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高考重要题型之一,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侧重“双基”的考查,试题难度不是很大。要想高考得高分,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是必要的。一般其题设条件与备选答案往往经过命题者深思熟虑的加工和匠心独运的改造,形式多变,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布满层层陷阱,以其声东击西的命题策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双基”和一定的技巧。选择题的解法一般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运算或推理,得出结论后与所给出的各个选项进行对照,从而选择正确的答案。而间接法则是通过排除那些比较容易判定为错误的选项,最后确定正确的选项。一般来说,解选择题需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由于解答选择题时,不要写出解题的过程,而且题目本身给出了若干个选项,相当于给出了解题的提示。适时运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和解法,可以降低解题难度,节约时间,提高解题思维能力。1、淘汰法淘汰法也叫筛选排除法,对于选择题中给出的一些不符合题意的结论,比较容易作出判断而加以淘汰。若淘汰后,只剩一个,结论可确定;若经淘汰后,剩下不止一个,也能起到缩小选择范围的作用。例1标准状况下H2S和O2的混合气体100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为10ml。该10ml气体可能是()A、H2S和SO2B、O2C、H2SD、SO3(练习1)在100mL0.10moL·L—1的AgNO3(aq)中,加入100mL溶有2.08g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2.50g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混合过程中逸出无色气体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Cu2+)=0.01moL·L—1(练习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2)加碱调到碱性后,加热是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A、Br—B、SO42—C、H2SO3D、NH4+2、反例分析法用可以驳倒原结论事例来说明它是不真实的,这种方法叫反例法。这种方法适合于给出的题设很难判断结论是否正确的情形。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非金属元素K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KOb)中的K元素必定呈现正价B、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C、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都能生成不同价态的含氧酸D、非金属的最高价含氧酸都具有强氧化性(练习3)(2007年北京)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3、类比法类比法是将新问题类比于旧问题,从而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类比法的实质是能力的迁移,即将熟悉问题的能力迁移到新情景或生疏问题上来,实现这种迁移的关键就是找准类比对象,发现生疏问题与熟悉问题本质上的类同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或含有相同的官能团)。运用类比法的题又可分为:自找类比对象和给出类比两种。前者一般比较简单,常见于同族元素知识考查;后者则可以很复杂,常见于有机推断题,包括信息给予题中的大部分题目。例3已知PH3在溶液中呈弱碱性,下列关于PH4C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H4Cl水解呈酸性B、PH4Cl含有配位键C、PH4Cl是分子晶体D、PH4Cl与NaOH溶液共热可产生PH34、估算法估算就是不算,估算法是通过推理、猜测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用估算法可以避免繁琐的计算,提高解题效率。解估算题时必须认真审题,仔细推敲,广泛联想,从字里行间挖掘隐含条件,理出简明合理的思路,作为估算的依据。(但要注意:估算法的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绝大多数计算题是不用估算法解决的,尝试用估算法解题是好的,但对每一个题都想用估算法解决,也是贻误时间。)例4X和Y两元素组成的A和B两化合物,A的分子组成为XY2,其中X的质量分数为44.1%,B分子中X的质量分数为34.5%,B的化学式为()A、X2YB、XY3C、XYD、X3Y二、化学计算解题方法与技巧1、解题思路与步骤①认真审题,吃透题意。在关键的信息、数据、提示上作标志,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必要时可划出变化的线路图,以帮助审题。②全面分析,找出题目中要求的内容和提示的条件,分析它们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物质的性质有关,逐步地找出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联系。③分析数据的含义,注意单位。④挖掘隐含条件。3⑤一般要转化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并注意其他物理量的变换。⑥根据题意设待求物质或间接待求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或体积等。⑦根据题意正确写出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多步反应要列出关系式)⑧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物与未知物的量的关系,或电子转移关系、热量关系、差量关系等。⑨列式、求解、讨论。应做到步骤规范、运算正确,并注意单位和有效数字。⑩检查答案的合理性、全面性、验算数据和结果。2、常用的基本方法(1)守恒法一切物质的组成与转化均遵循着“守恒”规则,守恒关系不随微粒的组合方式或转化历程而改变。因此解题时可不追究中间过程,直接利用守恒关系列出等式求解或观察估算。但是,有些题目中的守恒关系不明显,解题时要善于发现题中特有的“恒等关系”,有时还需打破常规思维才能挖掘隐含关系。守恒法的主要类型有:①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相等(化合价守恒)②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电荷守恒)③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质量守恒、原子守恒)④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电子守恒)⑤溶液稀释、浓缩、混合前后溶质质量或物质的量相等(溶质守恒)例5将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ng,溶于水制成200mL溶液,c(Na+)=0.5moL·L—1。