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整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九上第二单元【复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行文思路,理解“敬业和乐业”的主旨。2、“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的辨别和运用。。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或主张(需要证明什么)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篇③中间④结尾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包括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常用的论证方法:总的说来有摆事实、讲道理/具体分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或喻证法)、对比论证、引证法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考点1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典型例题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争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考点:1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2本段的中心论点是3.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4.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5.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的论证方法。6.发挥想象,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7.说说本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附:练习答案一.1.乐业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3.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4.引出话题5.道理论证对比论证6抓住“乐业”进行想象,根据实况评改7.多用口语,注意交流,易使人产生共鸣九年级上册第三、五单元小说复习第三单元单元目标:(一)达成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小说的体裁和特点,掌握阅读分析小说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小说,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中,领略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二)各课基本内容《故乡》写故乡闰土等人物的变化,反映旧中国农村人们陷入苦难深重的生活状况。《孤独之旅》写一个孩子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各异,促进成长的动力就不同。《我的叔叔于勤》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的无义寡情,反映人际关系的社会悲剧。《心声》通过小学生李京京的故事,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三)单元教学要求本单元课文内容围绕青少年的生活开展的,重点抓住人物分析,揭示小说主题;把握小说特点及相关的语言分析。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古代白话小说)(一)达成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个性化语言,领会阅读古代白话小说要领。2、过程与方法:通人物言行、情节和环境分析,感受作者表现主题的社会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阅读小说丰富人生的体验,获取审美的享受。(二)各课基本内容《智取生辰纲》围绕“生辰纲”的得失,展开一场斗智斗谋的争夺战,表现出英雄们的智慧才略。全文突出一个“智”字。《杨修之死》“恃才放旷”是杨修之死的主因,但也反映曹操生性多疑的一面。《范进中举》写的是范进意外中举,喜极生悲的故事,讽刺当时势态炎凉、趋炎附势的社会。《香菱学诗》本文叙述了薛蟠侍妾香菱学习写诗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下层侍婢良好资质和聪明过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怜其才而哀其生”的感叹。(“三易其诗”情节妙堪)(三)单元教学要求教学课文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分析人物入手,随情节展开,感悟语言意蕴,把握主题意义。【聚焦中考】小说被人们称为“生活的教科书”,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近几年以来,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叙文语段考查多次出现在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上,2007年就共有近15个省市都考到小说的阅读和理解。总的说来,小说阅读题呈现出下来趋势:1.选文的主题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聚焦亲情、友情,关注学生的成长等。2.阅读题的设计紧扣小说的文体特征,如整体把握小说叙述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等。【考点搜索】1.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如“阅读全文,概括苏七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在你眼里阿纯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阿纯的性格特征”2.考查对刻画人物的方法的理解,“本篇小小说主要足通过人物的_______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3.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如“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要求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分析环境描写,如“文章的首尾各描绘了什么场景”、“小说写了少尉家乡哪些景物?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并说明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5.理解小说主题,如“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6.考查对写作技法的理解,如“关于‘小火柴’的真实身份,小说在前半部分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一处简要分析”【方法指津】1.把握人物形象。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③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征,就要从上述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细致揣摩,整体联系。同时,还要善于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2.概括小说情节。小说中的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4.挖掘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5.捕捉小说中的技巧。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6.谈看法、启示、体验。这是一类开放性试题。回答这样的题,需要注意下面几点:①联系背景,读懂内容;②针对话题,选取角度;③联系实际,具体阐述;④中心明确,思想正确;⑤简明扼要,准确无误。重点课文:1、《故乡》“这进来的便是闰土……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1.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________分析:本题着重检测对人物特定环境下心理的揣摩,解答此题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答案: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2.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一项是[]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C.因为他很懂礼貌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3.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A.生性沉默寡言B.苦难生活磨炼得人意志坚强C.农村人见不惯生人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4.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5.下面对“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分析:解答2—5题均需从作者塑造闰土这个人物的用意入手,一切描写均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展示其性格服务的,明白这一点答案不言自明。答案:2.D3.D4.B5.A6.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________,这是用的________修辞。分析:本题主要检测比喻的本、喻体知识,难度不大。答案:感情上不沟通,有隔膜借喻2、《我的叔叔于勒》阅读语段,回答问题。她说完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1.文段中“我”、他、父亲、母亲的名字依次是________。分析:此题检测学生阅读时的细致认真程度,提醒大家关注作品中的细小知识点。答案:若瑟夫;于勒;菲利普、克拉丽丝2.本段文字中对“我”的刻画,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对“他”的刻画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分析:掌握了人物刻画的常用方法,解答此题就不难了。答案:动作、心理;外貌、语言3.“我又看了他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一句中“狼狈”一词的意思与下列选项的哪一项相同?[]A.父亲神色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B.他们狼狈为奸,作恶多端,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C.从贫困山区走来的李华,衣衫褴褛,神情狼狈。分析:本题主要检测词语的语境义,只要结合具体文句解释即可。例句中“狼狈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