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本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药基本知识一、中药基本概念1.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应用形式的药物。2.草药系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3.中草药:实则是指中药和草药的混称。草药、中草药与中药、本草没有质的区别,为避免混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的概念中。4.中药材是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作用: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处方煎服,或磨成细粉服用或调敷外用,供中药企业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5.中药饮片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经净选,切片或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具有一定规格的制成品。最初,饮片是指取药材切片作煎汤饮用之义。6.民族药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物,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如藏药、蒙药、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7.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二、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与贮藏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采收对野生动、植物来说,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一)产地1.道地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是指某一特定产区出产的质量优秀,疗效显著,历史悠久的药材。)2.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3.道地药材的分类1)川药类分布于四川、重庆川贝、川芎、川乌、川木香、川牛膝、干姜、丹参、花椒、附子、郁金2)广药类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广巴戟、广豆根、广陈皮、广藿香、广金钱草、穿心莲、石决明、益智仁等3)云药类分布于云南的道地药材云三七、云木香、云茯苓、木蝴蝶、重楼4)贵药类分布于贵州天麻、杜仲、吴茱萸、天冬、白及、石斛5)怀药类分布于河南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金银花、全蝎、何首乌6)浙药类分布于浙江白术、白芍、麦冬、浙贝母、山茱萸7)关药分布于东北三省人参、五味子、鹿茸、关黄柏、升麻、防风、桔梗、细辛8)北药类分布于河北、山东、山西党参、黄芩、黄芪、甘草、北沙参、远志、阿胶、板蓝根、知母、西洋参9)西药类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大黄、当归、枸杞、牛黄、秦皮、银柴胡、藁本10)南药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牡丹皮、蕲蛇、蟾酥、土鳖虫、大青叶、天花粉11)蒙药类分布于内蒙甘草、冬葵果、赤芍、苦杏仁、郁李仁、锁阳、黄芪、麻黄12)维药类分布于新疆伊贝母、阿魏、罗布麻叶、雪莲、紫草、锁阳13)藏药类分布于西藏手掌参、甘松、胡黄连、藏茴香、雪莲花、红景天、冬虫夏草、麝香(二)采集1.植物类药材的采收(1)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或刚开花时采收。如荆芥、益母草、紫苏等--割取植物地上部分;车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带根全草入药,需连根拔起全株;夜交藤、忍冬藤等--茎叶同时入药的藤本植物,应在生长旺盛时割取;夏枯草、薄荷等――须用带叶花梢的更需适时采收。(2)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此时正当植物生长茂盛的阶段,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大青叶、荷叶、枇杷叶等。有些特定的品种,如霜桑叶,须在深秋初冬经霜后采集。(3)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由于花多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采摘,采摘时间很重要。若采收过迟,则易致花瓣脱落或变色,气味散失,影响质量,如菊花、旋覆花。有些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金银花、槐花、辛夷;红花则宜于花冠由黄色变橙红色时采集。(4)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马兜铃。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以种子入药的:①如同一果序的果实成熟期相近,可割取整个果序,悬挂在干燥通风处,以待果实全部成熟后进行脱粒;②若同一果序的果实次第成熟,则应分次摘取成熟果实;③有些干果成熟后很快脱落,或果壳裂开,种子散失,如茴香、白豆蔻、牵牛子等,最好在开始成熟时采取;④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女贞子,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好。(5)根和根茎类: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也有少数例外的,如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季采收为宜。(6)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此时植物生长旺盛,不仅质量较佳,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应尽量避免伐树取皮或环剥树皮等简单方法,以保护药源。至于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相似,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集。2.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如桑螵蛸、蜂巢应在秋季卵鞘、蜂巢形成后采集,并用开水煮烫以杀死虫卵,以免来年开春孵化成虫;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质佳;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如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3.矿物类药物的采收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三)中药的贮藏1.