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1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一、工程简介中悦·领秀豪庭12#楼商住楼工程,位于长沙县暮云镇芙蓉南路与南湖大道交汇处。由湖南中悦置业有限公司筹建,湖南悍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长沙升达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司监理,湖南南托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本工程共一栋建筑,结构形式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20层,建筑面积为22816.05㎡,建筑标准层层高为2.9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耐火等级为一级,基础采用独立基础。二、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1、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技术负责人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施工员、质检员及资料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的项目质保体系及项目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层层监控,并配合公司、监理、业主等质量监督部门形成一个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的全面质量管理网络。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网络图项目经理朱志明梁成满项目技术负责人唐国庆施工员张红辉各施工班组施工员许佳施工员陈勇刚质检员张银材料员张毅质检员陈蔚霞资料员夏清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22、项目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1)以项目经理为主的项目管理人员,采用分工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如有质量问题追究将责任到人。(2)质量技术交底和培训制度:以国家规范、现行标准与已审查的施工图和方案为依据,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管理人员和班组长(专业工长)进行详细的交底和培训,并签字记录。(3)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按材料供商名录选材,对进场材料应重新进行复检,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4)样板引路制度:通过样板墙、样板间、样板件的展示,来优化和改进各工种的工序、工艺标准化操作,确保质量目标得以实施。(5)施工过程质量三检制度: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隐蔽工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和班组长参与检查,并做详细记录。(6)质量否决制度:对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必须进行返工。不合格的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班组长的责任,不合格的分部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质量员责任。单位工程不合格要追究项目经理责任。(7)成品保护制度: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减少工序的交叉作业,如下道工序施工对上道工序施工的成品造成破坏和污染,由下道工序的操作者和班组长负责(上下道工序要交接)。三、质量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1、钢筋工程一、主要问题表现:1、墙、柱竖向钢筋偏位。2、楼板钢筋偏位、板面负弯矩受力钢筋下沉。3、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数量、间距不符合要求,箍筋分布不均匀,绑扎不到位。4、顶层柱钢筋锚入梁内不符合规范要求(弯曲时电弧烧伤钢筋、弯曲梁内钢筋截面积不足65%,锚入梁内长度不够)。5、悬臂梁板根部混凝土出现裂缝。。6、钢筋电弧焊焊接缝夹渣、气孔、不饱满。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37、电渣压力焊偏心、倾斜。8、直螺纹钢筋接头施工不规范(钢筋切口不平整或端部弯曲。螺纹无外露或外露过长)。9、钢筋保护层不符合规范要求。10、不同级钢筋混用,生锈和带有泥、油污未清除使用。二、原因分析1、钢筋位置没有牢固定位。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移位,未恢复到规定位置。柱、墙模位置偏差过大。上、下层柱墙钢筋的垂直度偏差较大。2、钢筋绑扎前,现场未划线、排料,钢筋绑扎不牢固。在已绑扎的钢筋上面堆放材料杂物,施工作业人员在钢筋上面踩踏,造成钢筋偏位和板面负弯筋下沉。