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语: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各种方式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方法。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生命”,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以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音乐教育要从节奏入手。所以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学习培养拍子感和节奏感是一件比较枯燥困难的事情。节奏感不是从一个音一个音地研究乐谱获得的,而目前的许多教学仅仅是从音符时值的划拍来识别节奏,就使节奏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毫无生命的东西,也使孩子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困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与幼儿的心理需要是相符合,要使孩子通过自身的游戏运动来感知节奏,强调的是“动”,节奏运动不仅要用耳朵听,用头脑理解,更要在游戏运动中感受,促使幼儿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和流动。通过游戏活动,能使幼儿的听觉、心脑、身体肌肉协调作用,逐步培养幼儿从身心两方面去感受音乐,既符合节奏的运动特征又适应了幼儿好动的天性,使幼儿有兴趣、主动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对节奏活动的时间,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和探索,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掌握各种节奏。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培养音乐节奏感,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在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同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通过节奏引起身体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我在实践中,发现中班幼儿在节奏感方面有他们独特的表现。一、中班幼儿节奏感的表现中班上学期的幼儿,经过了小班一年的音乐训练,对音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他们能跟着老师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能根据音乐的节拍做相应的动作。但是他们的这些动作都还需要教师的提醒,对节奏的感知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自身的身体里,还有待于进一步训练和培养,节奏感训练作为中班的重点。身体的大肌肉运动是感知节奏的最重要媒体。中班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是从单一的动作向全身整体的动作过渡。让幼儿听音乐做相应身体动作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我在教育教学中,刚开始的时候,我班小朋友大部分的动作主要都是以拍手为主,在活动过程中我鼓励和引导幼儿听着音乐不仅仅可以以拍手做动作,还可以拍头、拍肩、拍腿等等动作来感受节奏的强弱。单一的动作练习过后,我引导幼儿协调身体,配合手脚一起做动作。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动作还不是很协调,不过到后面也慢慢变得有节奏了。针对这些特点,我做了相应的尝试。二、中班幼儿节奏感的训练音乐表演活动包括很多,有舞蹈、韵律动作、打击乐活动等等,其中最能训练幼儿节奏感的活动就是节奏活动、打击乐活动和韵律活动,因为在这三个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节奏”,那我通过这三个活动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1、在韵律动作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一个主要活动,在开展此类活动,不应该让幼儿创编出很多与众不同的动作,而是应该从一个动作或两个动作出发,着重帮助幼儿配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如《椅子律动——泼水歌》这个活动中,刚开始让幼儿感受音乐时,我让幼儿倾听音乐,我边用一些身体的动作,来让幼儿来感受这首音乐的节奏感。感受音乐完后让幼儿看我做动作,我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让幼儿在看动作的同时再次感受这首乐曲的节奏,看完我的表演后,我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做出刚刚老师做的动作,这样让幼儿再次感受音乐的节奏。但在后来,我注重让幼儿来创编动作,其实应着重带领幼儿练习听音乐做动作,让他们的动作跟上音乐的节奏,再让幼儿进行创编,这样才能让幼儿的能力得到发展。2、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开展打击乐活动,首先就要让幼儿熟悉乐曲的节奏,在感知了节奏特点过后在利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先感知乐曲的节奏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我上的打击乐《过新年》这个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倾听音乐,第一遍的时候,我边让幼儿感受音乐我边用一些绅士动作来让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第二遍感知音乐后,我出示《过新年》的图谱,里面有过新年的节奏图,我让幼儿边看节奏图谱边看着老师做出相应的动作节奏,这样幼儿又一次的感受音乐的节奏,完后,我带领着幼儿多次徒手练习这首《过新年》音乐的节奏,等幼儿都掌握边看节奏图谱边徒手打节奏后,我再让幼儿利用乐器打出相应的节奏。3、在节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那么,节奏活动更是让幼儿掌握节奏的活动。中班幼儿在这阶段应掌握二分、四分节奏,初步学习十六分节奏。我在我班上这个节奏活动过程中,我先出示了小鸡、小鸭、青蛙的节奏型图谱,我先用语言来引导幼儿,说“小鸡、小鸭、青蛙是怎么叫的”让幼儿来说,完后我再次用游戏口吻来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唱出这三种动物的叫声,然后再让幼儿多次练习边看节奏图谱边唱出出相应的节奏叫声。如小鸡:XXXX;小鸭:XXXXX;青蛙:XXXXXXX。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班的幼儿在节奏感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现在不会单单的只是用拍手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如:在我上唱歌课,让他们听老师唱歌时,他们会用一些肢体语言来为我打节奏,这就证明了他们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虽然这样的方法能让幼儿的节奏感的能力提高,但是教师还要对方法进一步的改变,多一些形式来提升幼儿的节奏感,而不是单一的,这样幼儿会更感兴趣,教师还有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和其它领域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各种方式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方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人质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些特点更突出。所以,幼儿在学习和感受节奏的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实际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而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幼儿踮着脚且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