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晶晶-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民族服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民族服饰所属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业班级:07级艺术设计(服装班)姓名:韦晶晶学号:200710602319指导教师:周生力(教授)2010年1月6号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课程考核成绩课程名称:民族服饰文化开课学期: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专业班级:07级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方向)任课教师:周生力教授考试形式:考查考试要求:1、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格式规范;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2、报告正文不得少于4000字,上交日期2010年1月7日,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上交。3、报告应由以下项目构成:A、封面:封面既可以提供有关信息,又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封面所登载的内容主要有:标题要用大字号标于显著位置。责任者包括单位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等应当一并注明;B、衬页:封面之后和封底之前各有一张衬页;C、正文:正文需提交手抄稿、打印稿、电子稿各一份(正文包括封面标题、提纲目录、正文主干部分包括摘要、关键词、文本内容);D、注释:报告注释采用文后注的形式;E、参考文献:所列参考文献数目不得少于10篇。评定标准:报告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等,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者给予相应的学分。成绩评定良好指导教师评语1、该文正文主干部分缺少摘要,关键词。2、所列参考文献数目不得为0篇。3、该文观点较为明确,论证有力,有自己的观点,语言通顺,结构不完整,格式欠规范,表明作者能用所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从总体上看,报告部分内容在引用时没有标注,没有明显的漏洞或缺欠。4、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文体格式有所提高。指导教师:二〇一〇年一月十日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民族服饰提到国际旅游岛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巴厘岛、夏威夷、马尔代夫,近年来海南岛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既然要建立国际旅游岛,就要做世界独一无二的海南岛。海南岛地处热带,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而岛上的黎族不仅是中国唯一的也是世界唯一的,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岛,对于海南本岛的民族风土、风情等都是离不开的。要想建设好国际旅游岛,海南要发扬本土民族的特色和民族传统的文化遗产与自然风光来做主要宣传和推广。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服饰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接触了很多来海南旅游的游客之后发现海南岛服是很多游客都会选择的纪念品,曾有游客表示想带几件岛服回去送给亲戚朋友,但无奈岛服质量不好,而且与国外热带岛屿岛服区分不开。放眼岛服市场,有很大一部分岛服无论从款式还是从图案都很难与国外岛服区分开,相比之下,去过关岛的人都会有一件印有“GUAM”字样的T-Shirt。在与海南华伦世家董事长周伟先生谈话中了解到,在早期的岛服行业中,款式上基本变化不大,一直是段衣短裤:图案方面也是借鉴国外现成的图案,或是从网上DOWNLOAD图片进行加工“做得很表面,没有内涵”一直是困扰岛服人的一大难题。随着创建国际旅游岛的进行,业内把“岛服”称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文化服饰”,作为“文化服饰”要植根于海南本岛特有的民俗风情。黎族是海南省特有民族,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描述黎族的: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通什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县、定安等县。