数百部,是我国重要的电影生产基地。这里拍摄的影片,题材广泛,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各行各业人们的生活;艺术上则是风格朴实,生活气息泌郁,演员表演纯朴。早期拍摄的《白毛女》、《赵一曼》、《刘胡兰》、《钢铁战士》、《平原游击队》、《董存瑞》、《上甘岭》、《党的女儿》、《战火中的青春》、《英雄儿女》、《独立大队》、《兵临城下》、《吉鸿昌》、《甲午风云》等革命斗争和历史题材的影片,主题鲜明,内容深刻,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各具风采的人物形象,成为向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那一曲“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的优美和豪迈的歌声,多少年来为人们广为传唱,激发起多少人的豪情壮志!《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冤家路宽》、《不该发生的故事》等农村题材的影片,格调清新、活泼、乡土气息浓郁,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芦笙恋歌》、《边寨烽火》、《达吉和她的父亲》、《刘三姐》、《五朵金花》等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风景秀丽、故事优美、基调活泼健康、风格独特,富有浓烈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色彩,使观众耳目一新。长春电影制片厂近年来拍摄的《小字辈》、《红牡丹》、《张铁匠的罗曼史》、《杜十娘》、《赤橙黄绿青蓝紫》、《人到中年》等影片,也都各具特色,获得了中外观众的好评。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一大批优秀的导演、摄影师、美术师、化妆师、服装师、道具师、剧作家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目前,这里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影片生产数量最多的电影生产基地……在这里,有一座新兴的“电影城”,无论是仿古一条街、清代城池、民间街巷还是各种道具,一切都十分的逼真。因此,把它称为奇特的“博物馆”,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在这里,游人可以一睹从春秋战国、秦、汉、晋、唐直至现在任何一个时代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从古代的刀枪剑戟到现代的飞机大炮,真是应有尽有。如果游人感兴趣,还可以参观民间各类棺材铺的各式棺木,穿上古老的长袍,当一回跑堂的店小二,拍一张像留个念。在这里,还有各个国家、民族、各个历史阶段的服装鞋帽可谓千奇百怪、琳琅满目。到长春来的人,如果不到“长影”看一看,那将是很遗憾的。““万人围着“二人转”在吉林的民间有两条谜语,一条说:天下十二个,每人都能摊上一个。”很多人猜不着。其实这是十二属相。另一条则是:上万个人围着两个人转。”大伙一下子就会猜到,这是吉林的民间文艺“二人转”。二人转,是诞生于东北劳动人民中间的综合艺术,是一朵土香土色的艺术之花。二人转,是吉林人心底的“戏”。民间常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里的人比喻说:二人转好比车轱辘菜,它长在乡间的泥土里,踩不死、压不败,深深扎根在老百姓的心坎子上。吉林的二人转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几百年前,二人转就以它灵活、明快的方式活跃在长白山狩猎、挖参、淘金人的窝棚和“大房子”里。还常在庄户人的院子或炕头上演唱,很受老百姓的喜爱。这真是一种土香土色的民间艺术。二人转名曰“二人转”,其实不单单是仅有两个人,它在形成之后就有“单出头”、“二人转”和“拉场戏”三个分支。解放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二人转艺人的共同努力,使这古老的艺术焕发了青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单出头,是由一个演员演一台戏,其形式方便灵活。一人演多角,变化多端、生动活泼。传统戏《王二姐思夫》、现代戏《小老板》是它的代表性剧目。二人转,是由两个演员演多种角色。两个演员分上装和下装,演员在台上载歌载舞,跳出跳入,异常生动、红火,是一种充满浓厚东北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表演形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二人转这种独特的艺术品种积累了诸如《西厢》、《蓝桥》等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拉场戏,是以小旦、小丑为主的一种民间小戏,它保留了二人转艺术的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传统戏《马前泼水》、现代戏《闹碾房》等屡演不衰。榆树县民间艺术团创作并演出的拉场戏《摔西瓜》,被拍成电视片,播出后颇得好评。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二人转的艺术表现手段得以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技巧——“四功一绝”,即:唱、说、扮(做)、舞功和绝技。二人转和老百姓“不隔语、不隔音,更重要的是不隔心。”