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讲义精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经济地理》讲义精要吴贵蜀2015年3月绪论一、中国经济地理在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经济地理学:1.普通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中国经济地理学二、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以中国整个国土及其各个区域为范围,研究各个经济——产业部门的空间分布及各个产业的地域组合(经济区)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与规律。三、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①条件②结构③区域④潜力⑤方向四、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1.经济地理学主要关注经济活动的空间属性,它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是:1)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地球表层的分布不均匀?2)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2.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用“以任务带科学”来概括,体现了3个特点:规划导向、综合导向、区域主义。3.中国经济地理学近年来开拓的研究领域有:1)功能区划分2)产业转型与碳排放3)老工业基地与资源型城市研究4)农业地理(农区地理与农户区位研究)5)另外两个新特点是:基于GIS的模拟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国际化趋势。4.中国经济地理主要研究领域的进展1)人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2)区域发展新因素与新格局研究3)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研究4)全球化、跨国公司及外资研究5)交通运输地理与空间组织研究6)资源型城市及老工业城市转型研究7)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8)地域空间规划方法研究2第一章中国人地关系总述一、人地关系的协调和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考虑:都江堰、黄土高原、江河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每万元GDP对应的能耗、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调整等等问题。二、中国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课题1.人口、耕地与粮食的协调2.协调城乡聚落的建设发展3.制止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经营,保持相对的生态平衡(资源开发补偿机制)4.人地关系严重失调地区的治理5.协调区域间经济的发展6.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概念中文里“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英文里“资源”一词为Resource,是由Re和source组成。Re含有再的意思,source表示来源。广义的资源: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e,UNEP)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第一节我国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一、土地资源(一)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特点1.绝对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类型多样,农用地偏少,后备资源不足3.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显著4.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质量下降5.可灌溉地比重较大,单产居世界中等水平6.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二)丧失耕地和破坏农田的主要原因沙漠化、风蚀和水的冲刷是丧失耕地和破坏农田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沙漠化的情况依然严重,占全球地表1/4的土地,即36亿hm2已经沙漠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沙化情况愈益严重,全球每年因此损失耕地约600万hm2。【hm2,是指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公顷。另外公顷还可以用ha表示,是面积单位公顷(hectare)的英文缩写。国3内不推荐使用ha。我国规定的土地面积单位有三个:平方米(m2),公顷(hm2),平方公里(km2)】。(三)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1.沙漠化的侵蚀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发展速度惊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年增1500km2,90年代达到3460km2,目前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到267万km2。2.水土流失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多达356万km2,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7.1%。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人为水土流失已成为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正面临着五大焦点问题,即七大江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坡耕地改造、东北黑土地保护、西南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抢救以及南方崩岗的防治。1)黄河、长江等七大江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七大江河中上游的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最早是从黄河开始,始于20世纪50年代。黄河目前大约有43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它造成了平均每年13亿吨泥沙下泻,仍然是我国水土流失的最大难点。2)坡耕地的改造。目前我国共有3.59亿亩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9.7%。坡耕地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造成年均14亿吨土壤侵蚀量。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损失100万亩,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坡耕地。3)黑土地的水土流失是从2000年才开始认识到的一个焦点问题。经测定,东北黑土区年平均流失表土0.4~0.7厘米,按此速度推算,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50年后将全部流失掉。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水蚀面积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24000km2变成2000年的45000km2,情况不容乐观。4)石漠化是当前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西南石漠化地区人口多、土地少、环境脆弱。西南岩溶地区土层极其脆弱,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5年后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届时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5)南方崩岗的治理。崩岗是风化的花岗岩地区形成的一种的水土流失现象,主要发生在福建、江西、湖北、广东等地。