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1840——1919年,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农民、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后进行了抗争,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最终都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状况。1919——1949年,在工人阶级通过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初(1919——1924)(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四)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五)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一、1919——1924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1919年,五四运动美、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加深了国内的阶级矛盾;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新文化运动的进行,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特别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出路。此时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这场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第一阶段(5月)以爱国学生为先锋,中心在北京,以游行示威为手段,结果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第二阶段(6月起)以工人为主力军,中心在上海,以三罢斗争为手段,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在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华民族新的觉醒,形成了“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开始由向西方学习转而向俄国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和共产国际的帮助。1921年召开了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即最高革命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心任务。1922年,中共召开了全国二大,在认识半殖半封的国情下,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立民主共和国)。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领导国民大革命(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共成立后,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但在1923年遭到反动军阀镇压,发生了“二七惨案”,血的教训使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接连失败,也希望能注入新的血液,在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下,他决定改组国民党。于是,1923年中共召开了三大,决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跟国民党合作(但没提出革命的领导权)。1924年,国民党全国一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明确了反帝反封的要求,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纲领。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实现;也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运动不断发展,很快就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26年,为了消灭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军阀势力,广州国民政府开始进行北伐。很快就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大革命的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北洋军阀),列强就开始扶植新的代理人——蒋介石。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也成立了国民政府,国共合作开始破裂;接着汪精卫也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大革命失败。原因主观上是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经验和理论上的充分准备,特别是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和客观上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1925年12月,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3月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2014年浙江卷)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2、(2014年天津卷)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3、(2014年四川卷)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2014年海南文综历史)18.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1)政治:中共1927、8、1南昌起义——8、7“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8、25国民党“宁汉合流”——9、9秋收起义——10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12“东北易帜”——1930、10月起蒋介石开始“围剿”根据地——1931、9“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1931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一·二八事变”——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安内政策”——1933、10,进行“围剿”——1934、10起长征——1935、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6、12“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形成。(3)思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2014年四川卷)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2014年福建卷)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4、(2014·广西高考卷)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1935292447193630244619373726371938382735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四、全面抗战时期(1937、7——1945、8)1937、7、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由此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接着日本为逼迫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了“八·一三事变”。事后,国共两党在军事上展开合作;接着1937、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正式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采取党外合作的方式。在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五大会战(淞沪、太原、徐州、广州、武汉),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最终都失败,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共产党在1937秋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北方)。相持阶段(1938、10——1944底)的到来,日本调整了侵华的策略,主要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为了坚持抗日,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3年,国民政府废除了不平等条约上一些治外法权。反攻阶段的到来,在中外反法西斯力量的打击下,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下,日本在1945、8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的压迫,日益萎缩;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