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至十三世纪初突厥各部的分布与变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九至十三世纪初突厥各部的分布与变迁蒋其祥周锡娟在九至十三世纪初,即大约我国历史上唐末至蒙古贵族远征中亚前这一时期内,包括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的政治形势变动很大,突厥各部流动迁徙频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之势。这一时期,我国内地处于辽,宋,金,西夏等各政权并立的局面,中原与西域虽仍有频繁的经济文化来往,但不象汉唐时期在西域直接设有行政机构。因而汉文史籍中关于上述民族的迁徙分布情况,记载就比较零碎粗略,需要与其他文字资料相互补充和印证,才能推断出突厥诸部在这一时期的大致分布与变迁。据我们所知,记载上述内容的其他文字史籍,重要的有《世界境域志》,《突厥语大词典》,《世界征服者史》及《史集》等。《世界境域志》以下简称《境域志》约成书于公元十世纪,由阿富汗境内一佚名作者用波斯文写成。内容主要反映了九世纪初至十世纪中叶的情况,其中关于突厥诸部的分布有详细而系统的记载,十分重要。当然,由于作者主要是引用,参考他人的史料,未能全部亲身调查验证,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差错。但总观此书,仍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史料。《突厥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为杰出的维吾尔学者马合木喀什噶里所撰写,约成书于十一世纪下半叶.作者自称曾亲自调查突厥各部的住地,语言,历史,风俗习惯等情况,书中介绍了各部的分布情况,并“在园形图上一一指出”。因而《大词典》是学术价值很高可信的第一手史料。《世界征服者史》为波斯志费尼所著,成书于十三世纪,书中所记述的史实,大部分是作者的亲身见闻,因而史料价值亦很高。此书是研究蒙古史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其中关于突厥各部活动的记载,对我们同样很有用。《史集》是十四世纪初波斯史学家拉施特修撰的一部世界通史,是当时欧亚历史的百科全书。《史集》中“突厥”的概念较广泛,几乎包括中亚到蒙古高原所有的游牧民族。对操突厥语的部族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其所记之史实依据的史料大部分已散失,所以此书对于我们亦是不可缺少的史料。现我们以这四部史籍为主,结合汉文史料,并参考一些近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九至十三世纪初的突厥主要部族的分布与演变作一概述,供同志们参考不妥之处,望指正。古斯—乌古斯土库受这一支突厥人,《世界境域志》称为古斯,《大词典》与《史集》皆称为'乌古斯又称土库曼,名称不同,但实指一部.各书所记的分布地区也有别,反映了古斯—乌古斯部的变迁情况.关于此部的起源,诸说不一巴托尔德认为古斯原为西突厥一部的,而《剑桥伊朗史》则说该部原为东突厥的一部,在八世纪末经西西伯利亚草原迁到大益斯坦的草原上,有一些在锡尔河口定居下来,占据毡的,胡瓦尔及仰吉坎特等城.下面谈一下该部的起源问题。在八年的维吾尔史讨论会上,郭平梁同志谈到古斯的起源问题,他认为乌古斯很可能即我国史书上的“乌护”,“乌鹊”,“屋骨思”.主要史料根据是《隋书铁勒传》记载,伊吾以西,焉省之北,傍白山,则有乌护,《新唐书王方翼传》称,永淳一年,王方翼战于伊丽水至热海之间,乌鹊引兵遁去.《王公神道碑》说走乌鹊十万于域外。《太平寰宇记回绝》中记,“其九姓,一曰回绝,二曰仆固,三日浑,四曰拔曳固即拔也固,五曰同罗,六日思结,七日契七羽.以上七部,自唐以来,著在史传。八日阿布思,九曰骨禽屋骨思.此二姓天宝后始与七姓齐列.以上史料表明,乌古斯前身即乌护部,六世纪以前居于天山东部,后迁到伊塞克湖热海,七世纪末逐渐向锡尔河下游迁徙,到咸海,里海以北一带居住游牧.