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张建宇中国美术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李福顺《中国美术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良渚玉器中最常见的是神人兽面像,该图像通常刻在玉琮外壁转角处。只有大墓才有具此图像的器物,因此可推断它是少数特权阶层的专利。神人兽面像被一些学者认为具有“神徽”或“族徽”性质。良渚神人兽面图像饕餮纹兽面纹(饕餮纹)•旧称“饕餮纹”,首见于北宋《宣和博古图》。•“饕餮”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注曰:“贪财为饕,贪食为餮。”《说文》:“饕,贪也。”另《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兽面纹最早出现在良渚玉器上,商周时期在青铜器上广泛使用,西周晚期迅速衰落,春秋早期消失。•兽面纹变化很多,通常只有面部,以鼻为中心左右对称,双目圆突,形象威严,此外角型形态各异。战国帛画帛是用于书写或绘画的特殊丝绸,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帛是与简牍并行的书写材料。帛在汉代别名“缯”,晋代以后通称“绢”。人物龙凤图绢本墨绘淡设色31×22.5cm,战国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人物御龙图绢本墨绘淡设色37.5×28cm,战国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帛书十二月神图绢本墨绘淡设色47×38.7cm,战国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纵205cm、上横92cm、下横47.7cm马王堆1号墓T形帛画一、帛画功能孙作云:引魂升天刘晓路:招魂复魄陈锽:上墓主升天,下招魂复魂二、模拟天地三、二龙穿璧《太一避兵图》马王堆3号墓西壁《车马仪仗图》《导引图》小结•秦陵:事死如事生、陵园若都邑•俑坑:场景恢宏、气势磅礴•秦俑:写实手法、真实比例、绘塑结合顾恺之(约348-409)•谢赫《古画品录》:“顾恺之,五代晋时晋陵无锡人,字长康,小字虎头。除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顾为“密体”代表,张僧繇为“疏体”代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多才艺,尤工丹青。传写形势,莫不妙绝。……故人称恺之“三绝”:画绝、才绝、痴绝。……画人尝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顾恺之轶闻颇多,关于他的记载是其身后完成的,最初出现在5世纪中期的《世说新语》中,后被纳入《晋书》。《晋书》品评:“恺之体中,痴黠各半”。•传世画作《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画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诗文著作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宋摹本,25.8×470.3cm,故宫博物院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25×349cm,大英博物馆顾恺之《女史箴图》第一段“冯婕妤挡熊”顾恺之《女史箴图》第二段“割欢同辇”•齐梁画家,吴中人,工匠出身,官至右将军、吴兴太守。画路宽广,尤擅佛像。•姚最《续画品录》:“朝衣野服,近古不失。奇形异貌,殊方夷夏,实参其妙。”张彦远称赞他“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创造出“疏体”,画风世称“张家样”。唐代俗语:“道子画、惠之塑,传得僧繇神笔路。”•主要贡献在于把外来的佛画题材和技法加以运用和改造,在一乘寺以“天竺遗法”画“凹凸画”获得极佳效果(许嵩《建康实录》卷一七)。张僧繇(活跃于503-562)谢赫六法谢赫(约活跃于500年左右),活动于南朝宋、齐、梁时期,《画品》成书于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始称《古画品录》。《画品》节录: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着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然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故此所述,不广其源,但传出自神仙,莫之闻见也。《魏书•释老志》•京师沙门师贤,本罽宾国王种人……罢佛法时(446),师贤假为医术还俗,而守道不改。于修复日(452),即反(返)沙门……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论者以为纯诚所感。兴光元年(452)秋,敕有司于五缎大寺内,为太祖已(以)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万五千斤。……和平初(460),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云冈昙曜五窟,460-465云冈第20窟露天大佛,13.5米展子虔(6世纪下半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八:“展子虔(中品下),历北齐、周、隋。在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僧琮云:“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善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李云:“董、展同品,董有展之车马,展亡董之台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上古之画,迹简意澹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游春图》,绢本设色,43×80.5cm,北京故宫博物院•《历代名画记》卷八引僧琮:“山川咫尺千里。”•《宣和画谱》卷一《道释一》:“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李思训(651-716)、李昭道(675-74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李思训,宗室也,即林甫之伯父。早以艺称于当时,一家五人,并善丹青。世咸重之,书画称一时之妙。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彭城公,开元六年赠秦州都督。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时人谓之“大李将军”其人也。……思训子昭道,林甫从弟也。变父之势,妙又过之。官至太子中舍。创海图之妙。世上言山水者,称大李将军、小李将军。昭道虽不至将军,俗因其父呼之。《江帆楼阁图》绢本设色,54.7×101.9cm台北故宫博物院《明皇幸蜀图》,绢本设色,55.9×8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苏轼《书李将军三鬃马图》:嘉陵山川,帝乘赤骠,起三鬃,与诸王及嫔御十数骑,出飞仙岭下,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张萱(活跃于714-742)•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张萱(妙品中),京兆人也。尝画贵公子、鞍马、屏障、宫苑、士女,名冠于时。善起草,点簇景物,位置亭台,树木花鸟,皆穷其妙。又画长门怨词,摅思曲槛亭台,金井梧桐之景也。