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国学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案1.《夏日绝句》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重点: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课前准备: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1、播放《射雕英雄传》(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谁来试着读一读?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3、思考讨论:(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四、教师小结。2..《大风歌》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诵读与欣赏:《大风歌》。2.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概。。教学重点:诵读与欣赏:《大风歌》。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概。。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诵读与欣赏1.汉高祖刘邦大家都知道,他与楚霸王项羽一争天下,取得了胜利。在他称帝后第七年,返回家乡,设宴招待家乡父老。酒过三巡,刘邦信口唱出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歌,谁知道是什么?2.对,就是只有三行的《大风歌》,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一读自由读,指读正音。3.对照下面的注释,你能说说读句的意思吗?(大风刮起来了啊,天上的云到处翻滚飘荡。我用威力平定了天下啊,现在回到了故乡。怎么才能得到众多的猛士啊,来守卫国家的四方!)4.《大风歌》正是刘邦英雄本色的显露,“大风”、“云飞扬”、“猛士”使人感受到叱咤风云的气概,而“海内”、“故乡”、“四方”又使人感到他那恢弘的气度,这两组艺术形象的融和,构成了《大风歌》雄浑深沉的意境。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导朗读。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5.自由练读,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这美。6.配乐诵读。二、教师小结。3.《企喻歌》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二、诗歌朗读:1、听范读录音。2、学生自己读,注意体会感情,把握语气语调。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简单评议。三、朗读、背诵指导在指导读的过程中,结合看插图投影、看录像、听音乐等,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意境。朗读指导可参考示例如下:指导朗读这首民歌时,教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只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多读,就会熟读成诵。四、小结:1、齐读诗歌。2、这是一首草原的赞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4.《马诗》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教学《马诗》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1、小组中理解诗句的含义。2、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意思?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五)这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诗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教学重点: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四、拓展提高: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2.交流、点评。五、课堂总结。[音乐声起(同课前)]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6.《军城早秋》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1.导入语。2.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1.范读: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1)四句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3.组织班级交流。1)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1)跟读。2)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五、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7.《咏寒松》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学生收集古今诗人赞松的诗句及关于松、竹、梅的图画作品或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风雪之中。而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正如陈毅所写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书画的历史长廊,去欣赏清朝诗画家范云的作品《咏寒松》。(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二、初读古诗,体会诗情画意。1、(课件出示苍松图)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倾听。2、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4、全班齐读古诗。5、仔细欣赏图画,这是怎样的松树?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再请学国画的同学结合水墨画的知识进行简单介绍。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自读诗歌前两句,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知道这两句写出了松树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3)指导朗读。(4)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6)自读最后一句,你从这句中还知道松树的什么特点?(7)、练习背诵。四、欣赏古今画家的松树国画作品。五、拓展延伸。1、课下自读《黄山松》,体会黄山松的特点,及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2、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一幅松树的国画,并题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赞松诗。8.《题墨竹》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2、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教学重点: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杨载的《题墨竹》,并体会诗要表达的诗情画意。二、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1)介绍作者。(2)介绍背景:三、重点认知(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感知。(2)范读。(听录音)(3)练读。a、学生自渎。(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b、指名读(大家评议)c、再读(比一比谁读得好)(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合作探索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讨论交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