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服饰等的差异,其自称有“伴”、“岐”、“杞”、“美孚”、“本地”等。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使用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也有不少群众兼通汉语。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西汉曾以“骆越”、东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泛称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海南岛的黎族先民也包括在这些泛称之内。“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据考古发现,海南岛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有130处,大约距今五千年左右。史学界和民族学界研究认为,这些新石器遗物的主人是黎族的先民。是黎族先民开发了海南岛。秦汉时期,海南岛同汉王朝关系密切,汉武帝先后数次派兵打开琼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部分大陆汉人迁居海南岛,与黎族土著居民杂居。以后,汉族大量移民海南岛。“村人”、苗族和回族也先后迁徙入岛。大量移民的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铁器)和生产技术(农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公元l世纪中叶,封建统治渐趋稳固。南北朝和隋朝初期,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的统治更加巩固,俚僚领袖冼夫人起了重要作用。她率领俚僚1000余峒(包括黎族祖先)以及岭南其它越人,先请命于梁朝,后又归属于隋朝。冼夫人深明大义,致力团结,密切了中原与海南岛的关系,促进了黎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唐宋时期,海南岛与中央王朝关系更加密切,海南岛作为唐朝与南海诸国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冲。唐朝十分重视海南岛的统治和开发。黎族地区生产的金、银、珍珠、玳瑁、香料等既作为“贡品”又作为对外贸易产品。与此同时,黎族地区的封建地主经济进一步成熟。黎族劳动人民也受到日益沉重的奴役和剥削。宋末元初,杰出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年轻时因不堪封建家庭虐待逃至崖州,曾在崖州居留40多年(一说30多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回故乡乌泥泾(今上海县华泾镇)后,在黎族传统纺织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元初,封建统治者采取羁縻政策,任用“峒首”为世袭“万户”、“千户”,加速了黎族社会内部的阶级分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激起黎族人民不断起义。黎族少女明、清两代,封建地主经济在黎族社会中已占统治地位,大部分黎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与当地汉族相近,出现了定期的市场和墟场,槟榔、椰子和牛只等成为大宗输往大陆的货物。在五指山腹地则仍保留原始公社残余的共耕制生产方式。○1黎族服饰,主要利用海岛棉、麻、木棉等原料织缝而成。有些地方用“树皮”(野生麻类),作为纺织原料,这种“树皮”从山上采剥回来,先放在河里浸数天,将表皮用薄竹片刮除再放到锅里煮熟,晒干后再拆成丝,然后搓成细线,用来织布。黎族服饰,过去绝大部分是自纺、自染、自织、自缝的。其染料以采集植物为主,矿物为辅。青、绿、蓝等颜料多用植物叶子制成,黄、紫、红等色彩利用植物花卉加工而成,棕色是利用树皮或者根块切成碎片后投入少量石灰(溪河螺自烧而成的石灰)煮水制成。着色时,将布料、线团放在染缸中浸数回,使其均匀,料身染上色彩后,变得坚挺,因为植物颜料,自身都含有胶质,既是染料,又是浆料。黎族民间的纺织工具多种多样。虽不复杂,但所生产的棉织工艺品却驰名中外。尤其是“双面绣”最为出色,多作为上衣的装饰,如衣侧花,后背花等。也有的为了突出织花的花纹,在它的沿边加绣彩线。图案多是信手绣出,不用摹描。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平日喜闻乐见的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以及几何纹等。但不同地区有所侧重。这些图案的造型稚拙夸张,构思大胆巧妙,运用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等构成整齐的富有装饰风格的花纹图案。