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中国外经贸发展战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六:中国外经贸发展战略•主要参考书:•林毅夫:《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黄岩泰:《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1辑》第二章第四节: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一章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与经济发展•一、赶超战略难以达到目标•改革开放前,我国推行的资金密集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一种典型的赶超战略。•东亚奇迹,最关键的原因是,遵行了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20世纪60年代,它们的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就以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后来经济发展了,资本逐渐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提高,要素禀赋结构得以提升,才逐渐把产业结构提升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乃至信息密集型产业。二、国家发展差距不能以赶超战略来缩小•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差距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差距,但为了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执行赶超战略的国家或地区不得不高度动员有限的资源,人为地扶持、优先发展一两个资本密集产业。•但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总体水平的升级,都是经济发展过程内生的变量,是一个经济中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结果。为缩小差距把有限的资本倾斜配置在少数几个产业上,其他产业得不到最起码的资本。•结果,所扶持的产业固然在扭曲价格和国家保护政策下可以成长起来,但在保护下必然缺乏竞争力,受压抑的产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资本,也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因而,整个经济缺乏竞争力,综合国力不能提高。而且,违背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畸形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丰富的要素禀赋形成矛盾,大大抑制了对劳动力的吸收,形成资源利用的二元性质,使广大人民不能均等地分享经济发展的好处,相当大规模的人口处于贫困之中。三、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资本来自于积累,而社会资本积累水平取决于经济剩余的规模,后者又依赖于生产活动的绩效。积累水平还取决于储蓄倾向,储蓄倾向越高,要素禀赋结构升级越快。按比较优势选择技术、发展产业,实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提升要素禀赋结构的最佳途径。四、比较优势战略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劳动者得到充分就业,工资水平随着劳动力由相当丰富变为相对稀缺而不断提高,广大的劳动者因而可以从经济的增长中不断受益。因此,与赶超战略相比,比较优势战略更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五、政府在推行比较优势战略中的作用•1、维持市场的充分竞争,使价格信号能够准确反映要素的相对稀缺•2、充当信息收集、处理、发布的职能,并把处理过的信息以产业政策的形式公布于社会,作为个别企业选择产业和技术时的参考•3、通过决定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企业根据其自身的条件作出投资决策,实现投资活动的协调•4、给创新企业提供外部补偿,减少企业的创新风险六、国际经验验证•19世纪后期德国依靠“铁与血”的政策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经验,其成功在于,当时德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是英国的60%,比法国还略高,它所要发展的产业是符合其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成功地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也在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美国的1/4,而且日本当时发展的重工业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造船、炼钢等产业。•二战后我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失败,原因在于当时这些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及发达国家的数十分之一,所要发展的产业不符合其比较优势。•最近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韩国比台湾、香港和新加坡遭受更大的打击,原因也在于韩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力扶持超大规模的企业集团,过早发展一些尚无比较优势的汽车制造业、计算机芯片等产业的结果。第二章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一、对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二者的关系的理解•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不是绝对对立的。错误理解二者的关系,对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误导国家制定发展战略时,违背比较优势原则,危害本国的竞争力的提高和发展。二、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波特将其在企业竞争力领域的研究扩展到产业和国家的层面,进而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以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低层次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和高层次的“产品差异竞争优势”。1、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来源•特殊的资源优势(低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其他竞争者使用较低的成本也能够取得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规模经济。2、产品差异竞争优势来源•通过对设备、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持续的投资和创新而创造更能符合客户需求的差异型产品•与低成本竞争优势比较,成功的差异型竞争优势通常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因而代表更高的生产率水平•更难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更有可能在长期中保持下去。3、创造与保持高层次竞争优势的途径•是持续的投资和创新。因此,一个有利于企业的持续投资和创新的环境是企业创造高层次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钻石体系”就是对这种投资和创新环境的描述。•而低成本竞争优势,不需要钻石体系的全部因素来配合。通常只要具备足够丰裕的初级生产要素就能够形成,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来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取得成本上的优势是低成本竞争优势的一个常见来源。波特将企业竞争力理论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理论•通过其“钻石体系”模型,波特解释了一个国家的企业如何取得持久的国际竞争能力,在此之后,他将这一企业竞争力理论发展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理论。按照波特的逻辑,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使其国民取得较高的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的高低则决定于该国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那么,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也就同样取决于该国的企业能否获得高层次的竞争优势了。这样,波特就将其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并最终将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发展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二、比较优势和贸易理论的发展路径•与竞争优势的理论起点不同,比较优势理论直接源于人们对贸易模式的关注。