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证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证据、理论逻辑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时间:2014-04-17稿件来源:《经济学动态》内容提要:本文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明确中等收入水平的划分,从增速下滑、收敛乏力和增长分化等角度,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不同界定及其争议;归纳人口结构、资本形成、技术进步、宏观经济政策、外部环境等因素对陷阱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制度层面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思路;揭示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事实与理论逻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国际比较理论逻辑中国经济一、引言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直被视为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构变化与能力提升的连续过程,所以,在实现了罗斯托意义上的经济起飞或进入库兹涅茨意义上的现代经济增长之后,某一特定的发展阶段或发展水平所面临的特殊的发展困境,并未受到特别的关注。如何摆脱贫困陷阱,实现经济起飞,是发展经济学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但是,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即使实现经济起飞,发展中国家仍有可能遭遇重要的挑战。在中短期实现经济增长的加速并非难事,偶然性的有利的外部冲击或贸易条件的改善,都可以实现这种加速,但困难之处在于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并最终实现向发达经济体的收敛(Haus-mannetal,2005)。实际上,自1950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全球只有13个国家能够将7%或者更快的经济增速保持到25年或更长的时间,从而在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状况大幅改善的同时,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长和发展委员会,2008)。即使那些曾经在较长时期保持较快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也仅有东亚等少数经济体跨越高等收入的门槛,顺利“毕业”成为发达经济体。而以拉美和东南亚为代表的一些经济体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遭遇了各种经济社会困境,导致经济增速下滑乃至衰退,长期囿于中等收入水平,难以跨越高收入门槛,这引发了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Gill&Kharas(2007)在世界银行一部题名为《东亚复兴》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提示已经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东亚地区面临的特殊挑战及应对之策。这引发了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成因和对策的广泛讨论,但尚未形成一致的共识,甚至对于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存在也有争论。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通过国别研究和跨国比较,归纳中等收入经济体发展的经验事实,为相关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做经验上的准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的相关性显而易见。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中国自1998年由低收入经济体转为中低收入经济体,2010年又进一步跃升到中高收入组别,目前与高收入门槛尚有一半的距离。与此同时,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经济走势不仅关系中国十数亿人福祉,而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国外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献,无论国别研究还是跨国比较,均特别注重中国因素,而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也呈爆发式的增长。②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呈持续下滑的走势,2013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仅为7.6%,增速仅为危机之前2007年的一半。这进一步激发了学者们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使得欧美和日本等传统发达国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历史性的下降。但是,新兴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可能遭遇的特殊困难与挑战,在此前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并未得到特别的关注,更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现有研究成果形式大多是研究报告或工作论文,以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的经验事实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梳理有关国家的发展经验,归纳程式化事实,对经验事实进行初步的解释,进而形成可以检验的竞争性理论,中等收入陷阱研究也在遵循相似的理论范式发展逻辑。二、经验事实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研究,首先需要明确中等收入以及陷阱的界定。中等收入的界定需要进行跨国数据的比较和分组,经常使用的数据库包括世界银行数据库(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WDI,2013)、宾州大学世界表(PennWorldTable,PWT,2013)和麦迪森世界经济历史统计(Maddi-son,2003;Bolt&Zanden,2013)。为比较各国收入水平,需要采用汇率法或购买力平价法将各国货币转换为统一的单位。PWT(2013)和Maddison(2003)均采用购买力平价法,WDI(2013)两种方法的数据均提供,但在划分各国收入水平时采用AtlasMethod汇率法。(一)中等收入的界定收入水平分组的方法包括绝对法和相对法。绝对法按照人均收入的绝对水平划定不同分组的门槛。世界银行采用这一分组方法,各分组的门槛值保持不变,仅根据物价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例如,2012年低收入水平和高收入水平的门槛值分别为1035美元和12615美元,而在1987年这两个门槛值分别为480美元和6000美元。图1列出中国、东南亚与南美主要中等收入国家25年来人均国民收入与世界银行界定的高收入门槛的比值的变化。中国与高收入门槛的距离迅速缩小,但仍有超过一半的差距。东南亚和拉美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这些国家向高收入门槛收敛的速度缓慢,并伴随着阶段性的停滞和反复。在1987至2005年的18年中,平均而言,南美四国人均收入与高收入门槛的比值仅分别提高5.9个百分点,东南亚四国也仅提高了7.2个百分点。东南亚和南美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和危机,直至2005年左右才逐渐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此后,其他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能源、矿产以及其他初级产品的需求大幅扩张,带动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迅速缩小了与高收入门槛的差距(Lin,2012)。