3、施工管理要求不严,其位置箍筋安装没有方案,尤其施工难度大复合箍筋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可行的措施。4、现场未配乙炔加热,而是用电焊加热代替。沉梁时整条梁的箍筋已绑扎好,柱筋无法弯进梁内。对相关规范不熟悉,技术交底不清楚。5、在悬臂梁板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采取措施来保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有效高度,导致下沉容易引起梁板根部开裂。悬臂梁板承受的施工荷载过重。6、有电弧焊渣主要是操作技术不熟练、选用焊条不当、焊接电流小、表面锈蚀水泥等渣质未清除、多层施焊时熔渣未清除干净所至。电弧气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焊条受潮、药皮变质或剥落、钢芯生锈、焊接电流过大、焊接速度过快和焊接区域渣质未清除所至。电焊不饱满主要是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不认真。7、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造成上下轴不对称。顶压时用力过大钢筋晃动和移位。焊接节头未冷却松夹具过早,使上部钢筋倾斜。钢筋切断面不平整,形成焊包不均匀。8、钢筋切断机械的刀具质量差,造成钢筋崩口或局部弯曲。没有按规范要求操作。9、施工没有使用专用的钢筋保护层塑料或砼垫卡。垫卡位置不正确或垫卡绑扎不牢脱落、随意用碎石块代替垫卡。垫卡设置过少。柱、梁等构件的箍筋尺寸偏差大。10、不同级钢筋未分类堆放,管理不到位。三、预防措施1、在墙、柱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前。用定位箍筋点焊(或绑扎)的方式与楼板面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4筋连接固定。模板安装后,应对轴线复线,以保证墙、柱上口位置准确。由于混凝土施工造成钢筋位移的,应有护筋人员将位移的钢筋及时恢复到规定位置。2、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梁、墙边50mm开始放置,并用粉笔按规定要求划定板筋间距。板筋除靠近外围两行的钢筋交点必须全部绑扎外,中间部位交点可交错绑扎,双向钢筋必须全部绑扎。板面钢筋及负弯矩受力钢筋用钢筋支架支撑。楼板面用竹架模板铺通道供人行走,严禁堆物。根据楼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为Φ6~Φ10时,用塑料支架。以上支架间距均在500~800mm。当板厚200≤h≤300mm时,用12钢筋制作马凳支架,马凳支架的间距纵横向不大于800mm交错放置。3、悬臂梁板钢筋的面筋绑扎时应用钢筋支架定位,施工时不能踩踏,以确保上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正确不下沉。悬臂梁板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00%后才能拆底模,如要承受施工荷载时,应在板底采取回顶措施。4、焊接的焊条质量要合格,凡药皮开裂,剥落的焊条禁用。焊接区域内的水、锈油、水泥等杂物先清除,多层焊接时,层层清除熔渣。正确选择焊接电流。适当降低焊接速度。施焊人员持证上岗。5、钢筋接头弯曲和切口不平整的不得焊接(重新加工处理)。上下两根钢筋两肋对齐、垂直,夹具夹紧并稳定。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要适当,焊接后约2分钟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钢筋直径在d≤12或d≥25时,不得使用电渣压力焊(同时参照设计说明要求)。6、直螺纹钢筋端部弯曲不直和端口不平整的应重新调直、切口处理合格后,方可连接。连接要用力矩扳手拧紧力矩值,丝头有效螺纹数不得少于设计要求,钢筋外露丝不得多于2个。7、钢筋保护层宜选用质量合格的塑料垫卡、水泥砂浆垫块(卡)。箍筋尺寸计算要准确。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控制在柱、梁±5mm,板、墙±3mm以内。8、不同级的钢筋应分类堆放。已生锈、带有油污和泥渣的钢筋应先清除干净再使用。2、混凝土工程一、主要问题表现1、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或整个截面产生贯穿裂缝。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52、层高或全高结构垂直度超出规范规定。3、现浇框架、框剪结构上下层墙、柱轴线错位。尤其是边、角及楼梯间的墙柱。4、梁、板、柱的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混乱。5、混凝土楼板、屋面板不规则裂缝,板底面出现贯通的平面斜向裂缝,渗漏。6、柱或墙的上下层接头及梁、板交接处出现蜂窝,麻面、漏筋。7、现场混凝土试件留置和同条件养护方法不符合要求。二、原因分析1、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温度为内高外低且内外温差大,内部产生应力表面产生拉力,当这个拉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其表面产生裂缝。贯穿裂缝主要是混凝土浇筑时期处于升温阶段,其弹性模量和体积变化所引起应力很小,但过数日后,混凝土温度下降引起体积收缩变形,而变形有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产生拉应力,就可引起整个截面产生贯穿裂缝。2、竖向结构的控制抽线向上引测过程中产生偏差(或累积偏差)。