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9上:11、12、13、18、19课)1、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式有3种: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民族解放战争。2、提示:(1)以导学案为载体,牢记导学案中16、17页表格中归纳的基础知识;(2)、重点理解:勾出的重点题型,把握答案要点。(3)其它内容看懂,有印象就行。专题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9上15、16课)1、重点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2、提示:(1)熟悉导学案67页基础知识;(2)加深理解:勾出的题型即可。专题三:社会主义运动(9上17课,9下:1、2、10、11课)一、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性质: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因为有了理论指导)二、俄国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从理想变为现实。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存的政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苏维;(1)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彼得格勒起义(十月革命的发生):(1)时间:1917年11月6日—7日;领导人:列宁;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主要参加者:工人阶级;在中心城市(彼得格勒)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②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2)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⑤1918-1920年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巩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3)★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③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三、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新经济政策:⑴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⑵领导人:列宁。⑶实施时间:1921年——1924年。⑷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⑸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苏联成立:(1922-1991)⑴时间:1922年底;⑵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3)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巧记:俄外乌白)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3、(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成效: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⑵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4、斯大林模式:⑴形成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⑶“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严重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④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四、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改革:(1)时间:1953年(2)、内容(或措施):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3)、结果:⑴一定程度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2、戈尔巴乔夫改革:(1)、时间: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进行改革。(2)、内容:⑴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⑵然后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3)、结果:a.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转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b.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c.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3、苏联解体:1、原因a.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B.直接和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C.1991年“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4、启示:⑴改革要结合实际符合国情,开拓创新;⑵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社会制度。五、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2、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⑴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⑵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⑶建立并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实行依法治国;3、评价:东欧剧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重大挫折★专题四:一、二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9上:21,9下:3.4.5.6.7.8.9.14.15.16课)线索: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9至33年的经济危机——二战——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战后政治格局的变化——当今格局一、表格比较一、二战。比较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1945.9.2)根本原因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②在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时机,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霸,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②深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摆脱危机;③英、法、美纵容“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34页)开始标志萨拉热窝事件德国突袭波兰转折凡尔登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掠夺战争前期:非正义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后期: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重要会议(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1945年苏联的:雅尔塔会议(内容: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决定成立联合国;承诺在德国投降后的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两极格局国际机构国际联盟(1920年)联合国(1945年)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③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噶张,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二战胜利的原因①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性质)②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违背历史潮流,威胁世界和平,所以找到人民的强烈反对;(人民意愿)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基础)④反法西斯国家的通力合作与英勇斗争。(团结合作)★二战的教训①各大国不应该纵容“绥靖政策”,应将法西斯势力扼杀在萌芽状态;②各大国应该早一点消除因政治制度不同产生的隔阂,早日积极走向联合;③对战争初期受挫的弱小国家基于物质和道义上的帮助等。★二战的启示①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的;②和平来之不易,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③国家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与进步。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等。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内容之一的: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2、巴黎和会——形成凡尔赛体系(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3、华盛顿会议(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两次国际会议(影响),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和平制度”的?)实质: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统治新秩序。它暂时使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经济出现短暂繁荣,但这一体系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十年后爆发了二战)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三、29——33年经济大危机1、范围:首先发生在美国,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影响:⑴经济萧条;⑵失业人数猛增;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详读书P21表格)4、美国“罗斯福新政“:⑴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实行新政。⑵新政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⑶新政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与奥巴马相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⑷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其它措施还有:①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②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③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⑸罗斯福新政作用:①美国经济逐渐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⑤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最深远的影响)局限性: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四、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大权一身,自称国家元首,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2、日本军部法西斯的建立: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三个法西斯国家(德意日)相互勾结形成轴心国集团,世界大战随时可能爆发。3、纳粹暴政表现:①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③一党专制;④加强思想控制;⑤掀起反犹狂潮4、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五、二战爆发(见表格)六、二战结束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⑴背景:法西斯国家大肆侵略激起人民广泛愤怒。美、英、苏等国家为对付共同敌人,逐渐走向联合。★⑵建立标志: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⑶影响(作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2、雅尔塔会议(1)原因(目的):为了进一步协调盟国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2)经过: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3)主要内容:①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⑸影响:⑴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步伐。⑵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如会议期间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苏联提出的包括承认外蒙古独立,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使中国主权受到严重侵害);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