比较优势理论源于李嘉图的国际贸易模式。因为该理论的解释能力有限,后人进行进一步发展。•要素禀赋理论提出要素结构差异导致生产不同的商品,并进行贸易观点,并且明确了贸易的方向。•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使人们对要素禀赋理论产生怀疑,并导致两种结果:对要素禀赋理论的两种发展•一部分研究者认为通过对要素禀赋理论进行改进,引入人力资本、土地等要素,进而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来考虑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就能够解决难题。这些研究者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证明上述改进基本上有是效的。•另一部分研究者则并不满足于对该理论的简单改进,他们试图通过放弃该理论的部分重要假设条件来构造“新的贸易理论”。其中,两个方面的发展取得重要的成果:新贸易理论的发展•1、放弃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研究规模收益递增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按照规模收益递增理论,一国的企业可能仅仅由于历史或者偶然的原因而较早地进入某个产业,从而可以较早地扩大生产规模并利用规模经济来形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2、放弃贸易参与国在获得生产技术方面具有相同可能性的假定,研究不同国家的企业获得不同水平或内容的技术的可能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问题•要解释新技术和新产品为什么在发达国家首先开发成功。对此,研究者将研究和发展的能力与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富裕国家才能支付得起昂贵且具有非常高失败概率的研究和发展费用,因此,新的技术和产品一般是在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开发成功的。其他新贸易理论•收入水平的差异与消费者偏好进而市场需求与贸易的关系。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最有可能具有相似的消费者偏好与市场需求,这样,当一国的厂商计划进行跨国经营时,它们最有可能进行开发的市场首先应该是与自己的收入水平相当的市场。单纯从这个角度说,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比较大。其他新贸易理论(续)•要素结构相似的发达国家占国际贸易的主要部分,主要的解释是包括:其对规模收益递增条件下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对技术可获得性的分析、对分工和专业化与企业技术和产品开发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对不同国家之间的市场需求差异的分析等。其他新贸易理论(续)•行业内贸易理论•将行业内贸易划分为同质产品的行业内贸易和差别化产品的行业内贸易。前者主要因为转口贸易的增加、生产的季节性因素和较高的运输成本等;后者主要因为规模经济、专业化造成技术差异、高收入水平造成的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等。新贸易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上各种理论,对实践都只有部分解释能力。比较优势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其他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同等发达水平国家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三、两种理论之间的关系•1、竞争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所要解释的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直接构成一种国际贸易理论。其“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主要源于企业持续的创新活动,所以该理论主要用来解释要素禀赋结构相似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和行业内贸易现象。因而属于新贸易理论的范畴。2、比较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对立的或者相互替代关系,而是一种互补关系。它们各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前者主要解释要素禀赋结构不同的国家的贸易,而后者主要解释要素禀赋结构相似国家的贸易。3、用“钻石体系”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关系•充分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是“钻石体系”中的四种主要因素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国家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其理由是:(1)生产要素方面•二者者重视要素的作用,所不同的是竞争优势理论更强调“创新”活动,强调“高级”生产要素是创造出来的生产要素,其创造途径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创造高级生产要素方面的持续投资。•但这种投资必须首先发挥比较优势,因为只能来源于企业和整个经济通过过去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经济剩余。只有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活动,企业和整个经济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剩余。(2)同业竞争方面•波特认为,激烈的同业竞争能够给企业提供足够的压力来增加对高级生产要素投资和研发,从而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是,对一个特定行业来说,只有该行业符合经济的比较优势时,同业间的良性市场竞争才能实现。•一旦政府决定推动该行业违背经济的比较优势进行“赶超”,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技术方面的优势,又不能利用经济的比较优势来形成成本方面的优势,在竞争的市场上,该行业的企业就没有自生能力,能够继续生存下来的唯一理由就是政府保护措施的实施。在存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该行业不可能出现波特意义上的激烈竞争。相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历史证明,赶超的结果必然是行业的垄断。使企业更容易获得利润。企业只热衷于通过寻租活动来保护垄断,而不会积极创新。所以一个国家只有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同业竞争才会产生市场竞争压力。3、需求条件方面•一国的市场规模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企业只能根据自己所处国家的具体条件来选择能够利用这些外生变量的竞争战略。需求条件中的另一些内容则是有可能通过政府政策进行调整的。波特将“内行而挑剔的顾客”作为需求条件中最重要的内容,认为这些顾客的存在能够推动企业进行持续的创新活动。但是他没有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的顾客会“内行而挑剔”,另一引起国家不会。•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行业属于赶超性的,那么顾客就很难去挑剔它的产品。因为赶超通常意味着政府的保护,在保护下,政府的政策总会或多或少地偏向于该行业而不是顾客。所以很难出现挑剔的顾客。4、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产业集群的出现及内部联系都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关。在违背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下,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是很难出现的。民间资本不会投入,政府对该产业的支持能力有限,赶超的企业就不可能有足够的相关和支持性企业来支持。结论•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与必要条件•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处于新技术前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或各个产业中的新产品研发区段。在这些产业和产业区段中,需要有高人力资本的人才,才能较好克服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所以具有高物质资本水平的国家的企业,必须雇用具有高人力资本的人才,强调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这是这些企业得用本国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和表现。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都直接构成一种国际贸易理论,但两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