但这一趋势是否能够继续,尚有待观察。相对法按照各经济体人均收入的相对水平确定分组。分组的标准或者以某些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或OECD国家为参照对象,以其收入水平的15%-55%或15%-60%作为中等收入的门槛;或者将所有经济体视为一个整体,以其作为参考对象,如将所有经济体四等分,以中间的两组分别作为中低收入经济体和中高收入经济体。相对法以相对收入水平作为分组的依据,确定分组标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且具有鲜明的赶超或收敛的含义。由于长期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处于世界经济的前沿,美国经常被作为衡量赶超或收敛绩效的标准。图2列出中国、东南亚与南美主要中等收入国家自1950年以来人均GDP与美国的比值变化。在发展中经济体努力实现赶超的同时,发达经济体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按照相对收入水平来衡量中等收入经济体与高收入门槛的差距,追赶的步伐沉重而缓慢。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人均GDP与美国相比,没有明显的收敛趋势,但在此后的30年中,中国将这一比值成功从5%提升至20%。在1960-2010年的50年间,平均而言,东南亚四国人均GDP与美国的比值从11.41%提升至15.84%,南美四国从19.95%提升至25.18%。如果分国别来看,与50年前相比,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哥伦比亚与美国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所增加。显然,按照此前长期的平均增长速度计算,如果以达到美国收入水平的一定比例(55%或60%)作为“毕业”的标志,即使有这种可能,也将会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无论按照绝对法还是相对法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组,都缺乏坚实的理论依据,具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更多是根据经验性的和探索性的“拇指法则”。因此,在实证研究中,一方面需要测试不同分类标准对估算结果的影响,以判断估算结果的稳健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比较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的结果,尽可能选择使分类结果相同或相近的标准,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议。(二)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及其争议按照经济学以及经济发展理论的传统,陷阱被认为是一种超稳定均衡的经济状态(蔡昉,2011)。因此,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中等收入经济体面临超乎寻常的困难,即使由于暂时的或偶然的因素使其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从长期来看,也会被制约因素所抵消,重新回到原来的收入水平上,或者不能实现向高收入经济体的收敛。有关的实证研究,进一步从经济增速下滑、赶超或收敛乏力以及经济增长的分化等三个方面对中等收入陷阱作出更为准确的界定。1.增速下滑。从低收入经济体顺利跃升至中等收入经济体,表明这些经济体曾经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但是困于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这些经济体难以保持之前快速增长的势头,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因此,中等收入陷阱可以从经济增速下滑的角度予以界定。Eichengreenetal(2011,2013)借鉴Hausmannetal(2005)的方法,⑧考察了1956年以来经济增速显著持续下滑的案例,发现平均而言,人均GDP达到16740美元时,经济增速将从5.6%下降至2.1%,此后的研究又进一步说明,增速下滑集中发生在1-1.1万美元和1.5-1.6万美元两个区间,这意味着中等收入经济体有可能遭遇的困难比原来预计的更大。另外一种可选择的方法则是基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假说,即各经济体最终收敛于由技术进步率、储蓄率、人口增速等因素所决定的稳定状态,人均收入水平偏离稳定状态或技术前沿越远,可以实现的经济增速越快。中等收入陷阱由此可以界定为经济增速突然、持续并且显著地偏离预期的增长路径。Aiyaretal(2013)的研究表明,⑨即使按照不同的收入水平分组标准,中等收入国家出现经济增速下滑的概率均显著高于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以经济增速下滑来界定中等收入陷阱,存在以下争议,一是界定增速下滑的具体幅度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且即使增速下滑相同的幅度,对不同的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11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结构调整会使得潜在的经济增速出现趋势性的下降,这种下降不应联系到经济危机或衰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国家的就业逐渐向服务业集中。高就业比值、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第三产业的扩张将会降低经济增速(袁富华,2012)。这种与经济发展和结构变迁相伴而来的经济增速下滑,显然并不意味着中等收入陷阱。2.收敛乏力。第二类方法也是从收敛的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界定,是指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长期在本收入组徘徊,难以跨越高收入门槛,收入水平也不能尽快地向高收入经济体收敛。中等收入经济体水平收敛到高收入经济体的时间可以由公式1来表示,其中T为收敛所需时间,R为收入水平的差距,gM和gH分别为中等收入经济体和高收入经济体的长期平均增速。与gH相比,当gM过低时,就会使得T过长,从而使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T=lnR/ln(1+gM1+gH)(1)Felipeetal(2012)考察了从中低收入水平和中高收入水平顺利毕业的那些经济体,并将其跨越中高收入门槛和高收入门槛所用时间的中值,作为判断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如果某一经济体停滞在中低收入组中的时间超过了28年,或者停滞在中高收入组的时间超过了14年,就被认为分别陷入了中低收入陷阱和中高收入陷阱。根据作者设定的从中低收入门槛至中高收入门槛的距离以及从中高收入门槛至高收入门槛的距离,可以计算出若要顺利摆脱中低收入陷阱和中高收入陷阱,其经济增速分别不能低于4.7%和3.5%。Im&Rosenblatt(2013)的研究发现,中等收入国家收入水平向高收入国家的收敛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也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世界上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和中等收入国家中,?12根据这些国家与美国或OECD国家收入水平目前的差距,并假定未来美国和OECD国家年均增速为1.8%,而这些中等收入国家可以保持过去30年来平均的增长速度,那么这些国家不可能在50年内实现赶超,只有中国是唯一的例外。Robertsonetal(2013)分析了中等收入经济体与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均收入之比的长期变化趋势,如果这一比值长期趋于平稳,且使得这一经济体仍处于中等收入水平中,则可以认为该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按照这一定义,中等收入陷阱是指那些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