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爱心专心1《孔乙己》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孔乙己》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共有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安排这篇课文,能够用以指导学生对典范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赏析.透过小说的人物的刻画,能够了解小说反映出社会意义,因此,本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2.教学目标:小说重在刻画人物,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而孔乙己是本文的主人公,了解他的性格,悲剧就显得极其重要,只有对人物有了理解,才能推及其他方面,于是我把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两个方面:A:能力目标:通过问题讨论,筛选关键语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B:情感目标:评析孔乙己这一人物的社会意义.3.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本篇课文的重点,即:掌握小说基础知识的,以及掌握评析小说的方法。而本课的难点就是孔乙己性格特征的分析以及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二、说教学法矛盾分析法: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必须理解人物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三、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图片导入用心爱心专心2(2)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3)背景简介《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4)小说基本知识回顾什么叫小说?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小说反映生活的主要手段?塑造人物形象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扫除词语拼音障碍(2)大致了解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环境(3)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六个生活片断:1众人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5、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3.精读课文,理解形象问题:你觉得孔乙己具有哪些性格特点?(教师点拨:试从文中找出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句子来分析)用心爱心专心3生七嘴八舌“他身材很高大”,可又是“青白脸色”,这说明他营养不良和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因为他穷困而偶然偷点东西,结果被打伤,这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他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已是50开外的年龄,又表明他精神萎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好吃懒做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说明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到了十分迂腐麻木的程度。师生共同从文中总结任务的矛盾表现: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2、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3、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的人。4、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有偷窃)的人。5、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钱)的人。6、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屡遭冷遇)的人。7、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想和人交流)的人。8、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可有可无)的人。(好喝懒做,庸俗迂腐,自命不凡,麻木不仁。)4.揣摩语句,学习方法外貌肖像————特殊身份,不幸遭遇个性语言麻木不仁,自欺欺人动作神态——追求功名,待人诚恳(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5.研读探讨,深透理解生死结局的探讨孔乙己两次到咸亨酒店情景不同:当时天气状况与孔乙己穿着。从不拖欠酒钱到十九个钱一直未还。用心爱心专心4.忍辱常来酒店喝酒到不再来喝酒三次分辩的不同悲剧命运的原因:封建社会制度是悲剧制造者四、板书设计孔乙己(鲁迅)性格:好喝懒做,庸俗迂腐,自命不凡,麻木不仁环境:贫富悬殊,世态炎凉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罪恶,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