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王斌斌(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秦川镇西小川小学730311)内容摘要: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和难点之一,班主任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达到树德育人的目的。本文就班主任所开展的德育工作,从目标制定、策略实施、效果评估几方面分别做一介绍。关键词:班主任;德育目标;德育策略;德育评价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组成的完整而复杂的工程。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所进行的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制定完善合理的德育目标、实施行之有效的德育策略、形成客观真实的德育成果。德育目标的制定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德育目标的制定需要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符合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重视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当前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可控性明显减弱。信息化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又难于把握和预测,使教育和指导增加了许多因难。加之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要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追求实惠,注重个人的经济利益。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因此,做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实施者,班主任所承担的任务极其艰巨和复杂,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德育目标和计划也就显得格外必要和关键。行之有效的德育措施一、需要遵循的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小学班主任在设计和实施德育过程时需贯彻的德育原则主要有:(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二、中小学班主任应熟悉的几种德育模式(一)主体性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认知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德育应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二)活动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行为锻炼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道德就是现实的人的活动,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德育的目的,又是德育的手段。(三)“学会关心”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德育模式。该模式认为,关心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的整和结构,且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学会关心”的教育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原始的、自发的“关心”感情,提升到理性的、自觉的“关心”感情,形成出自责任的“关心”品质,进而为整个德性的发展奠基三、中小学班主任应采用的主要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指导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的方法。(一)说服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启发自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运用说服的方法来讲清道理,使学生明白,认识,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认识到道德的必要性,才能自觉去履行,我们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要反学生培养成为自觉的建设者,尤其要注重说服。说服的应用很广,无论运用哪种德育方法,都离不开提高学生的认识,都需要结合运用说服的方法,但是仅仅强调或运用说服的方法是不行的。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二)榜样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典范、示范、评优。运用榜样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三)锻炼锻炼: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运用锻炼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四)修养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修养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学生品德的提高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它的成效同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紧密相关,学生的年龄愈大,他们个人进行的道德修养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所以德育不得不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提高他们的修养能力,如果没有道德的修养,个人的进步就是不可能的。指导修养时要注意:1、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五)陶冶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运用陶冶时要注意: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六)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在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时,需要班主任老师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注意保护学生隐私,维护学生尊严。总之,德育的各种方法各有特点与作用,每一种方法都是进行德育所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万能的,它们之间相互补充、配合,构成了德育方法的完整系统。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个别方法来实现,必定是科学地综合运用全部德育方法的结果。所以教师要熟悉全部德育方法,善于创造性地运用。德育实施评价一、德育档案的建立德育档案就是学生成长记录袋。它记录着学生成长的每一阶段和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己、超越自我的的一面镜子。建立德育档案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容不得疏忽与马虎。德育档案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活动记载、教师评语、反馈意见等内容。一人一袋,一期一汇,有连续性和准确性。德育档案必须真实,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基本情况要让其填写清楚,姓名、年龄、住址、家长(或监护人)、联系方式、个人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一目了然。学生自评、互评的分数、评语、等级等按项目汇总,装入档案。学生参加各项德育活动的情况要如实记录,加上老师的评语,恰当评定学生表现,学期结束,老师要在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表现的基础上,给学生作出全面评价,装入档案。如有可能,还要让学生每学期写出自我总结,对自己作出有分量的自我评价。如果学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无疑是最好的德育效果。建立德育档案,是件细致而繁杂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更需要恒心和责任心。二、德育的评价方法以往的德育评价方法是由教师一手包办,如在成绩单上写操行评语,在素质报告书上打个简单的评价分数或等级,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这样的德育评价走了过场,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现在开展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素质测评要与学业成绩一起评定等级。这是一个新课题。要改变单纯根据学生文化成绩评定学生优劣的状况,关键就是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品德操行。在班级的德育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确每次德育活动的标准,自觉按标准进行活动,使学生有明确的目的和规范的行为。德育的过程就是育人过程,学生的自觉参与和规范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效果。如果教师组织的德育活动学生不屑于参加或被动地应付,这项活动就是失败的。德育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活动总结、教师评定。学生自评根据学校、教师给出评价内容和标准,按要求给自己画像。要以诚信为基本出发点,实事求是,不虚夸,也不自暴自弃,客观地评定自己的分数或等级。有时,学生把握不准标准,弄不清到底给自己打多少分,老师要耐心引导,把自评的过程当作学习和教育的过程,切不可让学生马虎从事,敷衍了事。如果只把自评看作过场,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学生互评一般要分组进行,让同一个小组的同学相互评分。互评要按要求进行,依据平时的一贯表现来评定,防止一窝蜂走过场,不拔高,也不刻意降低。同学中如果有矛盾,有不服气的心理,往往影响互评的客观性,这就需要教师的诱导。互评的结果要公开,让每个被评者都愉快接受。如果产生异议,教师就要及时指导复评,辨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力求合理地弥合矛盾。不解决互评中的问题,让学生背了包袱,就等于评价失败。教师还要掌握各组之间的平衡,防止尺度不一,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发生。活动总结一般指学校、班级开展的大型或专题活动之后的总结。因为这样的活动,目标明确,任务单一,指向性强,如不及时总结,就丧失了活动意义。活动总结一般只抓两头,突出的典型和表现不佳的学生。既要运用表彰和批评两种方式及时教育学生,又要评定等级分数记入档案,作为学期总评的资料。活动总结要及时,有针对性,力争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教师评定是德育评价的关键,而且主要是由班主任来做这项工作。班主任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资料,全面掌握全班学生的表现,特别关注有个性、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评定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全面,不要拘泥于一时一事。对有过失、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从鼓励和发展的角度来评定。要通过教师的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教师评定分期中和期末两次进行,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活动总结一起装入档案。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班级学生特点创新评价方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品德完善就行。德育评价的意义决不亚于学业的提高。教会学生认识自己,教会学生自我提高,教会学生适应各种活动,教会学生与他人交往,教会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用一句佛教用语来说,就是功德无量。总之,班主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立足班级实际,强化常规管理,重视体验教育,深化品牌活动,求真、务实、高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让学生真正做到“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着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德育氛围,引领班主任立足自己的岗位,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