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点第一章、鸦片战争一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一、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P4——P12答:1、新民歌的发展;2、说唱音乐的发展;3、戏曲音乐的发展4、民族器乐的发展二、简述京剧的发展脉络。P15答:1、道光年间,以“皮黄腔”为主的京剧已初步形成。2、京剧唱腔是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合套成为一个声腔系统,因成为皮黄腔。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京剧艺术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吸取其他剧种的营养,音乐表现即通俗又精美。因而深受各个阶层观众的喜爱,并日益显示出自身的艺术优势。3、仅同治年间,京城内职业戏班多达50多家,涌现出大批著名的演员,并拥有从平民百姓至王侯将相的众多观众。在自外地流布的过程中,京剧的影响日益扩大,逐渐遍及全国的各大城市,遂跃居为称尊剧坛的全国性大剧种。★第二章、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三、学堂乐歌的基本内容P32答: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军歌”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四、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P59答: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中国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迫使当时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从主流地位上走下来。学堂乐歌的音乐大部分来自外国的现成曲调。学堂乐歌运动有如下意义:、1、通过学堂乐歌的创编、教育运动,使得20世纪中国的新型新型学校普及音乐教育体系全面建立。2、第一次大规模引进西方音乐。3、学堂乐歌所开创的新音乐传统以及这个传统产生的新音乐成果形成了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更进一步的新传统。4、通过学堂乐歌的教唱运动,使得现代文化观念得到广泛传播,较为全面的实现了寓教于乐。5、中国音乐创作群体的主题意识开始萌动。A.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旧曲填新词B.代表人物代表作:《中国男儿》、沈心工《革命军》、《体操——兵操》李叔同《送别》{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五、本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主要包括?P61答:1、城市民歌(小调歌曲)的发展。2、说唱音乐的发展3、戏曲音乐的发展4、民族器乐的发展A.作者与作品:华彦钧二胡:《二泉映月》、《听松》、琵琶:《大浪淘沙》(广东音乐)吕文成:《雨打芭蕉》、《步步高》、《平湖秋月》第四章、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代表: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萧友梅——中国第一位音乐教育家六、简述萧友梅的音乐贡献P103答:1、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主建了中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2、为了保证国立音乐院的教学质量,萧友梅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①千方百计网罗人才②确立了系统的音乐教学体制、课程、结构以及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A.萧友梅《问》的艺术特色答:《问》是中国第一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所创的,作品反映对当时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忧虑,是被公认的、优秀的萧友梅的代表作。★王光祈八、浅谈王光祈的音乐学研究P105答:1、向中国介绍西方的音乐文化2、向中国介绍西方的教育体系、教育方法3、向世界介绍中国音乐4、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对中国传统音乐历史进行研究5、用比较学的方法对音乐进行研究★赵元任★刘天华———国乐大师九、简述刘天华在近代民族器乐发展方面的贡献。P155(最突出的贡献:对二胡的革新。音乐主张:国乐改进)答:1、刘天华注意创作与演奏并重,在演奏技巧上,刘天华对二胡做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改革:如把传统二胡演奏从基本不换把位或仅三个把位扩大到五个把位,扩展了音域,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借鉴小提琴中柔弦颤功的演奏法,在《空山鸟语》中还发展了滑奏手法,借鉴了钢琴的轮指,颤音的演奏手法,来表现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机盎然的景象。2、在20世纪上半页,刘天华将二胡借鉴中国民间乐器,带入了高等学府,开创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专业化教学,按照带有西方教程意义的体系编写了47首二胡练习曲,同时还写了15首琵琶练习曲,培养了一大批年轻一代的演奏家,逐步形成了刘天华二胡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创作的10首二胡曲也成为二胡专业教学的经典之作。A:《光明行》的艺术特色P148答:1931年4月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光明行》,鲜明、集中的体现了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即使处于逆境的重压下,他们并没有完全的消极颓丧,他们对未来光明的前途仍有所追求,仍抱着乐观的幻想。全曲自始至终贯穿着明朗、欢心之情,和奋发向上的力量。B:刘天华的代表作品:二胡曲:《良宵》《月夜》、《病中吟》、《光明行》、《独弦操》《空山鸟语》。《悲歌》、《苦闷之讴》《烛影摇红》琵琶曲:《虚籁》、《歌舞引》、《改进操》★黎锦晖————流行音乐的鼻祖十、黎锦晖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儿童歌舞音乐创作领域作出的贡献有哪些P135答:1、他的儿童歌舞音乐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精神。2、他善于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选择作品的题材和构思情节,创作的作品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3、他的儿童歌舞音乐,其风格清新明快,生动活泼,易于少年儿童接受。