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就针对当前教育形势,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地理学科特点及地理学科教学中几方面来探讨德育渗透的主要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方法【正文】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却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教书育人”就只剩下了“教书”。也有许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事,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责任。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工作在教育第一战线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时刻树立德育教育为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科知识文化,更加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个怎样的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式,这为他们顺利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技能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接触地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就已形成了许多前科学概念,为地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另外,中学地理教学以自然世界为基础,直观性很强,而且跟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密切,这正好符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就能促使学生在发现新奇地理现象与已有知识存在矛盾时,去探索现象的因果关系,形成学习地理的直接动机。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正确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它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在当今多元文化纷呈、个性张扬的时代做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播的摇篮,也是德育的主阵地。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理应担当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因此,做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把德育作为地理教学中的灵魂,自始至终将德育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之中。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教育,值得我们去思考。一、地理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基于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2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使学生关注国情,热爱家乡,使他们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雄心壮志。二、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中学地理教学的德育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现归纳如下: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处寒、温、热地带,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可以生动地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讲述各种资源的种类、数量,它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经济价值等。通过上述资料的介绍,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在地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很多环境保护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和资料,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废物的排放、清洁环境卫生、清新空气和保护各种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水平。3、正确的人口素质教育。人口问题是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人口不断增长,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去了解世界各国的人口问题以及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从而树立起“少生、优生、优育”的科学人口观念。4、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或者成立地理兴趣小组、实验小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实验或实践等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掌握知识文化,提高能力,发展特长,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5、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阐述认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途径、方法以及地理发展的规律,让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其他道德品质的教育如诚信有礼、尊重和关爱他人、互帮互谅、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等的道德品质教育。三、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方法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地理课堂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我们的地理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德育教育:31、钻研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地理教材包含着及其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结合教学充分发掘其本身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脱离实际,也不应是随心所欲,而是要有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具体特点确定哪些内容渗透什么样的德育内容。如通过学习祖国历史、地大物博、山川壮丽等内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爱好;对祖国前途的高度关心和坚定信念;为了祖国人民甘愿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是地理教育和思想渗透的依据基础,但是教材在编写时,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对于发展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没有开采和捕捉到,所以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教育因素的同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趣味化的材料,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我们在联系实际时,决不能脱离教材悬空说教。一定要和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例如,在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材中并没有把人口和资源联系过多,教师可根据中国的人口有关材料,补充一些人口与资源的反比例性,介绍一些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人口以及民族政策。再如,在讲到“森林资源”要渗透环保教育时,有一位教师曾经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同学们,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全班同学就安静下来了。“有一座山寺,山上林木茂密,郁郁葱葱,山下泉水叮咚。寺内供奉着神灵,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被视为神物,严禁采伐。某年,天大旱,河溪断流。附近的村民,都来寺内烧香礼拜、祈求神灵保佑。说也奇怪,别处都没水了,唯独这山的山泉,源源不绝,解救了当地的人民。当地的人说,是他们的神灵保佑了他们。你们说呢?是什么使到这座山能抗击干旱?”这时,学生已经纷纷讨论起来了,教师便叫学生来回答,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总结:是森林挽救了当地的人民。接着,教师趁着学生对故事的意犹未尽之际强调:“森林资源是多么的重要呀,我们应该要保护森林资源!”接着,教师再向学生提出怎样来保护森林资源。通过学生的讨论活动,发表个人意见,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的责任感。又如,在讲“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中提到罗马广场时,我说,“罗马广场是意大利著名的旅游景点,那里经常逗留了许多鸽子,有的鸽子在懒散地跳着、飞着,有的调皮地飞到游人的肩膀上,唱着歌,逗着你……人与鸽子和平相处,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时,同学们都流露出十分向往的神情。“但是,在我们国家,大家说,能见4到这样风景吗?”显然是不能见到。“那为什么?有哪一位同学能告诉我?”在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后,教师总结:因为在我国,有些缺德的人早就把这些鸽子猎杀,弄来吃掉了,所以我们国家要迫切地提高国人的道德素质修养,保护生态,保护大自然。这样,同学们在不经意中被我引入了道德素质教育中来。2、加强乡土地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家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它是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摸得着的熟悉地方。通过亲身的感受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地理学科中的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上的地理。中学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杜甫有“霜从白露起,月是故乡明”的绝句,歌曲中赞美家乡的更是举不胜举。由此可见,爱家乡之情人皆有之。因此,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可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家乡、深切地热爱家乡,自然会萌发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而爱国之心与爱家乡之情是息息相通的,进而升华为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崇高理想。例如,我在讲解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时候,完全可以结合我这个东北老师的生活经验把南北方的区域特征做一简单对比,勾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南方的独特区域特征,对我来说就更容易向我的南方学生渗透乡土地理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熟悉而又充满好奇,从而热爱家乡,进而建设家乡。3、适当运用比较法的有效途径渗透德育教育地理教学中的大量事实材料,对从中比较所得的结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学生易于接受,迅速改变观念,教育效果自然明显。但要注意,对比的事物要具有类比性。例如,中印两国是人口多、底子薄的文明古国,但印度粮食总产量尚不到我国的一半,工业等也远不如我国,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下降到14%以下,而印度的增长率远远高于我国。通过对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欣然被学生认可,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新旧对比,突出社会主义祖国的可爱,自1949年开始,经过将近6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在科技进步方面,“嫦娥一号”卫星高新技术多方面都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通过这些生动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祖国在前进,我们的学习与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使学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无理轰炸后,各地大学生的学习高潮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强有力的证明,通过这些鲜明的例子,更进5一步地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争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四有”新人。当然,在对比时,我们应该承认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底子薄、起步晚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的各项发展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来,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现实,教育学生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激励学生发奋图强,艰苦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4、适时运用地理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地理课外教学指由地理教师组织安排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地理课外教学活动。地理学是科学的、系统的、现实存在的,所以说地理课外活动能取得课堂教学所无法想象的德育渗透效果。例如,讲泰山奇险时,朗诵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一下,了解一下泰山的地形山貌、演变历史,这样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巩固了书本知识,更主要的是亲眼目睹祖国秀丽的山河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耳濡目染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初中地理有一部分是讲解南北方差异的,针对这一节内容我设计了一场比赛。把全班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南方,一组代表北方,当然,这里主要是南方的学生,所以我把一些北方的生活习俗先打印成文稿给北方代表队,课堂上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侃侃而谈,充分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很好的进行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再如,在讲解土地荒漠化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谈一谈身边是否有此类现象,然后让他们自己先发表一下对于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的看法,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就很好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德育教育。实际上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召开有关地理的主题班会,进行旅游观光,时事地理报告会,参观访问、观看有关的影视、录象等都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极佳方式;同时还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活动展览、地理墙报、校刊物、地理教具、地理标本等,在这些活动中,必须有一个或几个素质结构完善的“导游”来指导和讲解。这个“导游”就是我们的教师。5、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性、层次性和连贯性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广泛而不集中,不具体,因此德育渗透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有层次性的计划。地理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开发教材中思想教育的潜力。要明确每一章节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遵循教学原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