伊本阿西尔也曾提到呼罗珊的一些历史学家说,这些古斯人从〔九姓古斯〕边远地区来到河中,在哈里发马赫迪公元一时,从遥远的突厥地区来到这里……阿西尔的材料说明古斯是于八世纪下半叶迁到里海一带,时间似偏晚,可能是因迁移缓慢,八世纪末史学家们才得到确切情报。但这里明确说古斯是从九姓古斯的边远地区而来,反映出古斯部确由东方迁徙而来.总之,以上史料所提供的情况,说明了乌古斯部起源于乌护,是可信的。“走乌鹊十万于域外”说明其人数多,行程远,与后来乌古斯部的历史发展情况是相符的。一、关于九世纪后乌古斯部的具体分布与变迁《世界境域志》第十九章中说,该国之东为古斯沙漠和河中诸城镇西亦为古斯沙漠和可萨海,其西与北面皆为也的里河。古斯沙漠指今苏联中亚地区咸海以东,以南的大沙漠地带可萨海即里海,也的里河即伏尔加河。另第三章第七节说,花拉子模海指咸海周围皆为古斯人的地方。第四章说西雅赫库赫岛即今曼克什拉克半岛住有古斯的一个部落第三章第节记述可萨海的东北为古斯地区。另外书中还提到古斯分布的某些具体地区,总起来说,《境域志》所记述的古斯人分布地区是伏尔加河以东,里海东北海岸地区,咸海周围大部分地区,东至锡尔河中游,南达古尔甘及法腊布今基改尔阿尔瓦特一带.不过,古斯人并没有定居到古尔甘一带,仅仅是常到这一带活动,但曼格什拉克半岛已确有古斯人定居。从该书的记述来看,古斯部东南当有葛逻禄,东北有寄蔑,西北有佩切涅克,西有可萨,南为河中区.伊斯塔赫里亦提到古斯位于可萨,寄蔑,葛逻禄,保加尔和以古尔甘,法腊布,白水城为界的伊斯兰地区之间,与《世界境域志》的记载基本相符。当然,这主要是十世纪中叶以前的情况,到十一世纪情况就有了较大的变化。在《大词典》中,乌古斯部被置于较重要的地位来介绍的鉴于人们需要了解乌古斯土库曼人,所以我列举了他们的民族及其牲畜印记.大词典一,三卷中分别列有乌古斯和土库曼两个专条,前者列举二十二个支系名称和牲畜印记符号,后者主要记述所以称为土库曼人的历史传说故事.乌古斯突厥部落之一,乌古斯即土库曼人.他们有二十二个分支,每个分支都有独特标志并在牲畜身上打上印记,据以识别.以上所列举的是乌古斯的主要支系,这些支系又有很多分支,不赘述.这些支系名称是创建这些支系的最早的祖先名称。至于乌古斯人分布地区,在屋库斯条有具体交待屋库斯,系指阿姆河至幼发拉底河所有大的河流名称.这个词单独使用时,乌古斯语将河读作'拜来格特,.因他们的城市分布在该河沿岸,他们的牧民也分布在该河沿岸.突厥人住地另外一些河流叫做'乌库斯',如伊犁河牙芬奇河之间边界上的一座城市称为'双河,.这里所记的乌古斯人领地很明确,从中亚西部阿姆河到人类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幼发拉底河,就是乌古斯城市,乡村,农,牧居住地范围.土库曼条中还提到撒马尔罕一带,为乌古斯人住地范围.另外大词典的喀喇楚克条说'喀喇楚克系福拉卜城的名称即乌古斯城市之一,,.据白莱胃乃德《中世纪研究》说,福拉卜即讹打刺在今锡尔河以东,奇姆肯德古称白水城和土尔其斯坦之间〔《维吾尔史料简编》上,页〕.这说明锡尔河以东还有乌古斯人势力,并建有城市.以上《大词典》所记的乌古斯部的分布,主要是十一世纪的情况.乌古斯部大约在十世纪末开始西迁,向河中方向移动.特别是在十一世纪中期,乌古斯人在塞尔柱家族率领下大批南迁,西迁,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大词典》的记载与史实是相符的。关于以后的乌古斯部,《世界征服者史》与《史集》中均有记载.《史集》中关于乌古斯人的分布与其所征服的地区有较具体的记述.作者将乌古斯分成二十四部,而《大词典》则记有二十二部.其原因作者在《大词典》第三卷土库曼条中土耳其文本第三卷一页作了交待,大意是说在古代有由两个部落组成的喀拉契人离开了,他们不算乌古斯人,故乌古斯只有二十二部.但在《史集》所记的二十四部中,并不包括喀拉契人,不知何故。关于其分布,《史集》中记载当乌古斯的这些部落从其本土来到河中诸国和伊朗国,并在这些地方生息繁衍……乌古斯曾征服伊朗,上兰,叙利亚,埃及,小亚细亚,富浪等所有各国,所有这些国家都被征服后,他回到了他的老营斡儿塔黑和忽儿塔黑.《史集》中又说,他们的政权和统治达到了伊朗,土库曼人明确地知道,每个君主和艾米尔〔出自〕这些部落的哪一支.塞尔柱王朝诸算端及其祖先,这些伟大和受崇敬的君主,在土兰和伊朗地区统治了将近四百年,从遥远的埃及各地区直到中国边境,〔各民族〕都曾受其统治,他们〔都出自〕乞尼黑一支.