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2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采集样本错误率采集者采集学校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作业本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克和千克的认识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这是克和千克认识的第一课时中的一道练习题。在这节课中,学生已经感知并认识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典型错题题目:判断: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棉花重。()错解:√◆原因分析受生活经验、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在孩子们的印象中,“铁”就是要比“棉花”重,即使它们之前质量的表述是一样的,也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判断。◆教学建议1.请生仔细读题,尝试分析:是谁和谁在比轻重?它们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同为一千克和一千克,有轻重吗?2.转换题中物体,尝试解决:一千克的油和一千克的水谁重?(由于油和水同为液体,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从此题中引申到错题中,一千克=一千克,明确质量相等的任何物体都是一样重的。)◆资源链接案例:生教生: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一样重记得小时候也曾遇到过这个题目:“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谁重?”“棉花。”天真的我脱口而出。今天,我又看见了如当年我一样天真的孩子。我出示的是一道判断题“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马上响起两种声音——“正确。”“错误。”喊“正确”的孩子一脸自信,喊“错误”的孩子一脸微笑。再仔细看一看,喊“正确”的孩子里有王*,喊“错误”的孩子里有范*,这俩人属于班上的活跃分子,好了,让这俩孩子辩论一下吧。范:你说1等于1吗?(边说还伸出一个手指)王:等于呀!范:你说1千克=1千克吗?王:等于呀!范:那不就对了吗?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一样重。王:不对,棉花那么一大堆,铁只有一小块,那怎么一样重呢?(其他孩子都在看他们俩人的好戏,也有孩子跃跃欲试,想来说服王玺鉴。范家良沉默了一会,说老师我还有办法说服他。)范:(举起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如果我的这本书是1千克,这个文具盒也是1千克,你说它们两个相不相等啊?王:相等啊!范:对了呀!他们的重量都是1千克,只不过是不同的物品罢了。1千克的棉花与1千克的铁就是一样重的呀!王:可是棉花还是多出那么多啊?(范*坐下了,看来他还是想了办法的,只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让王*醒悟。魏*举起了手,我把这个机会给了他)魏:我们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只需要知道它们的重量就可以了。现在它们的重量都是1千克,所以应该相等呀!王:(支支吾吾,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棉花那么多耶!魏:棉花是很轻的,也是很软的东西,铁是实心物体,所以小些,但是重量有那么多呀!王:(虽然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是没有心服)(伍*举起了手,看来他应该有办法让王*醒悟。)伍:我们这里比的是重量,只需要看它们的重量就行了。你说的棉花一大堆,那是棉花的体积,我们不是比的堆数大,而是比的重量。(我很欣慰伍*能用体积这个概念来解释,但很多孩子是不懂体积的意思的,所以他后来又说的是堆数大小,估计孩子们能听懂的。)王:哦,是这样的。一场精彩的辩论到此结束。我主动鼓起了掌,我说把掌声第一送给范*同学,能想出用文具盒和书的比较办法来解决问题,第二把掌声送给魏*,因为魏*愿意帮助同学并且知道铁是实心的物体,第三把掌声送给伍*,因为他也愿意帮助同学,并且数学知识如此丰富。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鼓掌完毕,我说我建议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王*同学,因为他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能在别人的帮助下修正自己的错误,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是很棒的。热烈的掌声再次在班上响起。最后我说记住今天班里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让我们明白——1千克棉花与1千克一样重。最后那句话是孩子们大声说出来的。听上去让我感觉分外有激情,分外悦耳!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采集样本错误率采集者采集学校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课堂作业本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克和千克的认识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这是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作为物体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但是现在的学生实际接触的并不多。◆典型错题题目:在()里填上“千克”或“克”。一包大米重5(),一瓶牛奶重500(),一只香蕉重150(),一只母鸡重2()。错解:一只母鸡重2(克)。◆原因分析作为物体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实际接触的并不多。而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学生未清晰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对克和千克的实际“大小”未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因此学生不能合适地选择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教学建议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借助了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课后让学生收集各种不类型的物品,亲自测量或是从物品的包装上找到物品的质量,并用手掂一掂。真正达到对不同质量的物品有感性的认识。