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1.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3.某同学要研究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的发展情况,可作为史料的是()A.同文馆B.江南制造总局C.汉阳铁厂D.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4.表1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表1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时期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1850-1879721549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宗法社会遭到破坏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5.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教育近代化起步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6.“(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D.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7.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反映的是()A.阶级斗争史观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D.全球史观8.“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新思想的萌发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9.“夫华洋风俗不同,天为之也。洋人知有天主、耶稣,不知有祖先,故凡入其教者,必先自毁其家木主。中国视死如生,千万年未之有改,而体魄所藏为尤重。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此语应是()A.顽固派反对洋务派的言论B.顽固派反对维新派的言论C.太平天国反对洋人的言论D.改良派反对革命派的言论10.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11.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得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李鸿章()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利用政权垄断经营C.鼓励发展民族工业D.提倡“实业救国”12.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主要的影响是()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D.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13.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这主要说明洋务派()A.中西结合,找到了富强的根本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D.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14.下图是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15.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B.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业分离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D.中国社会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6.近代史上,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洋务运动等)大加褒扬,拼命贬低日本的发展模式,嘲讽日本的变革带来的只是经济的衰退,认为东方的土地上不可能产生像西方一样强大的文明。这反映了当时西方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A.引导东方国家选择错误的发展道路B.提醒东方国家在发展中少走弯路C.激化中日矛盾D.推广西方发展模式17.“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18.图2、图3两类企业的共同点是()图2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及其广告图3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①属于近代工业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③面向市场经营④完全由私人投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8.图4中的第一个下降期说明了。图4近代中国《工业品批发物价指数的周期性波动》曲线图()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B.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C.晚清时期中国经济大衰退D.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加剧19.柏杨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拳击手套”主要是指西方的()A.先进制度B.先进技术C.先进思想D.生活方式20.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晴的留学热潮①杂支清单购大鱼雷艇等项7434.887787两购驾驶学生应习各种洋书726.148两购后膛钢炮965.839635两北洋水师公费银1576.6666两第二次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②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③第五次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创业立业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21.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中国的洋务派选择的是哪种方式()A.第—种B.第二种C.第三种D.三种都不是22.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23.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24.《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士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25.“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上海已经开放为通商口岸B.中国生丝商品化程度提高C.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破产D.纺丝业已使用机器大生产26.(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27.“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A.【解析】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遭到巨大冲击而不断萎缩。2.D.【解析】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A、B、C均是在鸦片战争近代以后受洋布冲击的结果。不符合题目时间“明朝”的界定,故选D。3.C.【解析】考查洋务运动。A不属于文化措施,排除。B是军事工业,排除。D是民族工业,排除。4.D.【解析】B、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主要讲商品或原料的出口,题目未能体现。排除A。人口转移到他先或别的行业,表明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5.D.【解析】教育近代化开始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排除A。材料无法表明去英国留学的人是否最多,排除B。科举制1905废除,排除C。格致传统的称呼和英国留学生的教育理念,彰显中西教育的融合。6.B.【解析】洋务运动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虽然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诱导了民族资本的产生,排除CD两项,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选择B项。7.A.【解析】本题考查了各类史观,需要对各类史观有一定的了解。分析材料可以理解到,材料是从阶级斗争史观来分析、看待洋务运动和洋务企业的。阶级斗争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唯物史观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把阶级矛盾看做社会的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8.B.【解析】考查洋务运动。从材料的“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以新卫旧”可知选择B。9.A.【解析】考查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从材料“电线之设”可知被反对的派别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10.A.【解析】根据所问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指的应该是经济改革事件:洋务运动。11.B.【解析】“不准另树一帜。”可以看出李鸿章不支持民族工业也发展航运业,可以理解为李鸿章利用政权的手段进行垄断经营,故选B。其他选项明显与李鸿章的态度不吻合。12.D.【解析】考察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关键信息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逐渐向近代转变。13.D.【解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制度的腐朽;也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14.B.【解析】从清单中分析,主要属于购置近代清政府海军装备的内容,与此有关的是洋务派创办近代海军的史实,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其余三人不符合这一史实。15.B.【解析】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大量农民纷纷破产,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封建统治的基础开始瓦解;A、C两项则是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的体现;D项不是单指哪一方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