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古文阅读试题有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陈涉世家1、陈涉少年时期远大抱负的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以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导火索:(会天大雨,道不通,度以失期,失期,法皆斩)3、起义的策略口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4、陈涉关于富贵贫贱不旦在天且道出千古志士之胸臆的句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目的是:(从民欲也)6、“广故数言欲亡”的目的是:(忿恚尉)7、写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的句子:(比至陈,车六七百乘,卒数万)8、假借公子扶苏项燕起义原因的句子: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着乃公子扶苏---------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中的“然”指代的内容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9、起义的三个步骤是:1)并杀两尉。2)诏令徒属3)为坛而盟,祭以尉首。10、二人所做的舆论准备(威众之策)是:(鱼腹藏书,狐鸣篝火)这样做的目的是:(威众)11、陈涉在分析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主要根据有二:一是从客观情况说是因为(天下苦秦久矣),具有群众基础;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提出了(诈自称公子复苏)这一顺应民心、具有号召力的起义策略。(并杀两尉)是起义的第一步,最能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12、表明陈胜少时身份的句子是:(尝与人佣耕)13、表现陈胜摆脱贫困、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的句子是:(苟富贵,无相忘)14、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5、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16、本段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陈胜?(语言描写、神态描写)17、为什么陈胜认为提出这一口号就可以“宜多应者”?(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b.“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18、哪一句表明吴广在戍卒中有一定的威望?:(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19、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0、“诸郡县苦秦吏者”照应上文哪一句话?(天下苦秦久矣)21、“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哪一句话?(宜多应者)22、这两句话的前后照应说明了什么?(说明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23、从全文来看,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在战斗中表现出机智、勇敢,极强的洞察时局的能力。总之,他是一位农民革命运动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24、司马迁对于陈胜持何态度?(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对陈涉的才干和功劳是予以肯定和赞扬的)2唐雎不辱使命1、安陵君为什么不愿意拿安陵和秦国交换?(受地于先王,愿中守之,弗敢易。)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2、唐雎不畏强暴,以死抗争,迫使秦王明白了什么道理?(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针锋相对的以“布衣之怒”相诘,并以(专诸之刺王僚,聂政之刺韩傀,要离之刺庆忌。)三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件回击秦王。4、作者如何将唐雎和秦王对比,从而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秦王是大国君主,盛气凌人,色厉内荏,外强中干,有力的衬托了唐雎作为一个弱小之邦的使者所表现出来的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机智果敢)5、天子之怒的后果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6、秦王认为布衣之怒如何?(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认为布衣之怒如何?(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7、唐雎引用专诸、聂政、要离三个人物事件有何作用?(提醒秦王,让他明白若士必怒的后果)8、你知道古代哪些不辱使命的事例?(1、蔺相如完璧归赵2、荆轲刺秦王3、晏子使楚,使楚王自取其辱4、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5、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而看出唐雎是怎样一个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10、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请说出下列句子的潜台词是什么。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献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仿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11、唐雎表白要与秦王拼命的句子是:(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12、唐雎要跟秦王拼命的行动是:(挺剑而起)13、第一段秦王语言里隐含什么意思?可以看出秦王怎样的态度?(交换土地是假,侵略安陵国是真,可以看出秦王以强凌弱的蛮横态度)14、唐雎要与秦王拼死斗争的句子是:(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15、结合全文看唐雎有那些性格特点?(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沉着坚定。)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孟子主张施行仁政统一天下强调地利不足恃的句子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或本文最终阐明的道理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文中的君子指什么人:(得道者)作者认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该靠什么:(得道即施行仁政)4.、君子战必胜的条件是什么:(得道;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5、得道的君主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战必胜矣)6、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和),从而反映出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7、全文论述的中心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者围绕它展开论述其意图是借战争阐述(施行仁政的重要性)。8、全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从而反映出(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9、第四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推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10、文中阐明施行仁政有巨大功效的句子是:(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1、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2、文中的排比句“域民…………兵革之利”有何作用?(在语言形式上富有气势,在表达效果上富有说服力,更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主旨)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告诉人们要有忧患意识。2、本文从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给国家带来危害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本文指出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做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4、本文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砺的作用是:(改、作、喻)5、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本文论述的重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只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来证明。8、第二段主要阐述的是要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9、揭示国家灭亡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0、孟子主张人要成才首先要经历磨砺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1、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12、你认为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物在其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共同点?(都是在饱经苦难的磨砺之后成就了伟大的事业)13、本文体现了孟子怎样的人才观?(人才要经受艰苦的磨练)14、本文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5、本文采用层层论证的方法,即由(造就人才)说到(治理国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16、列举经历磨练而成大业的事例: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尝遍百草,遍迹江河,终于写成医药名著;屈原为楚国复兴,流放汉北,上下求索,最终写成《离骚》17、请写出与本文中心论点相接近的名言:(1、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2、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18、开头列举古人的事例有何用意?(引出“生于忧患”这一论题,同时又为下文的论证打下基础,提供事实论据)19、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1、磨难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2、要有危机意识,不贪图享乐)20、孟子认为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说明。(1、顺逆境都可造就人才2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不满足于现状,并且艰苦奋斗)5鱼我所欲也1、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必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从文中总结出的成语是:(舍生取义)3、请列举古今舍生取义的事例:(1、文天祥宁死不降元;2、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食美国救济粮;3、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4、文章开头用(舍鱼而取熊掌)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论点。5、请你写出与本文中心论点相一致的古诗:(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3、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提出来的?(舍生取义,用舍鱼而取熊掌为喻提出的)7、能概括全文大意的一句话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必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全文的主旨是:(舍生取义)8、文中有甚于生者指(义),有甚于死者指(不义)。9、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天性,天良)10、本文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比喻论证: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阐明了义重于生的道理举例论证: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阐明了宁死不受不义之食对比论证:用受万钟与宁死不受嗟来之食作对比,批判了不辨礼义而追求富贵的行为11、第一段最能体现作者性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2、文中证明义重于生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13、“非独贤人有是心也”中的“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4、“是亦不可以已乎”中的“是”指:(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5、在作者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要挺身而出?(所恶有甚于死者)16、你认为在新时代的今天舍生取义还值不值的提倡?谈谈你的看法。(值得1、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选择,我们要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取义;2我们常说要学会做人,其实就是讲要注重人格的修养,舍生取义应成为人生的准则)6曹刿论战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十年春,齐师伐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或蔑视肉食者的句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乡人劝阻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最能体现曹刿战略思想的句子:(或主张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作战的先决条件;可以凭借什么打一仗)(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鲁庄公的鄙表现在那些方面?(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公将鼓之;4、公将驰之)5、曹刿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克敌制胜的句子:(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6、曹刿做出追击敌人的决定的依据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与此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7、本文共分三段,分别记叙了战前、战中、战后的情况,其中详写的是(战前、战后),略写的是(战中),这样写突出了(论战),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8、彼竭我盈指的是何时?(齐人三鼓之后)9、为什么曹刿在“公将鼓之”时说“未可”,而在“齐人三鼓”之后说“可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10、“辙乱、旗靡”是如何发现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1、齐师败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