4、他在创作中开始对音乐的戏剧性进行探索,这些为后来歌舞剧新歌剧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A:黎锦晖及其创作:1、创办了我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儿童文化周刊《小朋友》2、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3、儿童剧:中国第一部儿童剧——《麻雀与小孩》《可怜的秋香》、《葡萄仙子》《三蝴蝶》《小小画家》歌曲:《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花生米》第七章、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音乐教育,及黄自等人的音乐创作代表人物极其作品:青主《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黄自《长恨歌》——中国最早的一部清唱剧《抗敌歌》、《旗正飘飘》、《花非花》《点绛唇》《南乡子》《卜算子》刘雪庵《长城谣》名词解释黄自:黄自是20世纪30年代为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起着很大推动作用最具有影响的的音乐家。第八章、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十一、30年代中期由左翼音乐工作者领导的救亡歌咏运动主要表现在?答:1、组织歌咏团体,教唱救亡歌曲2、举行大规模的群众音乐活动3、组织救亡歌曲创作A、代表:吕骥《新编九一八小调》、张曙《日落西山》麦新《大刀进行曲》任光《渔光曲》★聂耳十二、聂耳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答:聂耳音乐创作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于时刻把握着时代的脉搏,及时准确的反映了当时社会最迫切的主题(反帝爱国斗争)同时塑造劳动人民形象,用音乐来表达他们艰苦的生活和思想情感,他在创作中广泛吸收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因素,创造性的加以发展,是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A、聂耳作品:《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码头工人》、《开路先锋》《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金蛇狂舞》、《昭君出塞》第九章、抗日战争初期的音乐创作★贺绿汀十三、简述贺绿汀对中国音乐的贡献?(P246)答:1、作为作曲家,在几乎贯穿20世纪生涯中,贺绿汀创作了多部音乐作品,这些作品真实的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群众基础。2、作为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先后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即使在退休之后也时刻牵挂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他的后半生始终执着于专业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为建立和完善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3、作为音乐理论家,贺绿汀对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许多有关音乐发展全局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推动和促进了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A、贺绿汀作品:《牧童短笛》、《嘉陵江上》、《游击队歌》、《晚会》★冼星海十四、冼星海的艺术特色(P264----266)答:1、冼星海的音乐创作绝大部分取决于现实生活,选取与当时政治斗争密切联系的、具有生科社会意义的题材,无论是交响音乐、大合唱、歌剧、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艺术歌曲以及儿童歌曲,都鲜明的贯穿着爱国、救亡、抗日、反帝、反封建等革命斗争的主题。这些歌曲正是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生活和政治斗争中最迫切的问题,也是一切革命者最关心的问题。2、和聂耳一样,冼星海对音乐创作的革命倾向性以及以音乐创作“为政治服务”的认识,不是很肤浅的仅仅把它作为一个题材的问题,更不是单纯的喊喊“政治口号”的问题,他要求自己坚定地站在革命的立场上,正确的认识现实,深刻的反映现实,以强烈的革命热情去反映人民的斗争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3、和聂耳一样,冼星海也十分重视塑造工人、农民和革命群众的典型形象。他特别重视形象的鲜明、生动,音乐语言的通俗易懂,以及构思的清晰、严谨。4、他基本实现了有志于创作民族新音乐的宏愿,一自己的努力为我国民族新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A、冼星海的作品:《救国军哥》、《到敌人后方去》、《夜半歌声》、《只怕不抵抗》四部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牺盟大合唱》000B、《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色P272答:1、《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完成于1939年3月31日,同年先后由当时正在延安的“三厅”抗敌演剧三队和“鲁艺”音乐系首演。作者在这部作品里以黄河为背景,热情的歌颂了中国人们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人民群众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情景。2、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及乐队为背景将他们全部窜连了起来。八个乐章的音乐本身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相互之间无论在内容上、形象上以及表演形式上的对比都很鲜明。但是整个套曲是从一个基本思想——抗日、爱国————出发,前后是连贯的,彼此是相互补充的。是我国最受欢迎的一部音乐作品,是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十五、新秧歌剧运动及秧歌剧的发展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的意义P351答:1、它是边区“文艺整风”运动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得到具体贯彻的产物。2、它为利用原来民间旧艺术的形式创造新的民间艺术形成,并为后来新歌剧创作的成熟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3、它为根据地革命文艺的蓬勃发展训练了一支新的文艺队伍,因而对其他各种文艺形式题材的民族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在秧歌运动中产生了秧歌歌剧。十六、《白毛女》艺术创作特色P353答:《白毛女》在艺术成就上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开始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而细致的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如何对主要角色如喜儿、杨白劳和黄世仁的音乐刻画都做到了贴切而富于个性尤其对杨白劳的心理变化的音乐刻画是比较深刻的十七、马思聪《内蒙组曲》中的思乡曲的艺术特色。答:这部作品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家、演奏家马思聪于抗战初期祖国大片领土被占、人民流离失所的条件下写的,具有丰富的政治含义。主题引进了内蒙河套地区一首民歌《墙头马上跑》的曲调,在保持原来民歌的风格特征基础上作者引发了一连窜新的曲调,在对民歌所表现的个人悲惨命运和相思之情做了更深的拓展。表现出深沉广博的中国民族精神和恬淡素雅的抒情风格。000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