又画《贵公子夜游图》、《宫中七夕乞巧图》、《望月图》,皆多幽思,愈前古也。画士女乃周昉之伦,其贵公子、宫苑、鞍马,皆称第一,故居妙品也。”《捣练图》宋摹本,绢本设色,37×147cm,波士顿博物馆《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52×148cm,辽宁省博物馆吴道子(约685-758,一说710-760)•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吴道玄,阳翟人。……学书于张长史旭、贺监知章。学书不成,因工画。……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初名道子,玄宗召入禁中,改名道玄。因授内教博士,非有诏不得画。张怀瓘云:“吴生之画,下笔有神,是张僧繇后身也。”可谓知言。……开元中将军裴旻善舞剑,道玄观旻舞剑,见出没神怪,既毕,挥毫益进。时又有公孙大娘,亦善舞剑器。张旭见之,因为草书,杜甫歌行述其事,是知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亦非懦夫所能作也。《送子天王图》宋摹本,35.5×338.1cm,大阪市立美术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北齐画家曹仲达,中亚曹国人,官至朝散大夫,善画佛像,世称“曹家样”。“曹衣出水”即是对曹仲达之“天竺遗法”画风的概括:其笔法刚劲稠叠,人物服饰紧贴身体,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有薄衣贴体之感。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与以曹仲达为代表的“天竺遗法”相对,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中原画风则强调书法性用笔,所绘线条圆转、流畅,人物衣带如被风吹举,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之感,被称为“吴带当风”。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疏密二体•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中提出的“疏密二体”,是指晋唐人物画不同的用笔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两种画风。•张彦远在分析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各自的绘画特色后,指出:“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这一评价也与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展示的高古游丝线描、吴道子“莼菜条”、“兰叶描”的笔法特点相吻合。历代名画记张彦远(815-907),字爱宾,原籍河东,约晚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生,宰相张嘉贞(665-729)元孙。张家收藏颇丰,其本人也痴迷书画,著有《历代名画记》(847)、《法书要录》二书。《历代名画记》是一部系统、全面的画史著作,被认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史记》,余绍宋称其为“画史之祖”。共十卷,一至三卷为专论,四至十卷为史传,辑录了轩辕黄帝至晚唐会昌元年370余画家之事迹和画迹,并加以评论。此书不同于六朝“论”重于“史”的特点,而寓论于史、论史并重,有史论、有专论,于绘画的理、技、法方面均有论述,体例完备,为画史之圭臬。南唐:顾闳中•《宣和画谱》:顾闳中,江南人也。事伪主李氏为待诏。善画,独见于人物。是时,中书舍人韩熙载以贵游世胄,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揉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李氏惜其才,置而不问,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韩熙载夜宴图》。李氏虽僣伪一方,亦复有君臣上下矣,至于写臣下私亵以观,则泰至多奇乐,如张敞所谓不特画眉之说,已自失体,又何必令传于世哉?一阅而弃之可也。《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28.7×335.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花鸟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黄徐体异》: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惟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手,而应于心也。何以明其然?黄筌与其子居寀,始并事蜀为待诏,筌后累迁如京副使,既归朝,筌领真命为宫赞。居寀复以待诏录之,皆给事禁中,多写禁御所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今传世桃花鹰鹘,纯白雉兔,金盆鹁鸽,孔雀龟鹤之类是也。又翎毛骨气尚丰满,而天水分色。徐熙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今传世凫雁鹭鸶,蒲藻虾鱼,丛艳折枝,园蔬药苗之美是也。又翎毛形骨贵轻秀,而天水通色。二者犹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下笔成珍,挥毫可范。黄筌《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41.5×70.8cm,北京故宫博物院《雪竹图》,上海博物馆•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熙识度闲放,以高雅自任。善画花木、禽鱼、蝉蝶、蔬果。学穷造化,意出古今。徐铉(熙堂兄)云:“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又熙自撰《翠微堂记》云:“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山水画度象取真:荆浩与关仝•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荆浩,河内人,博雅好古。善画山水,自撰《山水诀》一卷。为友人表进,秘在省阁。常自称“洪谷子”。语人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荆浩《匡庐图》,绢本水墨,185.8×105.8cm,台北故宫博物院关仝《关山行旅图》,台北故宫一片江南:董源与巨然•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董源,字叔达,钟陵人,事南唐为后苑副使。善画山水,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宣和画谱》:大抵元所画山水,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重峦绝壁,使人观而壮之……然画家止以著色山水誉之,谓景物富丽,宛然有李思训风格。今考元所画信然,盖当时著色山水未多,能效思训者亦少也,故特以此得名于时。至其出自胸臆,写山水江湖,风雨溪谷,峰峦晦明,林霏烟云,与夫千岩万壑,重汀绝岸,使鉴者得之,真若寓目于其处也。而足以助骚客词人之吟思,则有不可形容者。《溪岸图》,绢本水墨,大都会博物馆《寒林重汀图》,绢本水墨,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米芾《画史》:董

1 / 2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