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过程。★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第一节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外因,即产生的必然性。三.中央银行产生的内在动力,即产生的必要性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与银行信用的快速发展——央行产生的必要性①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②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货币经营业兴起③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银行信用普遍化④竞争加剧,银行倒闭与经济动荡——银行体系的脆弱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2.中央银行产生的外因——央行产生的必然性①信用货币发行的问题a.商品流通的扩大与各私人银行券流动局限性的矛盾b.金融经济内在联系与银行票据清算分散性之间的矛盾c.单个银行的资金有限性与资金需求的扩张性以及可能的流动性危机d.政府利益与私人银行业之间的利益冲突②政府融资问题③金融监管问题3.银行业发展中的内在矛盾——即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①银行高负债经营的方式②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③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第二节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商品经济和金融业自身的发展为中央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内在要求,而国家对经济、金融管理的加强又为中央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外在动力,中央银行便是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产生的结果。一、萌芽时期(1656年—1844年)1、萌芽时期有代表性的中央银行:瑞典银行(1656)、英格兰银行(1694、皮尔条例1844)RobertPeel。2、萌芽时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A:统一发行货币制度的萌芽。B:少数商业银行地位的提升导致了其职能出现中央化趋势。C:金融监管制度的缺乏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创建时期(19世纪中叶—1920年)从19世纪中叶到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可视为中央银行的创建阶段。创建时期有代表性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德国银行、美联储创建时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一.由普通商业银行自然演进二.逐步集中货币发行权三.对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四.政府参与和立法的保证★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这家银行某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步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性质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央银行;◆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日本三、美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美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银行是北美银行,由大陆会议批准于1781年5月16日成立二.1791年2月25日,华盛顿总统签署了成立美国第一银行(TheFirstBankoftheUnitedStates)的特许状。美国第一银行在联邦政府注册,注册有效期限是20年,采取股份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后,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国家银行,其设立的动机主要是为解决联邦政府的财政供给问题,并不是为了监督、管理和发展商业银行业务。美国第一银行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分为2.5万股,每股400美元,美国联邦政府拥有该行20%的股权,其他的80%股权向公众(包括外国人)募集在共和党的极力反对下,国会以一票之差,否决了第一银行换领执照的议案,从而使第一银行不得不于1811年关闭。汉密尔顿主义与杰斐逊主义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美国首任财政部部长。他生于西印度群岛,父亲原是苏格兰商人,家道中衰。汉密尔顿是一个“性恶论”者,蔑视人民和民主,崇拜制度和秩序。他出任财政部部长后,有四大举措:由新政府出面承担和偿还大陆会议和各州在战争时期发行的证券、债券及其他有价契约;设立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关税;模仿英格兰银行,建立一个合众国银行,以20年为期,并有权在全国开设分行;发展制造业。他所奉行的经济路线代表了美国东北部新兴商人、投机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对广大劳动人民和农场主并没有什么好处。他的纲领是为巩固财产权服务的,通过牺牲农场主阶级或农业区域的利益来促进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当过驻法公使、美国首任国务卿和第三任总统。他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富裕家庭。杰斐逊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崇尚人权、自由和心智发展以及地方分权的民主理想。他是美国广大农场主和下层群众利益的代言人,而不信任城市阶级。美国第一银行被迫关闭之后,各州立银行的业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州银行的数目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由1811年的88家增至1816年的246家,货币发行额从1812午的4500万美元增至1817年的1亿美元。1816年4月10日,詹姆斯·麦迪逊总统签署特许状,成立美国第二银行(TheSecondBankoftheUnitedStates)在1836年3月注册期限届满时,迫于各方的压力,美国第二银行延期申请未获批准而关闭。自从美国第二银行被迫关闭以后,1837~1863年美国出现了一段自由银行制度时期,在这一时期只要符合各州银行法的规定就可以成立州银行。到1863年,美国各州银行的数量增至1600多家,贷款余额从第二国民银行时期的2亿美元增至5亿美元,州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有上千种。思考题:林肯绿币成功的关键?1861~l865年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1862年,为了结束此前的货币体制紊乱的状况和为南北战争筹措经费,美国国会通过《货币法》(LegalTenderAct)(也译作法币法案),授权财政部发行1.5亿绿币,随后又于1862年7月和1863年3月,再度授权财政部发行1.5亿绿币。在内战期间,绿币总共发行了4.5亿,直到1994年林肯绿币才从在美国货币系统中退出。