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辛亥革命(三)酝酿政治:民族危机,内忧外患;(列强加紧对华控制、掠夺;清政府发动卖国)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1905年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军事: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鼓舞了士气,加速了革命进程(黄花岗起义)偶然性: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四)经过:①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三镇光复→湖北将政府→各省独立②革命高潮: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2月12人清帝退位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3月颁布《中华民族临时约法》《中华民族临时约法》:内容(略)及其分析:效仿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体,实行责任内阁制,是为了限制袁世凯,防止专政独裁体现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③结果: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原因:A、外因: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这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B、内因:革命队伍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C、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D、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五)评价:积极意义①性质上,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②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经济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完成革命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三、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五四运动:条件:①国际:一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政治:北洋军阀混战、专制、卖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经济、阶级: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得到发展,产业工人队伍迅速壮大14思想:新文化运动起到解放思想作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经过:运动的主力:学生→工人运动的中心:北京→上海结果:取得初步胜利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意义:五四运动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组织基础: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一大”: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②重要内容:通过党纲、确定党名、党的奋斗目标、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历史意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内容,1922年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3、国民大革命(1924年——1927年)(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①国民党是当时比较革命的政党;②工人阶级尚未真正强大;共产国际的建议;③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感到必要。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三、北伐战争条件: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政府成立:1925年在广州组织国民革命军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打击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三派势力主要成果: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意义: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四、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5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A、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超过了革命力量;B、革命阵营内部也发生危机②主观原因:A、中共缺乏经验;B、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五、经验教训:①要取得革命胜利,中共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②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③无产阶级必须充分发动劳动群众意义:国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1、国共十年对峙(1)南昌起义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准备:中共掌握了武装力量经过:192年8月1日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创建了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土地革命①土地革命的方针的确定:1927年汉口“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②革命道路的开辟:1927年毛泽东秋收起义失败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③土地革命的开展:在革命根据地,中共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④政权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会议全国代表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结:①革命政策转变:革命道路由原来在中心城市革命起义转变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②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3)红军长征(革命中心的转移:江西瑞金转为陕西延安)背景:1930年——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原因: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党中央出现“左倾”领导经过:1934年——1936年: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5年遵义会议的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16(2)解放战争(1946年——1949年)4、重庆谈判1945年原因:①美国为了自身战备利益,扶蒋反共②国民党内战准备未完成③中共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结果:签订了《双十协定》5、政协会议1946年重庆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6、内战:1946年6月——1949年经过:国民党先是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①1947年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改革②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标志:1947年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③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胜利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①国内:结束了中国近百年了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②国际: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③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小结知识点(1)中共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后由城市转农村1949年西柏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有农村转入城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2)中共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重大会议(1921年——1949年10月)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党成立上海确定党的中心工作1922年中共二大上海确定党的最高和最低革命纲领1927年八七会议汉口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洛川会议确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945年中共七大延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当地指导思想1949年西柏坡会议由农村转入城市、确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总任务17(3)中共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及革命实践活动1840年——1927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义和团运动(主要反帝)、天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反封建)辛亥革命(主要反封建)、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国民大革命(反帝反封建)1927年——1937年中共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国共十年对峙1937年——1945年中日民族矛盾抗日战争1946年——1949年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解放战争4、统一战线问题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927年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945年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爱国统一战线1949年至今广泛的民众基础5、革命时期,中共所领导的地区名称及军队名称1927年——193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1945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革命军1946年——1949年解放区解放军6、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因为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都曾经探索过不同的救国救民道路。其失败的结果决定了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①农民阶级领导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结果都是失败,说明农民阶级因为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②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戊戍变法,结果是失败,说明资产阶级用改良手段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③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7、中国社会性质的变迁:1840年以前封建国家1840年——1949年9月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新民主主义国家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至今社会主义国家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18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总的来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文革爆发前(1949年——1966年)初步建立和发展第二阶段: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民主法治遭受严重破坏甚至中断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8年以来)民主政治不如制度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成立(1)历史条件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政治上: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被推翻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49年西柏坡A、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B、中心工作:恢复和发展生产C、基本政策:革命胜利后中共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政策D、总任务: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2)准备:1949年9月北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代行人大职权(3)会议内容:①确定国旗、国歌、国名和国徽②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③《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④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4)成立——开国大典(5)意义:国内: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新中国建设奠定基石;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2、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的确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一届人大)背景: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奠定了经济基础B、地方各级人大的召开为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意义:A、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B、标志着中国的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②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A、内容:①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运作原则“民主集中制”②19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B、《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C、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意义: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协制度(基本政治制度)①初步建立: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②性质变化:1949年——1954年是国家的权力机构,1954年后性质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