中药材及饮片商品贮存中常见的变质现象(1)虫蛀被仓虫蛀蚀的现象易被虫蛀的中药有白芷、北沙参、党参、前胡、大黄、川芎、婆罗子等(2)发霉药品受潮后,在表面或内部有霉菌生长引起的霉败现象易发霉的药品有马齿苋、车前草、陈皮、川牛膝、独活、紫菀等(3)泛油又称走油指药品受潮或受热变软或黏结而呈现油状物质外溢的现象。易泛油的中药有丁香、当归、桃仁、杏仁、柏子仁、牛膝、天冬、麦冬、熟地黄、黄精等。(4)变色指药品固有色泽的改变易变色的中药有白芷、山药、泽泻、天花粉、黄芪、黄柏、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5)气味散失易气味散失的中药有肉桂、沉香、砂仁、豆蔻等(6)风化潮解结晶性药品因受风吹、潮湿空气或高温影响,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粉末的现象称风化,逐渐溶解成液体或表面潮湿的现象称为潮解。易风化的中药有胆矾、芒硝、硼砂等。易潮解的有芒硝、盐附子、盐苁蓉(7)腐烂最易腐烂的中药有鲜生地、鲜生姜、鲜石斛、鲜芦根(8)粘结融化指胶类或树脂类药材,因受高温或高或者高湿影响,而发生粘连结块或融化变质现象。最易粘连结融化的中药有乳香、没药、芦荟、阿魏、鹿角胶、龟甲胶等。2.引起中药商品变质的主要原因(1)温度外界气温对中药商品内在成分和外观形态影响很大。如柏子仁在30度左右易泛油,一般中药商品在气温15-40度易生虫发霉。所以控制仓储地温度或进行低温保存是较好的养护方法。(2)湿度一般库房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药品不易变质。(3)空气氧气和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会加速中药中某些化学成分的氧化、还原、缩合、聚合等理化反应。降氧和真空贮存是保管养护的科学方法(4)日光会引起药品泛油、变色等变质现象,避光保存是药品养护的传统方法之一(5)虫、霉的污染3.中药材及饮片商品贮藏养护方法(1)清洁养护法打扫、清洁、消毒(2)物理养护法中药饮片商品的含水量(安全水分)应控制在7%-13%,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干燥法(包括日晒、烘烤、热蒸、红外线及微波干燥法等)、吸潮法(常用的吸潮剂有生石灰、木炭、无水氧化钙、碳酸钙和硅胶等)、低温法(包括冰箱、冰柜、冷藏柜、冷库)和真空法。(3)对抗养护法利用中药商品之间特殊的对抗特性来养护药品。常用的对抗及有花椒、荜澄茄、白酒、医用酒精等。比如,取鹿茸装入盒子里,盒子底铺一层花椒,封好盖存放。这样保管的鹿茸不会生虫,不变颜色。如一定量的白酒或医用酒精与枸杞、大枣等同贮,可防止枸杞、大枣变色、生虫。(4)气调养护法利用一定的设备,在密封的条件下,降低贮存环境空气中氧的浓度,增加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氮气等)的浓度。(5)化学养护法常用的杀虫剂有氯化苦、磷化铝等。(6)双低养护法化学养护与气调养护法结合。(7)生物养护法三、中药的炮制炮制: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一)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巴豆泻下作用剧烈,宜压油取霜用。2、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1)添加辅料的目的:主要用于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对于液体辅料尤其如此。蜜炙百部、紫菀-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炒川芎、当归-能增强温经活血作用;醋炒玄胡、香附-能增强止痛作用;姜汁炙川连、竹茹-能增强止呕作用;牛胆汁制南星-能增强熄风止痉作用。(2)不加辅料的其他炮制方法,也能增强药物的作用。如明矾煅为枯矾,可增强燥湿、收敛作用;槐花炒制,能增强止血作用。3.改变药物的性能,扩大应用范围生地黄-甘苦寒之品,长于清热凉血;熟地黄-其性微温,而以补血见长;生姜煨熟-减其发散力,增强温中之效;生何首乌-补益力弱,泻下通便;制何首乌-失去泻下作用而专补肝肾等。4.干燥药材或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利于贮藏药材经晒干、阴干、烘干、炒制等炮制加热处理,使之干燥,并使所含酶类失去活性,防止霉变,便于保存,久不变质。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质量和用量准确6.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二)炮制的方法1.修治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为进一步的加工贮存、调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2.水制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3.火制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4.水火共制这类炮制方法是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药物还必须加入其他辅料进行炮制。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5.其他制法(1)制霜(2)发酵(3)发芽(4)精制(5)药拌四、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1.四气的含义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此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2.五味的含义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药味。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①辛:能散、能行、(能润),有发散、行气行血、润养作用。发散--外感表证(薄荷);行气--气滞证(橘皮);活血--血瘀证(川芎);润养--润肺(款冬花)、滋肾(菟丝子)开窍--闭证,湿浊证(麝香)。②甘: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和中和药、缓急作用。补益--虚证(人参);调和药性--用在复方中(甘草);缓和毒性--配有毒药物(大枣);缓急止痛--拘急疼痛证(芍药)。③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收敛固涩--滑脱不禁证(五味子)生津止渴--津伤口渴(乌梅)。(附: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相似)④苦:能泄、能燥、能坚,泄--有清泄,降泄,通泄,燥湿,坚阴作用。清泄火热--火热证(栀子);降泄气逆--气逆证(杏仁);通泄大便--便秘证(大黄);燥湿--寒湿证(苍术);--湿热证(黄连);泻火坚阴--阴虚火旺证(黄柏)⑤咸:能软、能下,有软坚和泻下作用。软坚散结--瘰疬,瘿瘤(海藻);泻下通便-便秘证(芒硝)。另咸味尚有引药入肾和补肾作用;催吐作用,如盐汤探吐。⑥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淡渗利水--水肿、小便不利(茯苓)3.升降浮沉的含义升降浮沉反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