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1.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2.马克思把四大发明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被用作打开世界市场的法宝是()A.火药B.指南针C.造纸术D.印刷术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发明于汉朝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4.下列科技成就属于宋元时期出现并深刻影响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是()A.造纸术B.灌钢法C.雕版印刷D.活字印刷术5.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退D.经济停滞倒退6.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的过程,并在15世纪初创造过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A.北方始终战乱,南方相对稳定B.资本主义在江南地区萌芽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D.科学技术的进步7.“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以一段真实历史为背景,演绎一代英雄人物的故事,从而为历史演义小说树立了楷模的是()A.《西游记》B.《喻世明言》C.《三国演义》D.《红楼梦》9.把李清照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和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放在一类,下列正确的是()A.婉约词B.豪放词C.田园词D.都是名赋10.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11.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A.苏东坡B.李清照C.辛弃疾D.陆游12.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13.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14.唐朝出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诗歌繁荣局面,主要是因为()①魏晋以来,诗歌创作渐趋成熟②民族屈辱和民族危机的影响③科举考试的推动作用④繁荣的政治、经济条件⑤实行的开放和多元政策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③④15.“求快活时非快活,得便宜处失便宜。说起那酒色财气四字中,总到不得那色字厉害,眼是情媒,心为欲种,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去后,丧魄销魂。”从内容与风格可以研判这段文字应见于()A.唐宋古文B.元代杂剧C.明代话本D.清代批判小说16.“桃园、千里走单骑、华容、走麦城”,这几个词语是从某名著中提取出来的,这部名著应该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封神榜》17.《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18.2005年10月31日,中国八大剧种——京剧、昆曲、越剧、豫剧、黄梅戏、河北梆子、川剧、粤剧的领军名家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历史性的首次同台演绎各自的经典名曲,被誉为文艺界的一大盛事。下面对其中四种剧种的描述正确的是()A.百戏之祖——京剧中国国剧——昆曲南国红豆——粤剧巴蜀奇葩——川剧B.百戏之祖——粤剧中国国剧——昆曲南国红豆——京剧巴蜀奇葩——川剧C.百戏之祖——川剧中国国剧——昆曲南国红豆——粤剧巴蜀奇葩——京剧D.百戏之祖——昆曲中国国剧——京剧南国红豆——粤剧巴蜀奇葩——川剧19.二百多年来,随着时代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20.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一个新剧种是()A.越剧B.元杂剧C.京剧D.粤剧21.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化妆方法。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红色代表忠勇正义等。其中表示“铁面无私”的主色调是()A.白色B.蓝色C.黑色D.黄色22.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23.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24.元朝统治者不重视科举制度,对文人采取了排斥、歧视的政策。这致使知识分子失去了其应有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成为社会的边缘阶层,但也是对中国知识分子一次促进,因为()A.使之脱离政治枷锁B.增强了反抗意识C.其转而投向经济领域,促进了社会进步D.使其形成了独立的人格意识,思想活跃25.被称为“书圣”的我国古代书法家是()A.李斯B.王羲之C.柳公权D.赵孟頫26.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27.关于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是金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B.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和文征明C.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D.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气势是山水画的灵魂28.两宋时期,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最高的风俗画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墨竹图》29.“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30、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中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故事。如果要给卡通“文化昌盛的康乾时代”提供素材,需要选取的是()①避暑山庄②道光皇帝③军机处④《红楼梦》⑤吴敬梓⑥《国闻报》⑦《四库全书》⑧时务学堂A①②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①④⑤⑧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l-400年452862%1738%公元40l-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l-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l-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32.阅读下列材料: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诚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3、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1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l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