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西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作者:韩双斌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阚如良.李肇荣.KANRu-liang.LIZhao-rong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旅游论坛2008,1(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有效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现实的重要课题.旅游开发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的有效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为前提的原则,坚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根植于原生态文化土壤,积极发展社区旅游,使之成为未来遗产,以期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继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2.学位论文王凤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为例2008自2001年中国昆曲荣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榜首以来,国家及大众对世界遗产的新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重视起来,加强了相关科研和教育研究,加上各类媒体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作为一个拥有5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有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处于濒危状态。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在保护工作中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问题:生存环境问题、传承问题及保护经费短缺的问题。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于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进行适度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便成为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使非物质文化走向市场的主要方式是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保护工作的更好开展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深入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可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提供更充足的资金保证。在开发过程中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文化原生态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分类开发保护原则及地域性原则。文章第三部分着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模式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根据目前国外及国内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的现状及在总结众多学者关于开发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有:博物馆模式、文化生态园模式、主题公园模式及节庆活动模式。针对旅游开发对文化旅游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问题,本文当中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第四部分对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进行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为实例,介绍了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现状(存在现状及旅游开发利用现状),运用文中所提出的旅游开发原则及开发模式,对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具体的旅游开发设想,对山西的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3.期刊论文韩双斌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6)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盐城有着独具沿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是必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可丰富盐城文化内涵,增强社区参与力度,扩大盐城旅游的宣传力度,突出盐城龙头旅游产品和增强盐城旅游业的竞争力.政府部门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视为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振兴地方旅游业.4.学位论文刘河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2008随着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我国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逐渐增多,各领域学者不断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途径,旅游开发成为近年研究的热潮,然而这些研究很少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价值评价,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未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个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大多数也只停留在理论的浅层面,较少的进行深层的开发研究,因此本文选取青岛为例,以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为论题,对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价,探寻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模式,以期弥补青岛旅游业发展的不足,更好地促进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类别及特征。根据国内外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的研究,本文进一步概括、归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类别以及相关特征。(2)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基础上,以青岛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重点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表现形式划分为民间文学类、表演艺术类、传统技艺类以及节庆民俗类等四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空间分布,得出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七区五市都有分布,但是呈现出数量和种类分布都不平衡的现象。(3)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研究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具有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进行专家打分法,重点对青岛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评价,得出田横祭海节、胶州秧歌、剪纸等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较高,属于优秀级旅游资源,同时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潜力,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具有可行性,开发前景较好。(4)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在分析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四项主要原则,对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理念、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总体构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的方法,进一步提出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四种模式,即田横祭海节模式、秧歌生态博物馆模式、剪纸民俗产业模式和天后宫-民俗专题博物馆模式,最后提出了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政府、企业、学者、当地居民互动的保障机制的建设。5.期刊论文贾鸿雁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改革与战略2007,23(11)近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有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等,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6.学位论文罗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问题研究2006随着旅游活动与文化遗产的结合日益深入,旅游活动对遗产地造成的诸多问题也日益浮现,引起了人们的日益重视。而当人们对物质类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过程之中,人类的另一些伟大创造,一些通过口头传播流传下来的、非物质类的遗产,也面临着与物质类文化遗产同样尴尬的境遇,许多传统和民间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濒临消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里,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客观审视旅游活动与遗产保护的关系,研究旅游活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就更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与其他物质遗产不同的本质和特征:作为人的行为活动的动态性和传承性;作为艺术、文化表达形式的创造性和独特性;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群体性和地域性。现代旅游活动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同时也对其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正确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两者的长足发展,本文引入世界遗产保护真实性理论,提出了解决两者关系的措施——保护性旅游开发,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针对中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第一的原则及“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政府、旅游企业、当地村民和学者等四方力量搭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主体合作模式;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民族生态旅游村,对生态旅游村建立的理论依据、意义、构建原则及内容分别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其它具体措施:包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有机结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等等。7.期刊论文贺剑武.HEJian-wu论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以柳州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为例-青海民族研究2009,20(2)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的是流传民间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存在于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民间活动.但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另一种价值,作为一类具有旅游价值的文化资源而存在,故而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意义重大.本文在详细论述了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发展沿革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其发展现状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8.学位论文张春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讨——以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2008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无形的传统的民间文化遗产,最早溯源于原始先民的文化创造,但更多则产生和流传于漫长的农耕文化社会环境中,反映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和风俗;--j惯。其具有传承性、活态性、无形性、民众性、地域性、多元性、脆弱性和文化艺术性等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进入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旅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手段,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研究已成为今当今世界尤其是我国的学术热点。我国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广阔的客源市场,这为我国旅游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年来,随着世界遗产旅游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事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逐渐形成多样化的开发模式。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盲目开发、开发深度不够、欠合理规划、缺乏品牌产品等。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对此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对策。最后,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进行实证研究。9.期刊论文肖曾艳.XIAOZengyan略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肇庆学院学报2008,29(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独特,文化价值大,经过旅游活动的介入可以形成品级高、旅游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并能提升旅游开发的层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应该选择合适的裁体,采用正确的旅游开发模式,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遵循遗产保护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争发展.10.期刊论文段忠贤.金颖若.DUANZhong-xian.JINYing-ruo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织金县砂陶工艺为例-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织金县砂陶工艺既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研究,旨在在促进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同时,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本文链接:授权使用:江南大学(wfjndx),授权号:ccf4eab4-c5ba-4426-bbb5-9dbb011bf736下载时间:2010年7月22日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