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教师言传身教道德教育技巧的探讨梅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田亮生摘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道德学习、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立德是中学教师言传身教的前提及有效运用言传身教的策略,塑造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言传身教道德技巧前国家副总理李岚清曾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这句话对我有很深的感受,我记得有位小学同学跟我讲在他小学五年级期末结束班主任发学习手册时,老师对他讲:“你虽然数学考了88分,但数学成绩还是不理想。”当时我的同学心里想这次我已经非常努力复习数学了,且班里考上红分也不多,老师你不表扬我,还说我不行。那时,他心里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学好。那以后他就非常认真努力地学数学,升上初中后他的数学成绩都保持在80分以上,升高中考数学分数是全校第一。可见,老师是通过言语来影响他,使他更努力地学习,从而取得好成绩。据调查,中小学教师的威信更多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言行树立起来,具有高尚品德、知识渊博、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威信较高,也受学生欢迎。这说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道德学习、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肩负着祖国的重托,承载着人民的期盼,修身立德、为人师表,以崇高的师德塑造未来,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只有好的教师,有爱心、有学识、有高超的教育艺术的教师,才能培养好学生,才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践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观:八荣八耻,厉行勤俭节约,遵守中央的“六项禁令”,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服务学生,提高道德素养。这样,教师才能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地运用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言传身教是指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教师是中国梦的奠基者。教师的重要使命,就是为每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并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教师是通过言传身教来教2育学生、塑造学生,做到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所以提高教师的言传身教技能是实现中国教育梦的有效途径。一、言传技巧言传是指用言语讲解、传授。用言行影响、教导别人。教师的言传就是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可见,中学教师能否有效运用言传教育学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言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语之一,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行为,控制行为而呈现的言语刺激。比如: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某某不要讲话,坐端正”、“我都跟你们讲了多次,要按时完成作业(不要迟到、要讲究卫生)”等。但是,有时学生往往不接受教师的教育,你多次讲也无效,甚至跟你唱反调或破坏公共财物。这时,你就要反思除了家庭、社会影响外你的指导语是否正确有效运用。在道德言语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语应做到:(一)应该在个体的理解范围之内。中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发展,以意义、抽象理解能力增强,但社会经验不丰富,好奇心较强、感情丰富但又不成熟等特点。教师在上课或课后教育学生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运用其能理解的言语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二)应明确规定所从事的行为。如培养学生感恩行为,教师要明确讲出感恩行为的内容:在学校教师上完课后学生应该发自内地说“谢谢老师”、上课认真听讲、科任老师生病时学生要关心,在家每天要打扫卫生或洗碗筷、每个星期帮父母洗衣服一次,等等具体行为。(三)应明确规定什么该做或什么不该做,而且应该坚持始终如一。为了维护新课改下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就要根据中学生行为规范,制订出具体的课堂行为细节。这样,学生才能按照要求去做,而不会自以为是。(四)应该以一种愉快的、有礼貌的方式表达。由于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但能力有限,常常由于不能有效完成任务而受到批评,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因此,当教师上课或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爱学生,要以愉悦、有礼貌的方式与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粗暴、挖苦、讽刺的言语来教育学生。实践证明,教师有效的指导语,能促使中学生按照你的目标行为发展,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二、身教技巧身教指以行动示范。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之一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形式。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因此,学生的道德行为是通过教师的示范行为来习得。调查发现,如果教师的言行不一致,经常简单、体罚、粗暴、责骂教育违纪学生,那么这些学生也会想运用老师的这些方式来对待其他同学,使得班级纪律更糟。相反,教师行为如同:汉朝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意思是指善于做教师的人,既能使自己的理论完美,又能使自己的行为谨慎。司马光一家两代的教子之道:言传身教,不喜华靡。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模仿学习为主,教师这样,学生在教师也就会正确模仿老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学业有成。因此,教师在示范行为中应做到:(一)示范行为应适合学生的行为水平。初中阶段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行为要求是不一样。学生在初一刚入学时,教师德育更多体现在关心、帮助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爱”,践行道德行为;到了初二,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如:部分学生佩戴饰物,带项链、手链或留着不适合中学生的发型,等各种行为。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穿着适度,不带奇异首饰,以良好的形象给学生做榜样,同时,在学生中明确中学生行为规范。(二)对于示范行为的正确模仿,应及时给予强化。当学生的道德行为符合规定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或代币制、社会性的奖励,及时强化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得到强化。从而,确保良好道德行为得于保持。(三)通过示范来控制期望行为。比如:当教师进班准备上课时,看到班里的扫把排放较乱,你走过去把它们放好,多次以后,同学就会把扫把摆放好。在我上大学一年级时,《普通心理学》的刘鸣老师每次上完课后,他都亲自把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擦掉。此后,每当他上课前,都有学生主动擦黑板。可见,教师能做到以身示范,虽没有言语的说教,仍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新时期下,教师要爱岗敬业,以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勤俭节约等良好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成为学生实现梦想的4引路人。参考文献:[1]吕静:《儿童行为矫正》[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2]陈豪武:《浅论“言传身教”》[EB],2009年8月;[3]王春琴:《言传身教,身教为先》[J],山西: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年6月;[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5]《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N].《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13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