1863年,当战争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林肯需要更多的绿币去赢得战争,他为了获得第三次绿币发行的授权,不得不向国会的银行家势力低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妥协,签署了1864年的《国民银行法》(NationalBankingAct),该法案授权政府批准国家银行(NationalBank)发行统一标准的银行券(除了发行银行的名称不同),这些银行实际上将发行美国的国家货币。1913年12月2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FederalReserveAct),美国真正意义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系统正式产生。伍德罗·威尔逊1913年3月15日当选提案:9月18日众议院通过,12月19日参议院通过。40处分歧,需修改后表决,按照惯例,圣诞节前一周不会通过重要法案。1913年12月20日,星期六,众参两院召开联席会议讨论重要分歧,至深夜,一个也未能解决;21日星期天,继续开会,不解决不休会的架势,22日凌晨4点前,通过提案。4点30分,打印最后文件,7点,校稿,下午2点送交各议员,并通知下午4点开会,晚上11点表决,298对60票(77人缺席),通过;23日,参议院43对25,通过(27人缺席);一小时后总统签字生效第三节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该阶段交织着货币本位制度的变化,伴随着金本位制度的解体,中央银行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补充知识:本位制一.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一、改组和推广阶段(1920—1945)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到二战结束,是中央银行的改组和推广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和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192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上,提出了在世界各国普遍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精神:稳定币值——财政收支平衡;货币发行脱离政府控制。1、改组和推广阶段有代表性的中央银行:德国银行2、改组和推广阶段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A:各国开始立法使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控制。B:建立发行比率准备制度C:中央银行制度在国际力量的推动下,迅速出现在新建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这些国家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二战后可以说是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阶段,在该阶段中,中央银行制度不断完善,其法律地位不断巩固,,法律职能日趋细化。(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不复存在)强化阶段有代表性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美国银行★二、强化阶段(二战后)★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欧美国家中央银行以国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改组和加强;◆二是亚洲、非洲等新独立的国家普遍设立中央银行。强化阶段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一.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实行国有化,货币发行向国家垄断发行转化二.中央银行政府机构性质的确立,由代理国库收支向政府的银行转化三.中央银行业务的独立性,由集中保管准备金向银行的银行转化四.货币政策由一般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转化五.各国中央银行间的合作不断加强第四节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央银行–清政府时期•户部银行——大清银行–国民革命政府时期•中国银行–国民政府–苏维埃–推荐阅读宋鸿兵《货币战争》之《金融高边疆》二、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与发展(一)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于1947年11月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1948年12月1日,在原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发行了中国人民银行钞票。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入北平,各解放区银行先后改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行。(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来的主要历程与发展变化人民银行成立以来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阶段名称大概时间界限主要工作及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金融体系建立时期1948至1956(1)统一人民币发行,发行新版人民币;(2)取消在华外资银行特权(仅保留汇丰与渣打);(3)清理整顿私营、官僚金融业;(4)建立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金融体系。“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时期1956至1979(1)“大财政、小金融”体制时期;(2)金融业仅是财政的会计与出纳;(3)信用形式单一,银行功能狭窄;金融市场几乎不存在。人民银行成立以来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初始时期1979年至1984年(1)在“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邓小平)的指示下开始了金融改革;(2)1979年2月、3月、4月,人保、农行、中行及外管局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3)1982年12月投资银行成立,1983年1月建行独立,1984年人工两行分家。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体制时期1984年至1994年(1)建立“专业银行体制”、发展业务,扩充机构;(2)开始企业化经营和承包试点;(3)组建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4)人民银行开始履行央行职能,但问题较多;(5)发展并扩大了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制时期1994年至2003年(1)建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体制;(2)深化商业银行改革;(3)清理整顿金融秩序;(4)转换和强化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职能;(5)规范和整顿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