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滨中学问题教学高二历史教案1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简述柏拉图生平和《理想国》。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及其对真理的追求。认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分层次问题学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兄弟排行第二,春秋后期鲁国人。享年72岁。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早年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周易》,《春秋》。二、基本思想主张1、“仁”的思想——仁者爱人①含义:“爱人”[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②方法:“忠恕”之道“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2、“礼”的思想——克己复礼①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②礼的实践方法:“克己复礼”,“正名”(正名:指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③“礼”的主要内容:尊尊与亲亲a、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b、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仁和礼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何?”3、中庸之道——实现仁的方法a、中庸的含义: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②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b、中庸与仁礼的关系:①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4、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①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②教育对象: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使文化教育下移。③教学实践: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教学方法:善于“因材施教”⑤学习方法: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⑥培养目标: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三、政治主张:1、实行“德治”,他说“苛政猛于虎”;2、统治者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具有高度道德修养的人,这种人首先要恪守他的政治伦理与理想,见利思义,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次应遵循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只有这种人才有资格出任为王,才会施行仁政,建立事功。“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才的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3、孔子的民本思想对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地位: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江苏省海滨中学问题教学高二历史教案2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2、影响:孔子是一个大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还是古代大教育家,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万世师表”。他的为人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孔子在亚洲(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和世界(西方)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古希腊的先哲一、柏拉图1)政治活动1.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于雅典附近的伊齐那岛的贵族家庭,受教苏格拉底研究哲学。2.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离开雅典,开始了长达12年的游历生活。他曾三次到敍拉古,企图在此实现他的“哲学家王”的政治理想,未能成功,40岁时返回雅典,创办阿卡德米学园,收徒讲学,希望通过他们间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教亚里士多德。3.主要著作《理想国》(又译《国家篇》)。2)政治理想——《理想国》(1)、观点:a、理想国家:护国者(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智慧之德”卫国者(武士)—对外御敌,对内保民“勇敢之德”生产者(劳动者)—从事生产,要有节制“节制之德”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b、国家统治者:哲学家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c、建设理想国应采取两种办法:①加强对统治者的教育;②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使权力和财产.家庭分离。(2)评价:a、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b、理想国终成乌托邦3)柏拉图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柏拉图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在后世哲学家与神学家的著作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柏拉图思想的影子。人们可能赞同他的思想,也可能反对他的思想,但无法忽视他的思想的存在。只要研究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史,柏拉图就是无法回避的人物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1)生平事迹(1)、生于公元前384年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坦吉拉,其父是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御医;17岁进入雅典阿卡德米学园,曾师从柏拉图,博览群书,成为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2)、公元前343年,教育13岁的亚历山大(马其顿王国王子)。(3)、公元前335年,回到雅典,建立吕克昂学园,收徒讲学。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希腊各地掀起反马其顿的浪潮,亚里士多德成了反马其顿派打击的对象,被控不敬神。为了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他离开雅典,逃往外地,一年后客死他乡,享年62岁。(4)、亚里士多德被公认为最博学多才的科学家之一,他几乎涉猎当时所有的知识,根据对象与目的的不同,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并相应撰写成书。2)言论及思想(1)、为探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其名言有“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2)、理性是人的本质,名言有“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他认为,所谓善就是万物能够实现自己的本质。如果一个人能故自我实现人的本质,他就尽善尽美了。(3)、在政治方面,主张“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所说的人是指有公民身份的人,他把奴隶与妇女排除在外。(4)、在政体上,他倾向于民主制,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体现了他的中道原则。所谓“中道”,意即中庸,他认为宇宙间万物过了不好,不及也不好,在太过与不及之间就是最好。它的实质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应该以“理性”为行为准则。极富者品性--“逞强放肆、至犯重罪”;极贫者品性--“懒散无赖、易犯小罪”;中产阶级品性--懂得节制,很少野心,具有大家公认的中庸美德。(5)、认为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但在其遗嘱中要求解放所有家奴。江苏省海滨中学问题教学高二历史教案33)、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者备受推崇;在政治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黑格尔则称他是“人类的导师”。比较:1、“中庸”与“中道”:同:德性的一致:孔子把“中庸”和亚里士多德把“中道”,都看做是至高的美德。理性的一致:均主张适度原则,不走极端。知性的一致:都反对折中主义,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地调和或折中。异:前提不同:中庸以个人服从传统社会道德为前提,中道则以个人意志自由为前提。标准不同:中庸的标准是礼,而中道的标准是“正确的理性”。归宿不同:中庸寻求的是“致中和”,要求将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地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而中道寻求的则是公正。比较:2、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同:个人经历、思想观点相似之处:游历、创办私学等;异:人生特色:孔子——追求礼乐的人生;柏拉图——理想国和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坚持真理,不断追求。【分层次问题检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赐(子贡,经商致富)不受命而货殖焉”。材料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请回答问题:⑴从材料一看出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变化有何特点?特点:奴隶制经济逐渐衰落,新兴的封建经济兴起。(2分)⑵从材料二看出孔子对当时的经济变化持有什么态度?态度:孔子不反对求富,但是认为求富应该符合奴隶制的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2分)孔子又认为知识分子在困境中要有自强的精神。(2分)⑶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些经济思想?评价:孔子维护奴隶制,反对封建事物,这是违背当时的社会潮流的。(2分)但孔子提倡的自强精神值得借鉴。(2分)2.(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摘自《论语》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摘自[日]岛献吉朗《诸子百家》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4分)主张以德治民,维护周“礼”。(4分)(2)材料二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评价的主要依据。(3分)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3分)江苏省海滨中学问题教学高二历史教案4(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地位的?(2分)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影响深远。(2分)3、问题探究: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4分)(1)核心内容:主张“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2分)。进步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4分)(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8分)(2)孔子提出“仁”和“礼”相结合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并提出“内圣外王”的主张。柏拉图提出“理想国”思想,即提出一个理想国家应有三个等级公民构成以及“哲学家王”思想等。(8分)(3)在18—19世纪的欧洲,一些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请指出二个主要思想流派,(2分)并简要归纳其主要思想主张。(6分)(3)启蒙思想:实行自由、平等、法治等。(4分)科学社会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公有制(4分)(此题如答空想社会主义也对,其主张是由富人投资,建立合作组织等。)4、(1)上图三位东西方先哲分别是谁?(3分)他们就建设和谐社会各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前两位是怎样实践自己主张的?(2分)结果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