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人民版·历史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新中国实行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平的外交政策,在此前提之上对国民党政府和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订、或重订。”其中“予以承认”的是()A.《南京条约》B.《联合国宪章》C.《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析A项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应排除;B项是1945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共同签字的,《联合国宪章》维护的是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故可以承认;C项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的援助,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美国由此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排除C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与苏联签订的平等条约,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排除D项。答案B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尤其是东南亚各国。下列各项外交活动与东南亚国家有关的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③参加万隆会议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人民版·历史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解析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由中国倡议,由中国、中亚地区的国家和俄罗斯组成,故排除④。答案A3.建国初期,中国政府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下列各项能体现这一方针的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C.实行不结盟政策D.重返联合国解析“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突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故选B项。答案B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被外国记者问起该如何处理国民党政府与世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时说:“国民党这个家当的不怎么样,烧的饭人民群众不爱吃呀!我们得另起炉灶。”毛泽东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B.拒绝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断绝与帝国主义国家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是“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这就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答案D5.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3人民版·历史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①是冷战时期中国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产物②在外交实践中日益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同③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④倡导的和平、共同发展等理念符合人类共同的核心价值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冷战时期提出的,但是不能成为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②③④强调了其重要的价值,符合要求。答案C6.服装也能反映时代特征,某一时期,人们喜欢穿连衣裙和列宁装,这一时期()A.20世纪50年代初期B.20世纪六七十年代C.20世纪八九十年代D.21世纪初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苏友好,苏联对中国的各个方面影响极大,包括男子喜欢穿苏联流行的列宁装和女子喜欢穿的连衣裙。答案A7.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4人民版·历史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正是美国和苏联之间冷战的高峰时期,此时苏攻美守,美国处于劣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当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中美因国家利益、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了一起。综上所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是中美苏三角关系形成的起点。答案A8.尼克松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他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可能()A.与周恩来总理会晤商谈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具体步骤B.观看样板戏《红色娘子军》C.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的会议D.听邓小平阐述中国不结盟对外政策的原因解析尼克松第一次访问中国是1972年2月,当时中国已加入了联合国,故A项错;当时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观看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是有可能的,故选B项;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故排除C项;中国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是改革开放时期,也应排除D项。答案B5人民版·历史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现了几次同新中国建交的高潮,其中70年代同新中国建交的主要是()A.社会主义国家B.资本主义国家C.第三世界国家D.亚非新独立国家解析70年代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但它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影响下出现的。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故选B项。答案B10.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段话最能说明的是()A.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B.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国际地位日益提高C.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联合国已成为世界人民的正义讲坛解析毛泽东此话的意思是在强调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世界上以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最多,他们绝大多数国家都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A项正确;B项错在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政策是1978年后实行的;1971年中国加入了联合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才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故C项错;联合国成为世界人民的正义讲坛是近年来,而不是20世纪70年代初,故排除D项。答案A11.1984年5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句话说明了中6人民版·历史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国外交政策的哪一原则()A.独立自主B.平等互利C.互不干涉内政D.互不侵犯解析要正确理解材料意思,邓小平阐述的是中国在外交方面,既不亲美,也不亲苏,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答案A12.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政策时()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B.认清敌友是极为困难的C.没有必要区别朋友和敌人D.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解析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国家,都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故选D项。答案D13.APEC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和活力的世界三大区域组织之一,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解析APEC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简称,成立这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中国主持APEC会议也不例外。7人民版·历史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答案C14.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冷战的结束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解析解题的关键要抓住题干给出的时间“1985年”。此时两极格局依然存在,美苏争霸仍在进行,故A、B两项错误;1978年底中国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故D项错。只有C项符合题干要求。答案C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孤立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解析新时期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外交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反对霸权主义。B项符合题意。答案B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人民版·历史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华。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横跨太平洋的握手,打破了中美冻结二十余年的坚冰。材料二1979年1月28日至2月4日,邓小平副总理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受到了美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1979年1月的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材料三有西方观察人士将2012年2月习近平副主席的访美与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的“破冰之旅”、200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的“新世纪之访”比照,认为这又是新阶段中美关系的开启之旅。(1)材料一中1960年美国为什么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十余年后,哪些因素打破了中美冻结二十余年的坚冰?(2)材料二中促进邓小平访美的有利因素有哪些?概括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新时代形象的特点。(3)今后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两国关系?解析本题以中美关系为切入点,考查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第(1)问,阻挠原因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分析即可得出;中美关系的缓和因素要从中国、美国两方面考虑。第(2)问,回答时要抓住时间信息“1979年”。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可以从中美两国的角度、全球角度、经济角度、外交角度等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阻挠原因;美苏“冷战”,美国孤立、封锁中国;中9人民版·历史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打破因素:美国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威胁着中国的安全。(2)有利因素:中美建交,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政治上: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科技成就突出。(3)求同存异,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发展;积极谋求建设性伙伴关系,减少双方摩擦;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担当大国应有的责任。(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印度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经营西藏的邮政、电报、电话,并在西藏设有12个驿站,在亚东和江孜等交通要地驻有印度军队。西藏解放后中国政府对印度的这些特权,原则上坚决主张废除,而在做法上采取了适当的步骤。对于不损害中国主权而合乎西藏实际需要的惯例,则在平等互惠基础上暂允许其保留。——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二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0人民版·历史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同志又总结历史,正视现实,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作出科学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精辟地揭示了当今时代特征的本质,深刻地反映了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正确阐明了我国所处的国际大环境。——戴秉国《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历史性调整与开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