◆资源链接物品测量登记表物品名称猜一猜物品质量测一测物品质量掂一掂的感觉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采集样本错误率采集者采集学校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课外练习题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克和千克的认识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谢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而此练习是在教学了新课后进行的练习,知道1克和1千克的概念,主要是让学生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能力。◆典型错题题目:在()里填上“千克”或“克”。一包大米重5(),一瓶牛奶重500(),一根香蕉重150(),一只母鸡重2()。错解:一包大米重5(克),一瓶牛奶重500(克),一根香蕉重150(千克),一只母鸡重2(千克)。◆原因分析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来称一称,学生并没有清晰的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对克和千克的实际“大小”并未形成鲜明的表象,因此学生还不能合适的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另外还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没有直接的接触和掂量。◆教学建议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我借助了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再次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的观念。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3.培养估测意识,我为学生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资源链接强化训练: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采集样本错误率采集者采集学校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期末综合性练习卷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问题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学生已经认识了克和千克的知识,并能判断一个物体的重量单位,之前的练习中,学生也知道了1个鸭蛋的重量大约是70克的知识。◆典型错题题目:五、判断2、1千克鸭蛋大约有15个。()错解:×◆原因分析1.现在的孩子对于这种生活味十足的判断题目缺乏切身的生活体验,很难进行一个理性的判断,就算做对的同学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蒙的。虽然,前面练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一个鸭蛋大约70克,但要根据这个信息算出1千克鸭蛋的个数也是很困难的,毕竟70×()≈1000这样的计算还没学过。2.教学时,老师对这种生活题涉及的不够多,举一反三的方法也没教给学生。3.虽然这样的考察旨在促发学生关注生活,但这样的考察并没有贴近教学实际,反而是在考察教师是否讲到过这样的题型。◆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知识来推理计算解决所遇到的生活问题。师:1千克鸭蛋应该是多少个呢?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你应该回忆一下我们已经知道的1个鸭蛋的重量。再根据1个鸭蛋大约70克的信息来算一算1千克的鸭蛋大约有几个?引导学生计算1000里面大约有几个70?师:你能在草稿纸上自己试着算一算1000里大约有几个70吗?学生独立完成,之后汇报校对。小结: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冷静的思考,根据已有的知识来仔细分析拓展:请你再思考一下如果鸭蛋比较大的话1千克大约有几个呢?◆资源链接根据生活经验填空:一个鸭蛋大约重70()7个鸭蛋大约重()克1千克大一点的鸭蛋大约()个,小一点的大约有()个。1千克大一点的鸡蛋大约()个,小一点的大约有()个。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采集样本错误率采集者采集学校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教科书第89页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运用克和千克知识解决问题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这是在学生学习克与千克的基础上,进行的解决问题练习,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涉及到单位的互换,乘加的计算等知识。学生才学会了克与千克的互化,一下子计算那么复杂的题,他们就不好理解,因此错误较高。◆典型错题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错解1:妈妈要付多少钱?2千克÷500克=44×2=8(元)错解2:妈妈要付多少钱?4×2=8(元)4×2=8(元)8+8=16(元)错解3:小红要付多少钱?2500克÷500克=55×3=15(元):小红要付多少钱?8+3=11(元)以上只是错解中的一部分,此题学生的错误可谓五花八门,问题与解答不相符的情况很多。◆原因分析1.书本中出现这道练习的本意是要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多以500克作为计量单位的情况,学会灵活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之前的教学中涉及到的只是1千克=1000克的概念,学生对500克的感知比较薄弱。2.这道题涉及到单位的互换,乘加的计算等知识,还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本身超出学生了的能力范围,因此学生错误才会高。◆教学建议1.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又归宿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课前调查,课中体验,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动手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逐步感知并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在课前调查中观察一般散装的物品是以500克还是1000克作为计量单位的。2.设计要坡度。这道题本身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可以先提一个问题“2千克苹果要多少元?”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进行统一单位名称的规定,告诉学生单位名称统一的好处,比如容易比对,考试时能及时发现错误。4.平时加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力求问答一致。◆资源链接推荐文章《东西南北教育视察》2010,9“小学数学中单位换算的“规范”性”。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