不隔语,说的是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亲切自然;不隔心,说的是“演员的心、手、口领着观众走”;不隔音,说的是二人转音乐是悦耳的乡音,“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亲切动听,拨动心弦。二人转常用的曲牌有“文嗨嗨”、“武嗨嗨”、“胡胡腔”、“喇叭牌子”、“抱板”、“三节板”、“靠山调”等。二人转生于民间,长期流传在民间,有《月牙五更》、《茉莉花》、《张生游寺》等小曲小唱。二人转中的说即“说口”,分“套子口”、“疙瘩口”和“专口”等多种形式,一般多采用民间那些生动活泼的语言,插科打诨、机智灵活、情趣盎然,颇得人们青睐。二人转的扮也叫做,即它的表演,大有“勾魂夺魄之力”,这是很独特的。二人转艺人常说:“干军万马,全凭咱俩。”二人转的表演讲究“二人演一角,人分神不分”、“一人演多角,人不分神分”、“扮人物又不人物扮”。一出戏,不管情节多么复杂,人物多么繁多,场面多么宏大,就是一旦一丑两个人,跳进跳出,时老时少,时男时女,一转身就变了一个人物,而且变得自然、顺畅,以形传神、以假代真、真真假假、红红火火,颇为亲切、传神。二人转的舞蹈是独具特色的,尤其是演员的腕子功堪称一绝。演出时,演员那变化多端的平腕、压腕、翻腕、甩腕、绕腕、抖腕以及五花腕等,令人眼花缭乱。此外,二人转演员的肩功、腰功和各种各样的步法,也独具一格。二人转的绝技是手绢和扇子的运用。那一方小小的手绢,在二人转演员的手里变成了富有生命的东西,一会儿似车轮飞转,一会又像一面令旗;一会儿高高飘起,一会儿又缓缓落下,显示了二人转艺人手绢功的独特技巧。那一把小小的扇子,在二人转演员的手里,不是一件简单的演出道具,它能变幻出各种各样富有魅力的形状,格外引人注目。另外,二人转的大板、玉子板等绝技,也非常有名。末代皇帝的宫殿——吉林省博物馆在长春市东北角有一座非常有名的院落,远远望去,院内主体建筑的琉璃瓦顶金碧辉煌,这便是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爱新觉罗・傅仪的宫殿,占地约12万多平方米。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用武力强占了我国的东北,给3000万东北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翌年2月,日本侵略者在沈阳召开“东北行政委员会”会议,通过了所谓的“满洲国建国方案”,决定成立伪满洲国,任命卖国求荣的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傅仪为“执政”,定“都”长春,改长春为“新京”。1932年2月28日,伪满洲国宣告成立,从此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了把我国东北变成它的独占殖民地的狂妄野心。3月8日,日本主子把傀儡溥仪从旅顺接到长春,下榻于长春道尹衙门,3月9日,溥仪在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等的监护下,粉墨登场就任执政,年号“大同”,正式开始了他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奴役东北人民的可耻政治生涯,前后长达14年之久。4月,傅仪迁居到原吉黑榷运局办公楼,并将此楼改名为“缉熙楼”。1934年初,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炮制的“满洲帝国”的紧锣密鼓声中即帝位,并以其住所为帝宫。帝宫分内廷、外廷。内廷是溥仪及其后、妃日常生活的区域,外廷是溥仪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内廷有东、西两院,西院有缉熙楼,东院有1936年开始修建的同德殿,这里有溥仪的爱妃谭玉玲、“福贵人”的住处,有接受家人叩拜的叩拜室和接见高级参谋吉岗安直的便室、陈列室、电影室。中和门之外称外廷,有溥仪进行政治活动的勤民楼、西偏殿、健行斋、怀远楼、嘉乐殿等。伴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伪满洲国顷刻垮台。1945年8月11日晚,溥仪在日本关东军大特务吉岗安直的监护下,乘火车途经吉林,仓皇逃到通化大粟子。8月18日溥仪乘飞机逃到沈阳,在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虏。从此以后,这座昔日戒备森严的宫殿就成为历史的遗迹。国民党政府统治长春时,伪满洲国皇宫先后为松北联中、兵营,几经破坏,面貌皆非,全国解放后经多次修葺,定名为吉林省博物馆、伪皇宫陈列馆,成为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1982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伪满洲国皇宫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长的柳条边“长春之最”,除了大豆、汽车等名产之外,还有柳条。柳条同长春人有密切的关系。长春市是被柳条圈起来的,这里有过一段独特的历史。康熙九年至二十年(公元1670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下令修筑了一条南自开原堡,北至舒兰法特东亮子山,全长345公里的柳条边。所谓“边”,主要由沟和墙组成,沟挖在墙外,引满水防止行人私自通过;墙用土夯成(也有用土堆成的),边墙高1米,宽1米,墙上栽有柳树3行。柳条边的柳树种法很讲究,墙上每隔1.7米栽3棵柳树,树与树之间再用两根柳条横连起来,称为“布柳结绳”。远远看去,柳枝在墙上编织成一道翠绿的屏障,十分秀美,犹如一个巨大的翠环。那墙外壕沟里的水,在阳光的映照之下,犹如

1 / 1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