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总论一.名词解释:中药: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学:它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等只是的一门学科。本草:即为中药。饮片:系指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道地药材:(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炮制:(炮灸,修事,修治)指中药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中医药理论,辨证论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煨: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法。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炒拌,使液体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常用于矿物类贝壳类)淬:将药物煅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二.何谓四性?其临床意义有哪些?即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四气的阴阳含义,寒凉为阴,温热为阳。三.简述五味的基本作用及其各自的适应证甘:能补补益—虚证辛:能散发散—表证能和调和药性,缓和药物毒烈之性能行行气—气滞证调和药味活血—血瘀证不通则痛能缓缓急止痛—挛急性疼痛-虚性的痛,失于营养的痛苦:能泄通泄--泻下攻积咸:能软软坚散结—瘿瘤,瘰疬降泄—降逆脾气能下润燥通便清泄—清热泻火酸:能敛收敛固涩—正虚滑脱证能燥燥湿—湿证能生津液能坚坚固阴液,泻火存阴四.何谓升降浮沉?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概念:升降沉浮是表示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升—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影响因素:受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炮制,配伍等因素影响。五.何谓归经?归经的依据是什么?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症为依据,经过长时间临床实践,从药物的疗效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药理论。六.中药的配伍“七情”有哪些基本内容?它们对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单行: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各自单独取用,互不影响临床效应的两味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相须:两药在某方面具有特殊协同作用,一方需求另一方,或互相需求以增强某种治疗效应的配伍关系。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可增强主药某方面治疗效应。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降低或消除。相杀:一种药物能够降低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七.用药禁忌包括那几个方面?简述“十八反”、“十九畏”的具体内容。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用药禁忌、妊娠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娄贝蔹芨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八.简述毒性的含义。中药中毒的常见原因有哪些?运用有毒中药应注意那些问题?含义:古代——一切药物的总称。现代——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中药中毒的常见原因:剂量过大;误服伪品;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九.何谓炮制?炮制的目有哪些?含义:中药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目的: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十.炮制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常用炙法的种类及其作用。修治(纯净,粉碎,切制),水制(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火制(炒/清炒、加货炒,炙,煅,煨),水火共制(煮,蒸,炖,燀,淬),其他(制霜,发酵,发芽,精制,药拌)蜜灸:增强补益、润燥作用。醋灸:能引药入肝,增强止痛及减毒作用。酒灸:增强活血通经,或引药上行作用。姜灸:增强止呕作用。盐水灸:能引药入肾经,增强滋阴泻火作用。十一.秦汉时期至清代各有哪些代表性本草专著?并简述其作者和主要内容特点?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非一时一人之作内容特点:《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该书在内容上①首创三品分类法,即按药物功效的不同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②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等。③所载药物大多朴实有验,至今仍然习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内容特点:①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汉魏以来名医的用药经验,载药数量较《神农本草经》有了成倍的增长。②在药物分类方面,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③首创诸病通用药。④对药物的形态、性味、产地、采制、剂量、真伪鉴别等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⑤考订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并规定了汤、酒、膏、丸等剂型的制作规范。隋唐时期——《新修本草》由长孙无忌、李绩领衔,苏敬负责编修,23人参加撰写。主要内容特点:①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844种。②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③在保持《神农本草经》原文的基础上,补充修订古书。④内容丰富,既收集了外来药,又增加了民间经验用药。宋、金元时期——《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又称《证类本草》唐慎微主要内容特点:①每药附有图谱,方药兼收,图文并重。②保存了民间用药的丰富经验。③每药附以制法,为后世提供了药物炮制资料。④广泛引证,切合实际,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在本草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主要内容特点:①收载了一些民间药物和外来药物,大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②全面总结了明以前药性理论内容,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③百病主治药部分,为药物按功效主治病证分类的楷模。④药物分类方法先进,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下列目,纲目清晰。⑤药物记载内容精详,突出了辨证用药的中医理法特色。⑥对历代诸家本草取其精华,纠其谬误。⑦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且广泛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范围,是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范本。17世纪流传到国外,是世界上有名的药学文献。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主要内容特点:①收载药物921种,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②增收了大量的民间草药和外来药,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③对《本草纲目》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解表药发散风寒一.何谓解表药?解表药分为哪几类?其作用特点和适应证有什么不同?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分类:根据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辛以发散、温可驱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征。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症、咳喘以及水肿。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症。二.麻黄可治疗哪些病证?为什么?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表实证、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以及风水水肿。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胸闷的要药。治疗实邪束肺的各种胸闷喘咳。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用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三.对比麻黄与桂枝在性能、功效和主治方面的异同相同点:麻黄与桂枝均辛温,归肺、膀胱经,皆能发汗解表。同可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症,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点: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无汗的表实证。麻黄又善于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因此可以治疗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风水水肿。桂枝又归心经,辛甘温煦,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故外感风寒者,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还是有汗的表虚证,以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桂枝又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因此可以治疗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等证。四.白芷、紫苏叶、生姜、荆芥所治疗的表证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紫苏叶: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嗽痰多者较为适宜。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又能行气和胃,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生姜: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白芷: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通鼻窍见长。荆芥: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辛散气香,长于发散解表,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五.紫苏、生姜均可治疗呕吐,如何区别应用?紫苏:可用治脾胃气滞,胸脘满闷的恶心呕吐以及妊娠胎气上逆所致胸闷呕吐。生姜:善于温中止呕,可治脾胃寒证所致的呕吐,也可治疗痰饮呕吐。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六.对比荆芥与防风的功效异同。二者均能解表祛风治疗皮肤瘙痒。荆芥:透疹,消疮(多种出血症)防风:胜湿止痛,治疗风湿痹痛,止痉。七.羌活、白芷、蔓荆子均可治疗头痛,如何区别应用?羌活和白芷均为发散风寒药,而羌活有较强的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故外感风寒夹湿所致头痛项强尤为适宜;白芷辛散温通,长于止痛,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风寒所致阳明经头额疼痛者较为适宜,白芷又可燥湿,故风寒夹湿所指的头疼项强亦可使用。蔓荆子为发散风热药,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故风热感冒所致头昏头痛者较为多用。发散风热一.对比薄荷与牛蒡子、桑叶与菊花在功效和应用方面的异同。①相同点:二者均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不同点:薄荷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且发热无汗者首选,且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适宜,同时牛蒡子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②相同点:二者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肝阳上亢,头晕目眩;风热上攻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证等。不同点: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可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粘稠,或干咳少痰;血热妄行的咳血、吐血衄血等证。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可用于疮痈肿毒。二.简述柴胡的功效和适应证。功效:疏散退热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