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欧盟关系定性分析欧洲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中国奥运年,中欧关系之间问题不断。开始,奥运火炬在欧洲巴黎、伦敦传递受阻,随之“3•14”西藏动乱事件反映非常强烈,部分国家的领导人要抵制或威胁抵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同时这一年法国总统萨科奇不顾中国反对一意孤行接见了达赖喇嘛,中欧关系相比较以往平淡了很多。但实事求是的讲,中欧关系在我国战略地位上还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没有理由不重视中欧关系,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从2004年起,欧盟取代日本、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2008年,对欧盟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量的16.6%,由此可以想见欧盟在外交中的地位,但中欧关系近几年来日益复杂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涉及中欧关系的特殊性;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历程;三、引发中欧关系摩萨不断的主要原因;四、中欧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包括武器解禁问题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一、中欧关系是一个特殊的关系(一)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中欧关系之所以是一个特殊的关系,是因为中欧之间的关系不仅包括中国和欧盟的关系,还包括中国和欧盟成员国的关系,如法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关系。中欧关系是一个特殊的关系,包括了两个方面,我们讲中欧关系实际上是两个意思、两个层面,一个是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在一个是中国和欧盟成员国的关系,比如法国、德国、英国的关系。这与中美,中俄、中印、中日之间的关系都有很大的不同。涉及到中欧关系,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中国和法国、英国等国家之间的关系,但中欧关系和其它关系不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就是欧盟和欧洲这些单纯的地理概念不同,欧盟是一个权力很大的机构组织。二战以后,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西欧国家间的融合,包括国家之间的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的历史和过程。欧洲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欧洲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自动的把一部分主权上交或让渡给一个超国家机构,然后由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共享主权,这就是欧洲一体化的核心,这一超国家机构就是欧盟等机构,这些国家将一部分主权让渡给欧盟就决定了中国必须与欧盟打交道。别的地区也存在相类似的概念,但和欧盟的含义差的很远,像拉美、亚洲,提到美国和亚洲的关系其实主要还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和印度,美国和中国,美国和朝鲜的关系,不存在美国和亚洲的关系。但是中国和欧洲的关系很重要的层面就是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举例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走过了非常漫长的道路,2001年朱镕基总理和欧盟的代表开玩笑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历程很漫长,谈判的人从黑头发谈到了白头发。之所以这样漫长,主要就是因为中国要和WTO所有成员国进行了谈判,不过当涉及到欧洲国家时,仅需要与欧盟代表谈判就可以了,由欧盟代表15个国家来进行中国的入世谈判,凸显了欧盟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重要性。中国要与欧盟诸国打交道,就必须了解欧盟有哪些方面的权利,关于这一点必须从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讲起,二战后,即1951年欧洲成立了煤钢共同体,当时有六个国家组成,西德(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圣堡,这一时期的一体化主要针对煤和钢两个领域,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战争发生,将钢、煤统一起来。后来煤钢共同体不仅起到了防止战争的政治目的,而且也告诉欧洲人,联合体经济上的利益也是很大的,所以随后一体化就不可阻挡,1967年,欧洲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前身),前面涉及到的六个国家实现了关税同盟。所谓关税同盟就是国家内部取消了关税,并对内实行统一的关税。实际上,欧洲一体化方面取得的最大的成就在经济货币领域。1999年,欧盟建立了经货联盟(经济货币联盟),实现了统一的大市场,1999年出现了统一的货币欧元,2002年欧元成为有形货币进入市场流通,随后英国的英镑、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在经济货币领域里,中国必须要与欧盟、成员国打交道。欧洲一体化有两个方向的发展,一个是垂直发展,即我们讲的深化,欧洲一体化的程度不断深化,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深化,主要是指成员国不断扩大。之前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只有六个国家,扩展到今天已经多达到27个国家。在这一过程中,英国1973年加入了欧共体。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把欧洲建成一个欧洲合纵国,即将欧洲建成一个国家,但丘吉尔提到的合纵国没有英国,他指的是欧洲大陆的国家。此时与英国一起加入欧洲共同体的还有丹麦、爱尔兰,这是欧共体的第一次扩大。1981年希腊成为第十个国家,1983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1995年瑞典、芬兰、奥地利这些中立的国家也加入了欧盟。欧盟最大的一次扩大是2004年5月1日,此次一共有十个国家加入欧盟,这十个国家俗称为“8+2”,其中“8”指的是前中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亚桑尼亚、埃托维亚、立陶宛,“3”指的是波罗的海国家,“2”指的是两个地中海的岛国,塞浦路斯与马耳他,欧洲共同体从十五个激增至二十五个国家。2007年,又有两个国家加入了欧盟,分别是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因此目前的欧盟由27个国家组成,但欧盟扩张的步伐仍然没有停下来。目前最有可能加入欧盟的国家就是克罗地亚,巴尔干地区的国家加入欧盟的前景是很大的,比较有争议的国家有格鲁吉亚,2008年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之后,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到欧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最有争议的国家是土耳其,土耳其很早就提出了加入欧盟,但土耳其的宗教和欧盟其它国家的宗教信仰差异比较大。总而言之,现在面对的欧盟在经济、贸易、货币等领域内是一个很重要的机构,而且成员国不断的扩大。(二)中国和欧盟成员国的关系目前欧盟还远远不是一个国家,就像欧洲合纵国、美利坚合纵国一样,丘吉尔讲过要成立欧洲合众国的梦想还漫长,欧洲这些国家到目前为止只是把一部分主权上交到布鲁塞尔,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权利如政治、外交等权利由本国保留和决定。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欧洲国家的支持与反对完全由成员国自行决定,欧盟还没有共同的声音与在较大的政策问题上统一表态。因此,中欧关系包括两个层面,欧盟层面与成员国层面。