因为雨水的冲刷,风化的花岗岩石大片崩塌,湮没农田,淤积水库,对当地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南方崩岗的治理应该与开发相结合。以福建省安溪县为例,在其30万亩乌龙茶茶园中,有一些茶园就是对崩岗被推平后形成的丘陵加以开发。因此,南方崩岗开发和治理相结合的前景较好。二、水资源1、水资源绝对量大,相对量小我国河川径流量2.8万亿m3,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居世界第六位。但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为1760m3,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2左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100m3,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中国陆地水域总面积约2667万hm2,其中江河为1200万hm2,湖泊800万hm2,人工塘库667万hm2。92%分布在国土东半部。中国西部多高大山脉,山岳冰川发育,约有冰川4.3万条,总储水量相当于全国年径流总量。冰川是西部地区主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源。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旱涝灾害频繁中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广袤,但分布不均。–东南的外流流域,总面积6.12亿hm2,占国土的63.8%;–西北的内流流域,总面积3.48亿hm2,占国土的36.2%,其径流量则只有全国径流总量的4.5%。时间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全年60-80%的降雨集中于夏秋4个月份,其他时期则经常性的水量不足;从空间上来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43、水利设施不足,供水能力不高我国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了6000亿立方米,大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7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0,与世界先进水平0.7至0.8有较大差距。4、水资源污染严重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我国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均发表《中国环境公报》,其中水环境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予以公布。中国缺水问题: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农村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我国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了6000亿立方米,大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74%。不少地方水资源开发已超过承载能力,像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达到76%,海河流域超过了100%。水质约束更加明显。《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我国现阶段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2012年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假设届时人口达到15亿,人均用水量467立方米。)2030年是我国用水高峰,《意见》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为严守“三条红线”,今后将实施“四项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对取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要暂停审批建设项目的新增取水;对于取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要限制审批新增取水。–用水总量已经超出控制指标的地区,对生活用水是不限制的,要优先保障群众的生活用水。中国水功能区划国务院2012年批复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环保部拟定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区划》分为两级体系。水功能一级区分四类,即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具体划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七类。全国一、二级水功能区总计4493个,81%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确定为Ⅲ类或优于Ⅲ类。三、气候资源在热量资源方面,中国有3条明显的自然地理界线,实际上都是3条东西走向的地形线。这就是南岭、秦岭和长城。这3条地形线是中国气候带的重要分界线。南岭:南岭这一条地形线,实际上是中国热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1月10℃等温线通过南岭南侧、广西西部、云南东部和北部。这条线以南的地区基本上属于热带,气温高,生长期长,雨量丰沛,绝少见到霜雪,作物一年可以三熟。5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亚热带与暧温带的地理分界线。l月0℃等温线通过秦岭和淮河,此线以南属亚热带;秦岭、淮河大致还符合800毫米年等雨线,为中国湿润区及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和华中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热量仍较充足,全年生长期可达250~300天,作物一年可以两熟,有的地区还可以三熟,大部分地区可种双季水稻。而且此线以南,江河不冻;此线以北,冬季河水结冰。长城线向西延至天山,向东北延至吉林与辽宁的交界处,这一条线是暖温带与温带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南,属暖温带。此线以北,包括东北部分地区、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北部广大地区,属温带,夏温虽很高,但冬季冷而长,生长期150~170天,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一年一熟,但这个地区,除东北吉林、黑龙江两省以外,其余广大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畜牧区,农业不占主要地位。四、森林资源国家林业局组织完成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截至2008年,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人工林面积保持世界首位,森林资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森林覆盖率16.55%,2004年18.21%。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是:1.树木种类繁多。2.森林覆盖率低,资源少。3.分布不均。4.森林结构不合理,用材林比重过大。5.人工林多,质量不高,宜林地多,发展人工林前景好,扩大森林资源潜力大。五、矿产资源1.矿种多样,储量可观2.相当一部分重要矿种富矿少、贫矿多、另有一些矿种稀缺3.伴生和共生矿多4.大矿集中、小矿分散,地区分布不均5.成矿时空跨度大第二节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与现状1、开发利用历史悠久2、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3、开发利用尚有巨大潜力4、资源浪费、破坏现象严重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第三节我国资源总体战略对策我国资源总体战略对策(一)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1、提高资源利用率2、加强资源综合利用3、加强资源的管理和保护6(三)提高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四)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五)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第三章中国的人口第一节中国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