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科技申报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附件2:重庆市2015年重点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改革试点”区县(学校)试点项目申报书试点项目名称: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科普活动)改革试点申报单位名称:丰都第三中学校单位法人姓名:周建国试点申报日期:2015.09.25联系人:谭光华联系人电话:15123687776重庆市技装中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表-2-一、试点名称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科普活动)改革试点二、试点主要参与成员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谭光华男39丰都三中团委书记兼德育副主任、中学高级余官平男42丰都三中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何昌蓉男41丰都三中信技教师、中学一级彭万红女28丰都三中教师、中学二级吕红男29丰都三中教师、中学二级余海权男36丰都三中教师、中学二级陈亚平男33丰都三中教师、中学二级谭娅女33丰都三中教师、中学二级王涛男35丰都三中教师、中学二级-3-三、引言(一)概念界定科技创新教育是以脑科学原理为支撑,以学习基本的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基础,以训练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升人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为目标,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教育活动,是科技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科技教育在创新时代的新型教育模式。(二)现状及必要性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从而有力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坚持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科普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径,是学校学生进行动手能力锻炼的有效手段。本校每年按照县科协的要求,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适合我校实际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并积极参加科技节活动,每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我校全体学生中形成了“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学生能大胆地发挥想象努力创新,但还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学生活动零散还没有形成体系。科普活动的开展能弥补学生的求异思维、动手能力、发明创造等各方面,还能把学生这些思想行为凝聚起来。(三)重要意义1.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科技创新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知识是力量,人才是未来。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培养科-4-技创新人才,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为此,要特别强化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落实提供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帆起航。2.从学生健康成长来看,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精神、学会创新思维、挖掘创造潜能,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科普活动则成为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中起引领和激发作用。3、从教育综合发展来看,符合市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的要求,在发挥与科技教育相关课程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科技教育因素,渗透科技意识,突出学生科技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科技问题的研讨,提高学生科技素养。要在各门学科教学中,积极倡导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科技实践能力。并对科技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提出了要要求,配备专兼职的科技辅导员。建立了六大功能室和中小学科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市级科技特色学校建设,提高全市科技教育水平。(四)条件及可行性重庆市丰都县第三中学校位于丰都北部重镇社坛,交通方便、地广物博,有优良的地理位置,能为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各项资源。学校至2011年起,成为与重庆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会“科技示范基地学校”,丰都县科技示范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学生会建立了“科技部”,六大功能室齐备,专门设置了科技活动室。学校科技创新师资队伍日渐强大。学校定期举行科技节活动,各成员都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思想和科技创新能力。在近几年的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成果显著,辅导学生获得全国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中国第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第九届重庆市科技创新市长奖一项(重庆日报已公示);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26人次、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和受理共7件、重庆市宋庆龄少儿发明奖-5-4人获一等奖、丰都县第六届科技创新市长奖6人次等。学校科普工作条理清晰,在全县起有示范引领作用。作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科普活动改革试点》项目的承担部门,完全具备改革试点的现实条件,促进试点项目取得明显的改革成效。四、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创新,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促进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落实基础教育、推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科教兴国的战略既体现了对科技教育的高度重视,又是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为本思想的重大举措。它是促进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长远之计,是保证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强国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夯实基础教育,如果不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去总揽全局,部署工作,让科技活动全方位地渗透、辐射、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就会影响科技人才的培养,影响四化伟业的实现。教师认识的提高,增强了开展科普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这为开展科普活动在思想上得到了保证。2.理论支撑(1)创新教育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于上世纪初期创立了创新教育理论,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教育理念,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创新教育观念。(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得纳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的实质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人的智力结构是多维的和开放的,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有待于环境和教育来激活与培养;强调教师提供多种智能切入点,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强项智能。-6-(3)创商(CQ)教育模式:我国学者李放(被誉为“中国创新教育第一人”)于2004年提出创新教育模式,将人才由低到高划分为六个层次或成长阶段:知识型人才、模仿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天才型人才,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4)“大成智慧学”理论: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大成智慧学”,就是“集大成得智慧”,是引导人们如何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一个有才智的人,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这是不断激发智慧的根基和动力。钱学森“大成智慧学”需要注重人格修养,成就自我(成己)。(二)基本原则1.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根本宗旨,因校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基础性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提高科技特长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坚持发挥课内科技创新教育主渠道作用,设置科普活动教育课程、开展好科学类课程教育、挖掘好学科课程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等主阵地作用,同时向课外有效延伸,注重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坚持知行统一,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将科普活动课程学习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等紧密结合起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培育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五、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创新教育有效机制;在基础教育中传播科学知-7-识、训练科学技能、形成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开发创造潜能,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成长为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科技创新人才。(二)具体目标1、加强校园科普硬件建设,营造科技教育的人文环境。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科学课程的实施水平。3、建立科技兴趣小组,适时督导科技活动进程。4、创建科普实验基地,开展科技小实验。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宣传指导。6、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大赛。7、加强校际联系,开展帮扶学习活动。8、结合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举办科技调研活动。9、建立实验班级,开展创新教育课程。10、开展科普汇报、成果展示、经验交流活动。六、内容和举措(一)试点内容1.调查分析我校科普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找准制约发展的困难与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中科普活动的具体目标和保障举措,形成《丰都第三中学校科普活动意见》,推进我校科普活动常态化发展。2.研究制定本校科普活动的课程标准。借鉴市内外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的典型案例,研究制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课程标准,形成《丰都第三中学校科普活动教育指南》,将科普活动教育课程纳入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探索建设丰都第三中学校科普活动教育的网络平台。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联系开展帮扶学习活动。形成《丰都第三中学校科普活动教育网络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建设广泛的、有效的、实用的科普活动教学资源。-8-4.统筹协调本校科普活动的开展。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开展科普汇报,科普知识竞赛等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形成《丰都第三中学校科普教育活动奖励机制》,增强科普活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5.研讨建立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借鉴校内外科技创新教育的考核评价经验,研讨制定科普活动学校考核制度、科技创新教师与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尝试将科普活动工作列入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将学生的科普活动结果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中。6.以网络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创新教师学习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7.实践打造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智慧课堂。深入探讨学生创造力开发的智慧课堂指标,将是否具有创新性问题、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方法、创新性观点与成果作为创造力课堂的基本点,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模式,营造自由、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还给学生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和责任感,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自主的空间、探究的过程,释放学生学习的热情、灵性、智慧和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二)改革举措1.设立科普活动教师指导小组,领导并监督本校科普活动的开展。经常性地与其他学校的科技创新教师交流学习,深入查找科普活动的关键环节及重要策略,提升本校科普活动的实践性,努力将活动成果编辑成册。2.设立实验班级,根据各年级各班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实验班级,调查分析班级科普活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形成切实可行的教育课程。3.设立科普实验基地,培养学生中科技创新领头人,带领学生学习科普知识、宣传科普知识,激发更多学生科技创新潜能。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体系。七、责任主体与任务分工谭光华:负总责。-9-王涛:负责制定出学校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何昌蓉:负责具体安排布置科普活动谭娅: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及报送资料、统计表册,工作信息等工作。余海权、陈亚平、吕洪:抓好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收集资料好有关资料。余官平、王涛:统筹管理使用好投入的经费,建立科普教育活动宣传栏(橱窗),配齐图书,自然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