二、改革开放30年来,中欧关系主要是经贸关系(一)中欧经济互补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欧关系能够保持不断上升的势头是有强大的内动力的。中欧之间相互吸引的方面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重要特征就是吸引力大、双方经济互补性强。从1995年开始,欧盟连续发表对华政策文件,截止到2006年,欧盟共发表了6个对华政策文件,从这六个对华政策文件中就可以看出经济利益、贸易关系、贸易合作是对华政策的核心,也是欧盟最看重的一点,具体讲欧洲人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能够吸纳欧洲产品的潜在市场前景,并且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13亿人口的潜在市场。这对欧洲经济的发展而言是具备非常重要的鼓励意义的,同时中国生产成本比较低,劳动力比较便宜也是欧洲企业家看中的。(二)欧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高新技术来源地反观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将世界划分为三个地方,将欧洲定位为第二世界,当时中国的战略措施是拉欧抗霸,欧洲是我们要谈的战略对象,这是冷战时期,中国对欧的政策。但改革开放以后,也就是1978年以来,中国人眼中的欧洲,首先是能够给我们提供重要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丰富的发展经验与管理经验,同时欧洲作为发达国家,其资金技术也很重要,中国对市场的依赖性也以日剧增。大概90年代初,在英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研究库—英国皇家事务研究所,研究员提到欧洲对中国而言就意味着资金、技术等优势,但是当时英国外交部远东司负责对华关系的官员表态说,目前我们欧洲非常看重中国的市场,而且有一天或者说不久的将来欧洲会成为中国的重要市场。目前来看英国外交官员的这种判断是对的,2006年后欧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04年中欧贸易达到1773亿美元,2005年超过了两千亿,2006年达到2713亿美元,2007年超过三千亿,2008年开始突破4000亿,达到4200多亿,目前已接近5000亿美元。从2004年至今,欧洲一直保持着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的位置,2007年以后欧洲成为中国出口的最大市场。因此欧洲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经济利益市场。这也是为什么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要援助欧盟、帮助欧盟稳定欧元,只有欧元价值稳定,才能加大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但是在这些欧洲国家之中,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还有所不同,比如德国,德国是我们国家在欧洲市场贸易中占1/4,同时也是欧盟第一个与中国发展市场贸易的国家;英国则是对华27个国家里投资的第一大国;法国也和中国有很多合作,如亚太湾核电站、高铁、大亚湾核电站等的合作比较突出。同时法国的旅游比较发达,对中国的吸引力比较大。改革开放后,欧洲成为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高新技术来源地,目前中国从欧洲引进了大量的新技术并学习了非常重要的管理和发展经验,这也是欧洲对中国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上涉及到的内容就是长期以来中欧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为中国的重要性正在上升,欧洲的作用也在增加,中欧关系还在不断发生变化。三、近年来,中欧关系摩擦增多是新、老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中欧关系摩擦突然增多、问题不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中欧关系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年出现这么多问题,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经贸关系的原因影响中欧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出现了问题,中欧关系最重要的关系就是经济贸易,这一方面不仅是欧洲国家看重的,中国也非常重视。由于中欧关系之间的互补性特别强,所以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状态。但目前这一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中欧关系的竞争性开始突出,竞争方面正在增加,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发生冲突中国的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欧洲有一定的吸引力。再加上南欧、地中海一些国家制造业升级慢,所以中国目前与北洲国家之间的问题不突出,但和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之间由于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就是中国鞋城在西班牙被烧的事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西方人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与西方制造业开始出现了一些竞争与挑战,会威胁西方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实质上西方国家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正在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提出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不仅是现有劳动密集型企业领域的竞争,所以欧洲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主要论调就是“工业威胁论”,西方人认为他们的失业也是因为中国这些新型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西方人是受害者。2、贸易赤字化的威胁近年来,贸易赤字化成为中欧关系最大的问题,欧洲人认为对华贸易赤字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容忍的地步。按照欧洲的统计数字,2007年欧洲整个对外贸易赤字有90%以上的比例是发生在和中国的贸易关系上。并且欧洲方面还有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持,欧洲人认为尽管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欧盟27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总额加起来还不如对瑞士的出口。尽管中欧之间的贸易数额正在不断攀升,目前达到了5460.4多亿,但这主要是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在不断发展。贸易赤字也是欧洲这几年一直炒作中国威胁论的重要论据,而这种忧虑实际上影响了中欧关系的正常发展。(二)国际环境的变化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最先站出来公开谴责美国的,就是美国的两个重要盟友:法国和德国。法国总统希拉克与德国总理斯罗德的反美立场是非常明确的,比中国和俄罗斯都走在前面。这主要是因为冷战结束和9·11事件之后,欧洲人对美国的担心是确实存在的。欧洲担心美国搞单边主义的做法,担心小布什执政后会动用军事手段,武力解决国际问题。这种担忧的高峰表现在2003年欧洲国家公开反对美国伊拉克战争,并且联合中国、俄罗斯这些国家共同美国,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希望用多边主义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欧洲多边主义战略随着2005年布什第二任期的开始慢慢调整,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开始收敛,美国更加重视自身的传统盟友。2005年德国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