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一、知识构建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__征收赋税。“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数收税②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影响: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2、汉朝:编户制度①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________(称为编户),实行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度。当时农民的负担有:___________(土地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影响: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编户齐民赋税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3、隋唐:租庸调制①原因:a.吸取隋亡教训;b.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当务之急。②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③指导思想:轻徭薄赋④内容: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________,叫做“租”b.缴纳定量的____________,叫做“调”c.不去服役,可用_________________,叫做“庸”⑤作用: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证,府兵制巩固,国家富强起来4、唐中后期两税法①原因:a.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________和________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b.为解决________________,实行两税法实行:780年___________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②内容:a.每户按________交纳________,按________交纳________,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b.一年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次纳税2③作用:a.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c.扩大了税源,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d.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④局限:a.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b.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政府征收额外杂税,农民负担沉重c.不可能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⑤地位: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基础。5、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①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__________,雇人服役作用: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②方田均税法内容:政府重新___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收取赋税作用:使官僚地主无法逃避赋税同,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③实质: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6、明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1581年)①背景:a.明朝中期,农民赋税负担过重,阶级矛盾尖锐,国家财政困难;b.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③内容: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a.___________——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________b.___________——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7、清: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①措施:a.1712年,规定以康熙_________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雍正帝推行“___________”,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______________。②影响: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二、视角创新31、以税种来分类:①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有: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初税亩、相地而衰征、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③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2、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认识①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1)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以唐朝两税法为主要标志。(2)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以实物为主逐步向以货币为主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主要标志。(3)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期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②如何看待封建统治者减轻对农民的赋税剥削:封建统治者在一定历史时期相对减轻对农民的赋税剥削,完全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将来加重剥削。一般来说,一个新的王朝在建立之初,由于刚经过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或长期战乱的破坏,社会比较贫困,统治者吸取前朝覆亡教训,采取一些比较舒缓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一旦社会经济得到恢复,财富有所增加,统治阶级就会重新加重对人民的盘剥。三、专题演练(一)选择题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生了多次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据此回答1~4题。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实质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2、两税法与以前的赋税制度相比,进步之处体现在①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②税源扩大,农民的赋税负担有所减轻③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3、唐代实施的“纳绢代役”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共同原因是A.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C.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D.减轻了农民的负担4、清朝康熙帝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唯频减赋。”其具体做法是A.“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B.“滋生人丁,永不加赋”4C.“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D.“以田载丁”“丁从地起”生产工具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据此回答5~6题。5、从下图可以得出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正确信息是①已经使用铁农具②牛耕逐步推广③农具种类增加④冶铁业发展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6、“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和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最主要的一种原料。”以下哪一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A.促进了牛耕技术的推广B.推动了水利的兴修C.出现了著名的冶铁中心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出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以精细作为特色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据此回答7~9题。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突出表现在①分封制的大力推行②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③井田制的逐步瓦解④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产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我国经济重心仍在北方②江南得到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③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④北方城市经济的发展高于南方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9、观察下面《清代前中期人口统计比较示意图》。出现图中局面的原因是①统治者调整赋役政策②粮食总量的大幅增加③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④国外高产农作物的引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古代不断进行统治政策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下列各项中,内容涉及土地所有权关系调整的有①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②隋唐的租庸调制度③隋唐实行均田制④康熙皇帝实行更名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512、我国古代有利于农业商品化的赋税制度是A.初税亩B.两税法C.方田均税法D.一条鞭法13、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导致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有①国外高产农作物引进推广②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③国家新的赋税制度的实施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4、与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相比,唐朝中期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特点是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B.依据资产和田亩多寡收税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农民的赋役负担有所减轻15、明朝后期一条鞭法和清朝前期摊丁入亩制度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以货币形式征收租税B.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人头税C.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6、纵观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史,可知其演变的基本趋势有①赋税制度随土地制度的变革而演变②赋税种类由繁多逐渐减少③征税标准由计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过渡④赋税形式由实物逐渐向货币形式演变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C.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向货币形态转变18、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说明①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驰②简化了征税手续,将徭役、丁税和土地税合并③人头税废除,有利于人口增长④小土地所有者负担加重,农民大量破产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19、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提高D.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发展生产20、方田均税法和一条鞭法当时都遭到大地主反对,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税法A.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B.只征收实物C.按田亩多少征税D.必须把实物变卖成银两交纳21、下列有关土地的规定,按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清丈田亩,按多少与贫瘠征税”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③“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④“已垦荒田归民所有,免三年赋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6(二)综合题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材料二(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均摘自《汉书·食货志》材料三1729年,雍正帝指出:“向来开垦之弊,自州县以至督抚俱需索陋规,致垦荒之费浮于买价,百姓畏缩不前,往往膏腴荒弃,嗣后各省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地方官不得勒索,胥吏亦不得阻挠。”——《世宗宪皇帝圣训》卷二五材料四1735年,雍正帝下令指出:“各省开辟荒地……其中多有未实,或由督抚欲以广垦见长,或由地方有司欲以开科之多迎合上司之意,而其实并未开垦,不过将开科钱粮飞洒于见在地亩之中,名为开垦,实则加赋,非徒无益于地方,并贻害于百姓也。”——《皇清文献通考》卷4回答:(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