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鼓励省管县连续6年聚焦三农:56京华时报[大中小]参与网上大拜年互动活动赢奖品昨天,新华社受权播发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文件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在农业连续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文件要求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文件摘要关键词1: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关键词2:农产品价格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适时加强政府调控,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防止谷贱伤农,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2009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2009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到位,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加强“北粮南运”、新疆棉花外运协调,继续实行相关运费补贴和减免政策,支持销区企业到产区采购。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防止部分品种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关键词3:农村干部实施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完善村党组织两推一选、村委会直选的制度和办法,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按照定职责目标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要求,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干部基本报酬,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业绩考核奖励制度,逐步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关键词4:农业补贴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按照目标清晰、简便高效、有利于鼓励粮食生产的要求,完善农业补贴办法。根据新增农业补贴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种粮补贴力度。关键词5:土地流转鼓励设流转服务组织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关键词6:农民工就业努力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妥善解决劳资纠纷。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输出地、输入地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时评:“三农”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53人民日报[大中小]好雨知时节。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一场喜雨,滋润着乡村大地。它让人们看到“三农”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憧憬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改革开放30年,生活富裕了,生产效率高了,村容村貌“靓”了。当初是“瓜菜代”、茅草房,如今是丰衣足食,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当初接新娘子用自行车,后来用拖拉机,如今坐小汽车;当初种田使唤耕牛,后来用铁牛,如今联合机械显威力;当初进趟城比过年还新鲜,如今城里人到农村度假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农村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基石,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唤醒了亿万农民的自觉性、创造性。“砸了大锅饭,磨盘不推自己转。”专业户、万元户出来了,农民洗脚上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0年,广袤农村奇迹般发展,也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卖粮难,增收难,进城难,农民负担过重,基层干群矛盾突出。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轻农民负担,税费改革,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政策不断完善,农村生产力不断得到保护和提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统筹城乡的发展方略,明确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工作方针,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终结了,种粮农民破天荒地得到了政府的补贴,国家拿出大量资金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九年制义务教育得以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制度逐渐推开,农村养老保险积极试点。近年来连续公布5个中央一号文件,“多予少取放活”明明白白写在文件上,实实在在落在了田野大地。然而,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改革进程依然任重道远。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有30年改革的宝贵经验。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始终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中央不断深化支农举措,已向全社会发出了这样的强烈信号。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这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转换职能,不折不扣落实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基本农田,切实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还要加强创新,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三农”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农村改革步入“深水区”,遇到了“冻土层”。长期耕耘的土壤地力下降,必须刨开深层的冻土,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深化改革,要赋予农民更大的自主经营权,比如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上,允许农民以转包、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工业反哺农业、支持粮食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民更加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打通、理顺城乡统筹的机制体制。30年前,改革巨轮从农村开始破冰;30年后,改革开放又由广阔天地向纵深推进。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前行,更有足够的理由期待!(张毅)关于“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2009年1月15日)一、“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基本情况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的总体部署,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8年4月下发了中期评估总体方案。7月召开全国“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暨全国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会议,对中期评估工作进行全面部署。8月对各省(区、市,以下简称省)人口计生委和监测县开展调查培训、部署问卷调查工作。9月在全国120个监测县的1190个村(居)调查了4.76万育龄妇女、5.9万住户和1190个社区(村)干部,委托社会力量开展全国生育率调查。9至11月,由委主任和老领导带队、各司(厅)协同的9个组对29个省进行了督查,召开了29个省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座谈会及58个县级党政、相关部门座谈会,深入58个县、116个乡镇和232个村(居委会)进行入户和社区干部访谈。各地高度重视这次中期评估工作,对本地的中期评估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和实施了本地中期评估方案,在8月、9月集中开展自评估工作。在自评估结束后,上报了总评估报告、各专题评估报告和自评估数据。各地采取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专项采集与已有的统计报表、个案数据库、相关部门数据,系统内部评估与专家外部评估相结合,评估与指导相结合。北京市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联合开展人口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充分体现了“大人口”的管理服务体制。江苏等省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电话和信函调查,河南和江苏建立统计监测点,山东、湖北等地开展了统计有奖举报,在调查方法上进行了创新。陕西等省还对地、县两级实行了中期评估责任制。总的来看,这次“十一五”人口规划中期评估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目标。二、“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和目标进展情况评估显示,“十一五”规划目标执行总体顺利,各项工作进展良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迈出重要步伐,92.8%的育龄群众对人口计生服务管理表示满意。另一方面,低生育水平反弹风险依然存在、部分预期指标不容乐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口计生工作难度大等问题比较突出。(一)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但出生人口趋于增加。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人口计生统计报表、120个监测点调查等各种来源数据均表明,近几年生育水平和人口变动态势基本平稳,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综合评估结果,“十一五”全国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7-1.8,出生政策符合率约83%,生育数量符合政策的比例为88%。各种调查综合评估结果表明,2008年全国总人口13.3亿以内,自然增长率为6‰以内。预计2010年总人口控制在13.6亿以内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但是,低生育水平反弹风险依然存在。一方面,群众生育意愿有所强化。调查表明,2006年育龄妇女平均理想生育子女数为1.73个,略多于2001年的水平;希望生两个及以上孩子的妇女比例达70.7%,比2001年高7.6个百分点;多数妇女希望生两个孩子,其中希望生“一儿一女”的比例达83.6%,比2001年提高3.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人口计生工作手段缺乏,现有利益导向政策覆盖范围偏小、门槛偏高、标准偏低,与普惠民生政策衔接不到位,长效节育措施落实难、政策外怀孕落实补救措施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受政策微调、生育旺盛期妇女增多等综合影响,全国出生人口趋于增加,统计报表显示,2008年出生人口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