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研究报告民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民俗文化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中学生民俗文化教育实践的研究》研究的背景近几年来,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正逐渐走向消亡的趋势,青少年一代对民俗文化的严重缺失现象,已引起各界的关注。在有关专业人士的呼吁下,全社会都在为挽救传统文化做着努力。对于青少年的民俗文化素养的培养,学校要承担起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完成时代赋予学校的一项历史使命。我校也考虑把此项教育纳入了学校常规教育范围,研究中学生民俗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前阶段对民俗文化走进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取得一些认识。这一阶段对民俗文化的教育方式也着手进行实践研究,期望探索出一些可行的教育方式方法。研究目标、内容及过程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产生于素质教育思想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已表明,它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先进学习方式。它是否同样适用于对中学生的民俗文化学习?又该如何在学习中运用呢?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实践和研究。在确定研究的目标后,经过商讨,我们开展了两种形式的民俗文化探究学习的研究:(一)民俗专题性的探究学习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历史上,中国人根据各种知识现象而自发形成过许多很有意义的节日,这些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蕴涵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它是我国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而现在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渐渐被人遗忘,传统节日尤其遭遇年轻人的冷落。所以我们确定对我国传统节日民俗进行专题探究学习活动,制定一系列的探究学习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1.探知节日文化知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的庆祝方式。历代都有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都大大地丰富了节日文化内容使其极为绚丽多彩。中国传统的节日就有十几个,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把学习范围锁定在春节、中秋、清明、端午、元宵、重阳六个主要的传统节日上。学习内容集中在节日由来、有关传说、节日习俗、节日诗词等几个方面。学习途径采取从网上搜索,在节日期间观察,向他人询问等多种渠道。我们在学习期间,正经历了几个传统的节日,同学们趁机留心关注现在的一些节庆方式,向大人了解一些过去节庆的习俗,对节俗的古今变化情况进行一些归类总结,并制作了一份反映节日习俗变迁的表格(见网页“移风易俗”)。2.深挖节日文化内涵一提到中秋节,人们想到的就是吃月饼,一提到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一提到元宵节,就是吃汤圆。现在传统节日成“吃节”了。对节日文化内涵,知者寥寥。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说过: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它绝对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这些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它们反映了百姓的传统生活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应该从文化内涵入手,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吃喝玩乐等一些表面花哨的过节形式上。对此,我们在学生获得一些节日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1)引导学生着手对节日的起源和传说,节日习俗进行探究,挖掘每个传说和习俗中蕴含的文化思想内涵。从驱邪内涵、祈福内涵、纪念内涵、美德内涵、精神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类(见网页“节日文化内涵”)。同时没有忽略让学生对传统节日中的陋习进行剖析,对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有个正确的认识。(2)组织学生对“移风易俗”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对此还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见网页)(3)对节日古诗词进行鉴赏。节日诗文是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载体,大俗中透着大雅。诗词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鉴赏,雅俗共赏。学生在鉴赏的基础上把诗词进行分类。诗词的语句有描写节日景象的,有作者借节日表达某种情感的(见网页“民俗与诗词”)。在鉴赏中,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民俗素养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3.感受节庆习俗事项参与生活体验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感受,这也是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节日习俗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事项,除了他们在节日生活中耳闻目睹,我们还让学生参与一些节庆活动事项,亲自体验和感受节日的乐趣,在感受中发掘文化内涵,牢记节日意义。如在春节前后,老师教学生学做中国结。红色是吉祥的象征。大红的中国结,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节日喜气,也反映出我国百姓对平安、和谐、幸福、美满生活的执着追求。端午节来临之际,老师教学生包粽子,尽管手艺有点难度,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有的还向家人学习,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乐在其中,感受在其中。(后附课例)(二)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的民俗探究学习在开展民俗专题探究学习活动的同时,我们教师开动脑筋,在平时的教材教学中,立足于教材中的某一点,拓展相关的民俗进行探究学习,让探究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使之成为教材课堂教学的一个教学环节。如六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这些道德要求其实都属于我国传统美德范畴。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很多是在各项民俗事项中显现出来的。随时代的发展,我们现代的学生对传统的民俗知之甚少,所以我们通过探究学习和课堂传授结合,让学生从民俗中探究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从而增强他们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美德的强烈意识。在《提倡俭朴生活》一课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各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中发掘我国民族所具有的俭朴风尚。学生既增加民俗知识,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民俗是由民间自发形成的一些风俗习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些规章制度。他们既有区别,但也有共同点,即都是行为规范。所以把他们联系起来是有可能性的。如《依法保护家庭生活》是初二年级思想政治教材中的一章节。《婚姻法》是保护家庭生活的法律依据。婚姻制度是《婚姻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任何法律都有其道德基础,学生对婚姻制度本身含义的理解并不难,但对其道德基础和婚姻制度意义的认识不一定深刻。我国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很多是在各项民俗事项中显现出来的。老师让学生对我国旧婚俗进行探究学习,从而理解我国婚姻法制定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提升学生的民俗文化素养。(后附课例)研究取得的主要收获(一)取得了三个“提升”1.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升探究学习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相关信息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形式来完成学习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分析处理信息资源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2.学生民俗文化的素养得到提升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对传统节日文化作了广泛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大大丰富学生的民俗文化知识。3.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得到提升。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活动取得了一些经验,这为今后开展各种内容的探究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二)形成了三个“认识”1.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传统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姿多彩,良莠并存,其中有许多裨益于社会的精华,也有不少昏暗庸俗、格调低下的糟粕。很多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是隐藏在各项民俗事项之中,需要对其挖掘和体会,所以学习民俗文化,探究学习是种值得推行的学习方式。2.表面上看,有的学科的教材内容和民俗毫不相干,但只要老师深究发掘,就能发现很多学科教材内容和民俗都可能有一定联系。3.民俗文化内容很丰富,对它的学习不是一朝一日的事,不能一蹴而就。有可能在走出校门后,还继续学习。今后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探究学习方式可以增强他们的能力。(三)产生了三个“成果形式”1.网页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表达形式。网页中的内容为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大量的材料来源。2.课例这是教师教学实践并反思的结果,是经验的总结。3.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民俗文化的热情。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