在色彩上,一般采用红、黄、白等几种,配色和谐,绚丽华美。黎族妇女的头巾,上衣,筒裙往往嵌入了金银箔,云母片、明片或羽毛,也有缀以贝壳、穿珠、铜钱、铜铃或流苏等,更产生了有声有色的特殊效果。黎族服饰体现了南太平洋区域服饰文化的特点。黎族共有五个支系,各支系间服饰明显不同。白沙县本地黎服饰较为原始,女子穿青布贯头衣,衣侧和袖口饰有精细的两面绣纹样,下着黎锦短筒裙,最短者仅为七寸长,赤脚。妇女挽髻于脑后,骨簪雕有精细花纹。男子传统装束为上穿无领对襟衣,下着吊产,赤足,包头帕,衣物有少量绣饰,琼中和保亭一带的杞黎善织,筒裙和头帕皆用精美的黎锦制作。女子穿无领对襟衣、筒裙、包筒状头帕,喜佩各种银饰。男子上穿无领对襟衣,腰系宽式吊产。乐东县侾黎女子穿对襟开胸无纽扣上衣,领襟和后背有粗犷的绣饰,家织青色条纹布中筒裙。男子传统装束为条纹布对襟无纽扣中长衣,系兜裆布,头扦羽毛。现已多穿汉装。东方县美孚黎女子上穿大领对襟衣,下着扎染织花长筒裙,长发挽髻于脑后,包黑白条纹布头帕。男子穿大领对襟衣,服式较女装宽肥些,下着及膝包裙,脚穿木屐,头戴斗笠。保亭县德透黎女子穿立领大襟窄袖紧身翘襟上衣,织花长筒裙,花鞋,喜欢佩带各种银饰。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服饰有地区差异,有些穿黑色圆领贯头衣,衣服的饰物很多,领口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口和下摆以贝纹、人纹、动植物纹等装饰,前后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图案。下穿紧身超短筒裙,花色艳丽。有些身着黑、兰色平领上衣,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条花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裙的合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插银钗,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珠铃,手戴银圈。头系黑布头布。黎族妇女擅长纺织。黎锦、筒裙等衣物,色彩斑斓,图案新颖,质地细腻,经磨耐用。黎族的服饰,因其支系和地域的不同而各有特色。解放后,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原有的服饰已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更为迅速。现在,除了在原来比较偏僻的地区,偶尔还能看见少数男人穿原来的服装外,绝大部分地区的男子都已改穿汉装;妇女服装略比男子好,在东方县的美孚黎支妇女、昌江县王下乡的杞黎支妇女还穿戴比较完整的民族服装。其他地区的青年妇女,服饰已与当地汉族没有什么差别了,只有少数中、老年妇女还穿本民族筒裙。有些地区,如琼中县大部分,万宁县的南桥、兴隆、牛漏和三更罗,白沙县北部的细水、光雅至儋州市、临高交界的地区,昌江县的十月田、乌烈和俄俄港等地,男女老少早就改穿汉装了。建国前,不同支系的黎族在服饰上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支系内部又因地域的差别而服饰各有特色。从过去异族对黎族的各种称谓,如大鬃黎、小鬃黎、剃头黎、花脚黎等就说明这个问题。黎族妇女喜欢佩戴各种饰物。如发簪、项圈、耳环、手镯、戒指和脚圈等。但各支系和地区的装饰不同,侾黎戴的耳环大且多,有的地区妇女从小戴起,每长一岁加戴一个,成年时,约戴10—20个,重达三四斤。平日覆盖头上,好像帽子。杞黎妇女喜戴玉米粒大小的蓝白色玻璃珠相间穿成的项链,或筷子粗的圆锡(或银)多条项圈,或前扁阔后细圆的锡质新月形项圈。头戴风帽式头巾,在黑底上织红、黄色几何纹,尾端留着长穗,覆于脑后。本地黎妇女则爱插银质的或雕刻精美的骨质发簪。美孚黎妇女插豪猪毛作发簪,缠以黑白相间的短头巾。台黎妇女喜戴玉镯、瓦镯和银(或“锡”)质圆形镯。部分地区男子,过去也有简单的饰物,如结鬃时,喜欢插一根豪猪毛或骨、银、铜质发簪和木梳,颈部挂银或铜项圈,或用线穿几个猪或狗的牙齿作项圈,右手腕缠着红色或表色“吉祥线”。黎族妇女擅长于纺织绣染,所生产的棉织工艺品驰名中外。黎锦有一百多种图案,主要有蛙纹、舞人纹、牛鹿纹、草果纹、星月点纹、房屋纹、古灯纹、竹木纹、贝纹、人纹、斑鸠纹、人祖纹、甘工鸟纹大力神纹、几何纹等,也有织汉字作为裙脚花边的。由此可见,植根于民族,创造出带有丰富文化历史内涵的国际旅游岛服饰指日可待。立足于文化,“岛服”不再“借鉴”,不再DOWNLOAD,做海南特色的Designer使岛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带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出”MADEINHAINAN”对岛服款式进行改进,亦或是把黎族人的生活场景神话故事变为抽象图案应用在岛服上,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灵感与创意。创建国际旅游岛“阳光海南七彩锦绣”海南黎苗风情服饰全国设计新人邀请赛参赛作品○2本人作品:○1自百度百科○2E-风尚网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