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旅游网网站设计说明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摘要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词,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康方言南路十语群体中甸的藏语方言。“香格里拉”一词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载,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作“xamgyinyilha”意为“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一词的含义与中甸县古城藏语地名“尼旺宗”相一致。后来,“香格里拉”这一词汇被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介绍引用后成为一个特有地名。关键词: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失去的地平线2AbstractShangri-la(shangrila)-aword,meaningheartchinked-out,EnglishpronunciationfromkangdialectsouthroadtenlanguagegroupsofTibetanzhongdiandialect.ShangrilaonewordinearlyoverathousandyearsagoTibetanliteraturehaverecords,theChinesephoneticalphabettransliterationturnxamgyinyilhawritingmeansheartchinked-out.AshangrilawordmeaningandancientTibetanplacesnehemiahwasleavenedzongconsistent.Afterwards,shangri-lathisvocabularyisnovellosthorizonintroductiontobecomeaspecialreferenceafterplacename.Keywords:shangri-laheartchinked-outTibetanlosthorizon3目录引言香格里拉,以前很多人都知道仅仅是一个虚幻的世界,谁想要体味它,只有找来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撰写的《消失的地平线》读一读,才能在想像中的香格里拉畅游一番。而今似乎用不着了,在我国有许多自称或俗称香格里拉的地方,其中不仅包括政府认定的云南省的香格里拉县和四川省的香格里拉乡,是否有香格里拉村尚不得而知。不过我知道至少还有一处,那就是怒江地区的丙中洛人,他们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香格里拉。有人认为英文中“Shangri-La”(香格里拉)源于藏语。理由是:英文“Shangri-La”是对藏语“Xamgyi’nyilha”的歪读或误读。小说的作者根据上个世纪初前后,欧美赴藏探险家的考察记,将藏语“Xamgyi’nyilha”转拼为英文的“Shangr-La”,故才在《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出现了“Shangri-La”。“香格里拉”四个汉译字的读音,也很接近藏语的“Xamgyi’nyilha”的读音。所以中甸县,日瓦乡才更名为“香格里拉”,以此为县名和乡名。41.正文1.1香格里拉的文化背景香格里拉是一种文明,是敬畏大自然的文明,是友爱一切众生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是人与人宽容礼让的文明。正如经书中说的那样,香巴拉王国的人们,不仅享有优美如仙境的自然风光和丰沛的物质资源,人们还不执、不迷、不愚、不贪。