竖向钢筋偏位造成模板无法到位。3、墙柱位置放线不准确,在引测时没有在同一原始轴线基准点开始引测放线。墙、柱模安装不垂直,其部位的支撑与拉接杆较少,模板受到侧向撞击造成墙、柱模上端位移,有未及时校正。墙柱钢筋偏位较大影响起墙柱模板正确就位安装。4、混凝土浇筑没有按先浇高强度等级后浇低强度等级的原则。混凝土采用泵送时,不同强度等级的未分开输送。相隔浇筑时间过去形成了不必要的施工冷缝。5、现浇楼(屋面)板厚跨比不够。钢筋位置和配置不准确、不合理。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和坍落度过大,外加剂未试配)。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厚大构件温差应力大引起收缩变形开裂。养护不及时,方式不正确,湿润不足,时间不够。楼板上堆载超重,模板支撑变形、拆模过早。板内线管集中重叠布置。基础沉降不均匀等原因导致板开裂、渗漏。6、模板接缝漏浆,模板过于干燥,造成混凝土失水。混凝土配比中砂子少、石子多类似蜂窝状。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3米未加串筒或溜槽,造成石子离析。第一层混凝土浇筑过厚,振捣不到底,漏振或过振。柱、墙底部接缝出现跑浆。梁、柱及楼梯节点处渣质在混凝土浇筑前未清理。7、试件留置的方式,放置位置、养护方法等不符合规范相关要求。养护时间提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6或滞后,不符合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三、预防措施1、大体积混凝土用料应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使用缓凝剂、减水剂、外掺合剂(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用水量、降低水灰比,减少水化热,延迟混凝土初、终凝时间。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高温度季节在搅拌水中加入冰块)。分层浇筑,以加强水化热量的散发。预埋冷却管,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人工导热。采取保温保湿养护:即在初凝时就开始用湿麻袋,薄膜等覆盖混凝土表面或模板,柱、梁、墙带侧模养护不少于14天。终凝时,在其表面应畜存一定深度的水,有一定隔热保温效果。2、层高垂直度控制主要是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定位尺寸校正竖向结构的纵向钢筋位置,在骨架绑扎中,其顶部应采取措施调正并固定纵向钢筋。墙、柱模板安装后应及时校正垂直度并牢固牢靠。在用经纬仪投测轴线时,应建立轴线控制网(纵横向、内外控制点),其投测依据应该为同一原始轴线基准点,以避免误差积累,并保证层高偏差小于8mm,全高H/1000且≤30mm。3、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面墙、柱轴线,应在同一原始轴线基准点引测放线,对于较长的建筑物放线时应分段控制,尽量减少测量累积误差。柱、墙模板下端应牢靠固定在楼面上,安装模板的过程中要随时校正墙、柱模板的垂直度,并在纵横两个方向采用刚性拉杆和斜撑固定,防止模板倾斜或走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墙柱垂直度进行复核,如超出规范的允许偏差应及时纠正。4、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制定梁、柱节点施工技术方案。在节点钢筋绑扎时,距柱边500mm处,应设收口钢网且位置要准确,牢固度能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浇筑按强度“先高后低”的原则,浇筑方式一般采取板泵送,墙、柱用塔吊吊运。不同强度混凝土浇筑时,其搭接应在初凝前完成,避免产生施工冷缝。5、现浇楼(表面)板的厚跨比在设计时应满足双面板≥L/40,单向板≥L/30(L为板的短向跨度),且板厚不得小于100mm。屋面、厨、卫浴、预埋管线集中或交叉处应设置双层双向通长筋,间距不大于150mm,板厚不宜小于120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不得小于1.5m。现浇楼板抗裂分布钢筋直径应与此处受力筋相同,采用双层双向,按受拉钢筋搭接或锚固,配筋长度应大于板短跨度的1/3。对砼的掺合料掺加总量应控制在不大于水泥总用量的40%。根据气温、砼强度、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7泵送高度控制砼塌落度,并在浇筑前现场测试,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严禁现场二次加入生水。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终凝前应进行二次压抹,压抹后应及时覆盖和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周。在现浇板浇捣前,应搭设工作施工走道,防止人为踩踏钢筋,并采取使用通长马凳筋等必要措施,确保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板厚控制主要是浇捣前应做好现浇板厚度控制标识,按1.5m范围内设置一处,并在砼初凝前插签检查厚度。施工时,输送泵或布料机应独立搭设专门支架,不得放在砼浇捣区域的钢筋上。大面积砼浇捣应连续施工,避免留置施工冷缝。模板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