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十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专题解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二次历史巨变。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充满艰难曲,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误和挫折。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文化大革命”仍属于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但这一时期“两弹一星”成功研制、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等史实说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仍然是历史的主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实现了20世纪以来第三次历史巨变。本专题是历年来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考点梳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历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运动(1)背景(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帝国主义无视中国主权,《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由日本继承。(2)口号或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3)经过: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②前期(5月4日至6月3日):运动主力是学生,运动中心在北京,斗争形式以学生运动为主;(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③后期(6月3日以后):运动主力是工人,运动中心在上海,斗争形式是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出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局面。(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比,鲜明的特点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4)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这是初步胜利的最主要表现)。(5)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最主要理由: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登上历史舞台)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诞生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我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北京、济南、长沙、武汉、广州、巴黎、东京等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2)成立标志:中共“一大”:①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地点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②内容: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国民革命运动4.共产党人的武装起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南昌起义:①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②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领导武装起义。在敌强沃弱的情况下,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①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有利条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物产丰富;群众基础好。)②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旧部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4)历史启示:科学理论必须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依据具体国情,选择正确的革命道路。5.红军的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3)队伍: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4)过程:①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毛泽东建议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②渡过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③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④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⑤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⑥爬雪山,过草地;⑦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⑧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4)历程统计:①所经历的省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②所渡河流: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③穿越的地形区:江南丘陵、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5)遵义会议:①时间:1935年1月;②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军事。③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6)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二)伟大的抗日战争1.局部抗战的开始(1)九·一八事变背景:①日本为了摆脱1929~1933的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②蒋介石政府全力剿共,给日本侵华造成了可乘之机。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性质:日本蓄意发动的侵华事变)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①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②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3)西安事变背景(原因):①随日本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④张学良和杨虎城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分析:①原因:张、杨发动事变的目的在于逼蒋抗日,并无意杀蒋;杀蒋会导致更大规模的内战,对日本侵略有利;和平解决,逼蒋抗日更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②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和维护全民族的利益,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结果: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2.全民族抗战的兴起(1)七七事变:①经过:1937年7月7日晚,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借口士兵失踪,蓄意跳动战争,悍然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②影响: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①过程:19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长城,把日寇驱逐出中共;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②历史作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实现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联合的全民族抗日,是获得民族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日军以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手段对南京和平居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持续六周的血腥大屠杀,人数达30万人以上。3.中国军民团结抗战(1)平型关大捷:①经过: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物资。②意义:这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2)台儿庄战役:①经过: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组织徐州会战。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4月初,中国军队展开全线反攻,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②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3)百团大战:①经过: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歼敌4万多人,拔掉据点近3000个,史称“百团大战”。②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4)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比较:①台儿庄战役是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的阵地战;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组织的破袭战。②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都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③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的胜利说明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5)各阶层民众积极投身抗战洪流:①著名画家徐悲鸿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