一、蜚声海外公元1626年春季的一天,在葡萄牙南部小镇法鲁,传教士卡布莱尔在自己简朴的尖顶农舍里,仔细地将古朴的摇椅盖上防尘罩布,轻轻地拉上所有的窗帘,走出了狭长的门廊,他要翻越千座大山,走向东方,寻找香格里拉……公元1924年春季的一天,俄罗斯探险家尼古拉·罗列赫,把自己两层的木屋拆下来,锯成木材卖掉,戴上圆筒皮帽,来到印马斯克车站,他要跨越千条江河,走向东方,寻找香格里拉……公元1935年,同样是春季的一天,澳大利亚并不出名的美女作家勒古斯,怀揣花了100美元才办成的签证,来到布列瓦递港口,站在一艘巨大的木船夹板上,手里翻动着一张陈旧的中国地图,她要横跨千里大海,走向东方,寻找香格里拉……51924年的夏天,西伯利亚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中,一支驼队疲惫不堪地朝着东方缓慢移动,驼背上驮的是生命必需的水和实现目标的魂,尼古拉·罗列赫是这支队伍的领队。他们穿越了印度、俄罗斯、蒙古、中国的千条江河,万道山梁,历时5年,行程15500英里,寻找香格里拉。1930年他的专著《在香格里拉寻找新时代》出版了,并被翻译成英文、藏文、法文。二、福田妙国在高山环绕、雪山雄奇、江河奔流、白云缭绕的西藏,最雄伟的建筑是寺庙,最虔诚的信仰是佛教,最权威的谕旨是神灵,在那些巍峨壮观、香烟飘香的寺院中,五彩缤纷的壁画上随处能见到有关香巴拉的画面;大小经堂沿墙挂着的唐卡中,总有几幅香巴拉的挂图;神圣庄重的经书架上,随便都能翻到香巴拉的经文;满腹经纶的高僧,都能讲出香巴拉的各种传说,就是在漫漫转经路上的许多平民百姓,也都在祈求来世转生香巴拉。要问香格里拉在何处,答案千奇百怪,光怪陆离。要问香格里拉是什么样,回答几乎不谋而合,如出一辙:那里没有贫富差别、没有嫉妒仇恨、没有疾病灾难,那里温暖如春,那里长年鲜花盛开,那里四季五谷丰登,还有满山硕果飘香,人人寿命以百年千年计算,想活多久就活多久,只有活腻了的人,才会去寻求涅槃转世的感觉。藏民族信仰、向往、追寻的香巴拉,最早源于佛祖的指引。在2500多年前的印度,有一位身材高大、眉清目秀、仪表非凡的中年男子,离开富丽堂皇的皇宫,一身粗布衣,手端一个钵,独自穿越密林,踏着苇草荆棘,来到坚亚岩洞修行。沿途他看到伤残累累仰躺在地的乞丐,骨瘦如柴匍匐在地的小孩,这更坚定了他为众生苦修、寻找生命真谛的信念,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当他悟道走出岩洞来到菩提迦耶,在那高大茂盛的菩提树下禅定并立下誓愿,“不成正等觉,誓不起此座,”最终悟出四项要谛。他又向西行走200多公里,来到瓦热纳西的鹿野苑,在那四周林木葱茏的草坪上,用土石垒起讲坛,设置坐墩,第一次开讲自己的参悟之道,首次听讲的只有佛祖的5位伙伴。后来听讲者络绎不绝,传法似如日方升,悟道象如梦初醒。6大概在公元前531年左右,佛祖在印度北方恒河岸边的瓦热纳西最后一次布道时,一位虔诚的皈依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发自内心的贪欲私情,通过修道可以解除,来自外在的酷暑严寒、山崩地裂又能如何消除?”佛祖神色自若地说,那我们建造一个莲花常开不谢,甘池常清不浊,林木常结硕果,田地常待收割,没有嫉恨与仇杀的香巴拉家园。释迦牟尼成佛后巡游各地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他不仅对民众的疾苦了如指掌,还对农事民情无所不知,因此,他讲经善用比喻,而且许多触景生情的比喻很多发自于农牧的生活、生态环境。佛祖当时所指的香巴拉是在天竺北部气候温和、生态优美、尚处于原始共产主义状态的一个小邦。以后在他的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遍知一切的无著、修道圣明的寂天以及他们的弟子,代代在讲经、布道、传法时,常常提到了令人心驰神往的香巴拉。一切解脱内道私欲之苦和外道恶境之苦,都寄希望于天堂般的香格里拉。两千年来,无论是用梵文记录的释迦牟尼佛语,还是超凡脱俗的十大弟子、佛经贤传的百士圣者,在讲经时都经常提到香巴拉。曾为三世达赖索南绛措授戒、精通文殊菩萨之道的班钦·索南查巴,在他的名著《新红史》中也对香巴拉作了详细的描述。乾隆70寿辰时,不远万里从西藏赶赴承德参加万寿庆典的六世班禅,细读了大藏经《丹珠尔》中的《时轮经》,便撰写了学佛者必读、流传于西方的几十万字的《香巴拉导引》,活灵活现描绘了香巴拉的图景、香巴拉的状态,论述了香巴拉之路必须经历的生命旅程、生态旅程、积德旅程。而另一个以终生建寺兴教、著书立说、专修《时轮经》的藏传佛教觉囊派的高僧洛桑赤来,比较完整地解释了香巴拉的内涵外延、寻觅路线、境域状况,记载于30多本含着汗浸的手写经书中。三、雪域追梦香巴拉既不是神秘消失的玛雅遗址,也不是捕风捉影的外星人,更不是虚无缥缈的尼斯湖水怪,它是圣明的佛祖和代代相传的贤人弟子缔造的独特的精神家园。它不是凡人在今生中不能轻易抵达的彼岸世界,而是佛教信众可以在心田里萌生的极乐净土,在梦想中成真的彼岸天堂。