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自然地理(陶贞)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⒈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赤道东)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厄尔尼诺现象(含成因):由于大气环流变异,南半球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并向南扩张,秘鲁-厄瓜多尔沿岸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降雨量大增,出现洪涝灾害;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雨量减少,甚至出现旱象。⒉土地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地理环境中由相互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组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自然地域综合体。(地表某一段六大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⒊土壤质量与土壤利用和土壤功能有关的土壤内在属性,指土壤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土壤退化和其他生态环境的能力。⒋河流阶地由河流作用形成沿河谷两侧伸展、且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形。阶地高度由阶地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间的垂直距离来确定。(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柄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⒌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⒍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元。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⒎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科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⒏冰川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⒐土壤肥力土壤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为起点,一些生物由集体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联结而形成的一个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系列。(物质沿着营养级生物非生物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联系起来。)⒒行星风系在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影响下全球范围盛行风带的总称。⒓洪积扇暂时性或季节性洪流在山谷谷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⒔自然区划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为理论依据,划分各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线,确定各自然区域等级(整体和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二、填空题⒈地球圈层由地球表层到地心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⒉水分循环的三个环节是降水、蒸发、径流⒊阶地按照物质组成和结构分类可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⒋地域分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地球内能⒌地域分异的两个类型(纬度)地带性规律、非(纬度)地带性规律⒍生物间的关系:竞争、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原始合作(互助,并不依赖)与互利共生⒎土壤的五大自然因素母质、气候、时间、地貌、生物⒏构造运动的四种类型水平、倾斜、褶皱、断裂⒐西南、华南地区的季风类型亚热带季风季候⒑生态系统的四个组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⒒径流的三个阶段停蓄阶段、漫流阶段、河槽集流一、绪论1.什么是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科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的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六大要素: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生物的综合体)3.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自然地理学的任务):老师: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生物的形成特征发展演化,以及这六大要素组成的整体的发展演化特征(研究六大要素以及六大要素组成的整体)书:①六大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发展规律②六大要素间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③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⑤研究人为环境,寻求合理利用改造途径、整治方法。第一章.地球(物质组成不均匀)1.六大圈层内三圈:地壳、地幔、地核外三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对地理环境起关键作用:外三圈(既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变化又对地理环境变化起重要作用)2.地球运动:(两种形式:公转、自转)公转(按一定的轨道绕太阳旋转):四季变化原因:黄赤交角(23度27分)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季节性变化(在南北之间做周期性变动)自转(绕地轴旋转):①昼夜更替②地转偏向力③时区差异(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潮汐波、局部运动联系密切)3.地球表层的六大特征:(P40-P41)(物质组成的差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地球表层是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有序开放系统,太阳辐射的输入和输出平衡对维持这个系统的有序性起着主要作用。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②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③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有序系统负熵增长表现)④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并在交换循环过程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⑤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⑥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第二章.地壳1.