看来《史集》所记述的乌古斯势力范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但其主要分布地区和大词典所记较为接近.只是说其统治势力到了中国边境,明显是夸大之词。另外,《世界征服者史》中记花刺子模,马鲁,阿母牙即阿模里及撒马尔罕等地都有土库曼人.巴托尔德亦认为十二世纪中末马售,巴里黑等地为古斯人所占.因而除向西扩展者外,河中地区及呼罗珊东部还留有一部分乌古斯人,形成后来的土库曼部族的当即这一部分.总之,乌古斯部前身为乌护,从六世纪起自东向西迁移,经热海迁居到黑海,咸海一带,称为古斯,乌古斯.后来向南向西迁徙,此后亦称土库曼,在十一至十三世纪发展壮大,强盛一时.蒙古贵族远征中亚后,形势才有所改变。二、畏兀儿畏兀儿部主要由九世纪回鹤汗国崩溃后西迁的一支所构成.宋以前的汉文史籍称作回鹤,元代才出现'畏兀儿一词.主要指高昌回鹊或西州回鹊.《世界境域志》中称之为九姓古斯也有称作九姓乌护,《世界征服者史》及《史集》皆作畏兀儿。关于其分布,《境域志》第十二章中说其东为中国,南为吐蕃部分地区和葛逻禄,西为黯戛斯部分地区,北面也是黯戛斯,……在突厥邦诸国中,此国最大,而九姓古斯人最初也是人数最多的一部。在古代,全突厥斯坦的国王皆出自九姓古斯部。关于九姓古斯,米诺尔斯基认为所有穆斯林作者笔下的九姓古斯,多指天山东部的回鹘王国即高昌回鹘王国。从上面的介绍来看,《境域志》中所记之九姓古斯,亦主要指高昌回回鹘。《境域志》中提到九姓古斯国王所在地为中国城指高昌,其主要城镇有五城别失八里等,斯特卡特指交河,库米斯等.又说九姓古斯王夏天住在派吉卡特即突厥语中的别失八里。这与王延德所记高昌回鹘王夏季避暑于北庭的情况可以互相印证。根据《境域志》的记述,九姓古斯的具体分布区东面可达天山东段,书中称为塔夫汗山,说此山位于九姓古斯边界,第五章,第节.南达库车附近,库车位于边界地区,属于中国,但九姓古斯人常袭击其居民第九章第节,西达伊塞克湖附近和伊犁河流域幻.其北界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书中说九姓古斯之北是一草原,该草原在他们与黯戛斯之间一直延伸到寄蔑地区第十二章第节.但作者关于黯戛斯的记述不甚明确,当时黯戛斯主要分布在叶尼塞河流域,中亚与新疆有黯戛斯人,但似乎只有少数黯戛斯人游牧散居到了这里。此外,《境域志》还提到从喀什噶尔到和田沿途有许多九姓古斯人第十一章,又提到下阿图什有九姓古斯人第十三章.这部分九姓古斯人数量可能不大,疑即《宋史回鹘传》中提及的新复州回鹘人。《大词典》中所记之畏兀儿,亦主要拘有昌回鹘,而且讲到历史传统时都能与漠北回鹘汗国直接联系起来.《大词典》畏劝梦条说畏兀儿是一个邦国的名称.该国有五个城市,……城市的名杯是嗓里迷,系左勒盏尔奈英所建,火州,彰八里,别失八里,仰吉八里。只要看到这几个地名就可以断定畏兀儿国即指“高昌回鹘,即,五个城市地望基本上也是清楚的。除仰吉八里外,都出现于《大词典》所附的圆形图中。唆里迷据耿世民,张广达同志考证,指今焉省。'火州即高昌故城,彰八里即昌吉,仰吉八里《中国历史地图集》划在今玛纳斯县境.别失八里在八世纪上半叶即出现于鄂尔浑河的《毗伽可汗碑》。碑文东节说,当我指毗伽可汗本人—笔者川岁时,我出征别失八里打了六次仗,……全歼其军。畏兀儿辖境,从园形图中及上引畏兀儿专条中只能看出五个城市南军焉者,包括今吐鲁番盆地,天山北麓,吉木萨尔到玛纳斯一带都是其管辖范围.从大词典其它有关条目中可以得知实际上大大超过五个城市所处范围的。其四至范围如下南—到今库车一带。《大词典》第一卷页布古尔即今轮台县条说布古尔,是库车和畏兀儿国之间山上所建立的城堡,这里是边界.这个边界应是龟兹回鹤与高昌回鹊的边界。又《大词典》维页,库森是称为库车城另一个名字,它位于畏兀儿边界。这个边界应当是指包括龟兹回鹘在内的整个畏兀儿即高昌回鹘,又称西州回鹘与喀喇汗朝之间边界,北—到阿尔泰山。在乌盖和土库曼条都提到左勒盖尔奈英和突厥可汗在山地作战时突厥士兵砍死对方一人,死者荷包中金币染上血,称为血的金币,因而这座大山就称为山意为有血的金子。这当指阿尔泰山,因为阿尔泰即金子之意.乌盖条说,这座山就在畏兀儿国附近,山的周围住着游牧突厥人,这和《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州回鹘北部界线画法是吻合的。西—约至今伊犁,博尔塔拉一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