对于在无序中生存、痛苦中生活的7凡人,企盼着敲开黑暗冰封的心扉,解脱永无止境的人生烦恼,不仅要在精神追求上抵达这一理想的境界,而且希望此生能身临其境走进那所需都有、四时如春、自由正义、平等和谐的理想天国。一代又一代的藏族人追寻着,探寻着,盼望着,在藏区一场寻找香巴拉的风潮巡演了几个世纪,演绎了很多动人的传说。就像汉族人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世外桃源一样,藏族人也相信在雪域高原,有他们尚未寻找到的香巴拉天国。四、永恒家园先辈孜孜不倦地寻找香巴拉,是精神世界的追求,宛如童年时代未经世俗污染的心灵,崇尚大自然,敬畏生命,对一切美好事物充满眷恋。历经苦难的生活,恶劣的气候,贫瘠的土地,残酷的创伤,自然就会向往生活美好、环境优美、土地肥沃、平等自由的社会形态。现代人,虽有固定居所,却安定不了心灵,虽有稳定职业,却慰藉不了灵魂,虽有不菲的收入,却充实不了精神,生活在高楼狭巷,工作在喧嚣闹市,身处在污浊环境。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烦恼、不公、忧患,需要在一个安宁、公平、正义、没有世俗纷争的理想王国得到发泄和解脱。现代人更需要卸下自己肩上沉重的负荷,需要荡涤自己心灵久蒙的尘垢,香格里拉这样的理想王国,或许就是他们人生苦旅的一个休息站,甚至是最终的归宿。有人说,香巴拉在羌塘草原北部的云雾中,那里是今日那曲北部的无人区。上世纪20年代,地处四川德格境内的帕古村,一个铁匠和一个还俗喇嘛带领100多位平民百姓,变卖所有的家产,离开富饶的故乡,踏上了寻找香巴拉的旅途。那时在藏区铁匠是人人歧视的社会下等人,认为他们连骨头都是黑的,尽管贵族家的门窗铁件、箱柜锁钥是他们做的,可见了老爷小姐他们得赶紧脱帽、弯腰吐舌,要到富人家做活,得先对着大门烧香磕头,脱鞋垂手,才能进门。而还俗僧人弃寺娶妻,背叛佛祖,更是罪大恶极,同样被人歧视。他们想忏悔罪业,出人头地,当然要寻找人人平等自由的香巴拉。传说这批香客真到了“绛香巴拉,”那位铁匠打了一座无比巨大、光芒四射的金灯献给了香巴拉神王,那位还俗的喇嘛脱胎换骨,承赐仙精,当了香格里拉精舍大殿的掌灯师,其余随同而来的信众各得所需,幸福美满。8还有人说,香巴拉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峡谷密林丛中的白玛岗,那里是至今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相传公元8世纪,印度高僧莲花生来到这里修行传法,他祈愿,这里将是人类最后的幸福家园,人间最美的生存乐土。他的弟子撰写经文:“佛之净土莲花地,圣地之中最殊胜。”在传说中那里的树叶是自然形成的绸缎,那里的湖水是自然形成的牛奶,那里的雨水是自然形成的糌粑,那里的山谷能自然调节冷热。在地球被战争创伤、生态被人为破坏之后,这里将永远是和平美满的乐土。由此,藏东、藏北、川滇藏区的信徒香客翻雪山、穿深谷、涉江河,来到这里朝圣。相传通向极乐世界的大门隐藏在这深山密林丛中,由雄狮、精猴、猛熊、金鹿守护着。成群结队的朝圣者,对着巨门似的岩石,颂经祈祷,燃香磕头,他们渴望着眼前突然出现奇迹,关闭了千年的通天神门訇然打开。就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位自称是活佛的人,号称自己有带人到达香格里拉的神通,一些朝圣的人信以为真,跟随他扶老携幼,爬悬崖、滑溜索、趟急流,到达白玛岗。他引着众人在通天神门前安营扎寨,白天对着山门高声祈颂,嗓子都喊哑了,夜晚对着山门磕头,额头都磕出血了。几个月过去,神门仍未打开,带去的食品吃完了,身穿的衣帽磨破了,只好挖一些野菜吃,但却食物中毒了,打一点野味吃,又被毒蛇咬伤了。这位领头的一看叫天不应,叫地无门,便趁着黑夜溜了。而那些备受折磨的信徒,在这荒无人烟的山谷里,有的饿死,有的病死,也有不少人就在当地搭起竹楼,开荒种地,繁衍后代。1.2香格里拉网站简介香格里拉网站是一个服务型的旅游网站,主要用于宣传香格里拉,重点介绍这个带有神奇色彩的地方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它操作简单,对于任何一个浏览者来说都非常的方便;涵盖面广,涉及到了香格里拉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交通状况,景点简介等,使浏览者可以在一个网站找到他想要了解的所有关于香格里拉的信息,不需要再去其他的网站进行了解。该网站的页面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使页面充满动态感,同时不显得太过活跃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