地壳从物质组成角度的三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元素、矿物、岩石关系:元素是组成地壳的物质基础,矿物是由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岩石是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集合而成的地质体。元素---一定环境(条件)下-----矿物----一定地质作用------岩石2.岩石分类:变质岩:变质作用沉积岩:沉积作用岩浆岩:岩浆作用3.六大造岩矿物:(P46-47)石英:氧化物;其他:硅酸盐类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4.地壳运动(构造运动)的驱动力:地球内力(内能)5地壳运动的特征(一般特点):①普遍性②永恒性③方向性④非均速性⑤幅度与规模差异性6.地壳运动的方向:水平、垂直7.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的证据:岩性、岩相、岩层厚度、接触关系、化石岩相:海相、陆相、过渡相8.地壳运动在层状岩石中的表现最为明显:四大构造(P56--):①水平构造:丹霞地貌②倾斜构造:由走向、倾向、倾角确定;单面山、猪背岭③褶皱构造:④断裂构造:⑴节理: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试剑石、一线天⑵断层:有明显位移;四大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断距9.地壳快速运动:火山、地震(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大地的快速震动)①地震怎么产生(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因素):当地球聚集的应力超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地壳发生断裂、错动,急剧地释放集聚的能量,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表的震动。②地震的危害:直接危害+伴生水灾、火灾、海啸。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1.大气的物质组成:①干洁空气:气体物质组成:二氧化碳、氮氧化物2.温室气体怎样影响气候条件?①C02很少吸收太阳短波辐射,但能强烈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地表辐射的热量不易散失到太空中。改变大气热平衡,导致地面和低层大气平均温度上升。3.大气中水的来源: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特别是海洋蒸发。4.影响蒸发的因素:(饱和差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老师:(热量)热源、水源、饱和差、湍流书:蒸发面的温度、性质、性状、空气湿度、风。5.气压差产生的原因: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造成物质运动速度方式不一样,所以产生气压差???气压分布不均产生气压梯度力6.大气运动:垂直、水平大气环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大气水平运动:(行星风系:不考虑海陆地形,地面盛行风的全球性形式)只考虑地球自转:三圈环流;驱动力:气压梯度力7.气压带:各个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动力)高压带(地转偏向力作用,重力作用下沉)、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8.下垫面还有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破裂为气压中心(乱了P127)永久性气压中心:夏威夷高压、亚述尔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半永久性气压中心:(陆地上)西伯利亚高压、印度低压9.季风环流:东亚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南亚季风:行星风带(赤道低压带)的季节性移动,(使信风越过赤道)10.大气中的水分子移动——成云致雨大气中水分子移动方式(从低空抬升到高空):对流抬升、动力抬升、大气波动(抬升)、地形抬升11.降雨(水)的类型: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和对流雨性质类似但强度大)地球表面气流运动方式不同——降水分布不均降水量受: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等因素制约。12.降水量的纬度带状分布:①赤道多雨带②南北纬15-30少雨带③中纬多雨带(气旋、锋活动频繁)④高纬少雨带13.气候(也有地带性):老师:一个地区内长期天气现象的综合。书: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14.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地表)性质:①海陆分布②洋流③地形、时间等;人类活动、宇宙空间。15.气候带和气候型(P154):①低纬度气候: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干湿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②中纬度气候: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③高纬度气候副极地大陆性气候、极地长寒(苔原)气候、极地冰原气候④高地气候经度:中纬度东西湿润。欧亚大陆东部季风湿润区,西部海洋性湿润区,中部干旱大陆性气候16.天气系统(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气团、锋,气旋反气旋,台风龙卷风大气长波气旋对热带影响大17.什么是气旋(锋面上或不通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漩涡):从运动的角度认识低压。气流从外围到中间高纬地区:反气旋影响大(高纬,辐射成为气团形成的主要过程)第四章水1.分为:海洋水、陆地水2.水循环的环节(水量平衡重要环节)降水、蒸发、径流(水汽输送)3.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小循环4.冰川:???5.河流(径流)形成三个阶段:停蓄阶段、漫流阶段、河槽集流。6.径流四个要素:水位、流速、流量、水温冰期7.径流补给源:降水、冰川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沼泽、泉水、人工补给8.不同补给形势下不同的水文情况:①降水补给:与降水的时空变化同步②融水补给:与流域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③地下水补给:稳定、均匀④湖泊沼泽:变化缓慢而稳定,取决于湖泊沼泽对水量的调节作用第五章:地貌地貌成因:1.构造运动2.气候因素3.岩性4.生物5.人类活动1.内力:构造地貌:四大构造2.外力地貌:①重力作用:崩落(崩塌地貌)、滑落(滑坡地貌)、蠕动②流水地貌:书: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泥石流老师:河谷,阶地,河漫滩,泥石流、洪积扇3.阶地: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柄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分类:侵蚀、堆积、基座4.河漫滩物质组成:河漫滩相冲击物和河床冲积物组成双元结构5.区域气候特征影响地貌:①冰川地貌和冻土(冰缘)地貌(寒冷气候条件下)冰川地貌:冰蚀、冰zi,冰水堆积,冰面冰缘地貌:石河石海,构造图,冻胀丘和冰锥、热融地貌②风成地貌(干旱地区)风沙地貌:风蚀地貌、风积地貌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间地地貌③湿热地区(石灰大于白云大于泥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没提:④海岸与海岸地貌:海蚀地貌,海积地貌⑤海底地貌⑥火山地貌)6.风化作用普遍但性质不同???风化壳P255:共同特点:都有一定厚度但厚薄不一,物质组成上细下粗特点:①空间分布不连续性、厚度差异大②黏土碎屑,少量残存液体③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④强中微7.风化壳分类:热带亚热带:代表风化产物:铁锰氢氧化物、铝的氢氧化物、高岭土类新生粘土矿物。富铝型酸性风化壳、硅铝铁型酸性风化壳温带森林带: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