若将ng该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剩余固体的质量可能是()A、3.1gB、5.3gC、9.0gD、11.0g(练习4)将14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HNO3反应,放出的气体与标准状况下气体为1.12L的O2混合后再通人水中,恰好全部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A、3.2gB、4.8gC、6.4gD、10.8g(练习5)某固体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全是气体,A分解反应为2AB+C+3D,现测得分解产生的密度是氢气的d倍,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dB、2.5dC、5dD、0.8d(练习7)在MgCl2、KCl、K2SO4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K+为1.5moL,Mg2+为0.5moL,Cl—为1.5moL。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A、1moLB、1.5moLC、2moLD、0.5moL(练习8)在无土栽培中,配制1L内含0.5moLNH4Cl、0.16moLKCl、0.24moLK2SO4的某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配制,则需此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0.40moL、0.50moL、0.12moLB、0.66moL、0.50moL、0.24moLC、0.64moL、0.50moL、0.24moLD、0.64moL、0.02moL、0.24moL(2)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其中的差量主要包括:质量差、物质的量差、气体体积差(同温同压)或压强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这种差量跟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量成比例关系,解题时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4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使用差量法解题时应注意:i、反应前后的物理量要与有关物质的数值成比例,否则不能使用差量法;ii、化学计量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iii、差量法特别适合于解有剩余物质反应的题目,可以抵消掉未参加反应的那部分质量。例6在密闭容器中,放入(NH4)2CO3和NaOH的混合物ag,将容器加热至2000C,经充分反应后,排除其中的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bg。求容器中(NH4)2CO3和NaOH各为多少克?(①若NaOH过量,则(NH4)2CO3:gba35)(48;NaOH:351348abg。②若(NH4)2CO3过量,则(NH4)2CO3:gba534053:NaOH:gb5340。)(练习9)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8.5%B、50%C、52.8%D、82.5%(练习10)使5.6LCO2气体迅速通过Na2O2固体后得到4.48L气体(标准状况),这4.48气体的质量是()A、8.8gB、8.2gC、6.4gD、11g(练习11)天平两托盘上分别放置盛有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的烧杯,天平平衡。今向一烧杯中投入铝片,另一烧杯投入镁片,且铝、镁均完全溶解,若要天平仍保持平衡,则铝、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11:12C、9:8D、12:11(练习12)10mL某种气态烃,在50mLO2中完全燃烧得到液态水和35mL混合气体(所有气体均在相同的条件测定),则该气态烃为()A、甲烷B、乙烷C、丙烷D、丙烯5(3)平均值法混合物中某一量的平均值,必大于各组分中相应量中的最小值而必小于相应量中的最大值,这一原理称为平均值原理(概括为“一大一小原理”),其特点是“抓中间,定两边”,最适合定性地分析判断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必考虑各组分的含量。一般思路是先根据混合物中各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求出混合物的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然后根据“一大一小原理”分析判断混合物可能的组成。例7将20.8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待金属完全溶解后,产生11.2LH2(标准状况下),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①钙和锌②镁和铜③铝和镁④锌和铁A、①②B、②C、③D、①④(练习13)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的CO2和3.6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B、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和乙烯C、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烷D、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炔(4)极端假设法极端假设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模糊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它采用的是“抓两端、定中间”的方法,即解题时分别假设原混合物中某一种物质的质量为零,求解其他物质,进行计算,求出混合物的极大值、极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极端思维主要有量的极端、组成极端、条件极端。i、量的极端对于组成成分确定,但条件不足、数量关系复杂且不明确的一些研究对象,可采用极端思维方式,在量上极端假设,即把混合物假设成纯净物,找出极大值和极小值,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例810g碳酸钙样品(内含一种杂质)与足量盐酸反应,得到4.3gCO2,则碳酸钙中可能含有()A、MgCO3B、Na2CO3C、NaHCO3D、(NH4)2CO3(练习14)已知Fe2O3在高炉中有下列反应:Fe2O3+CO2FeO+CO2,反应形成的固体混合物中(Fe2O3、FeO)元素铁和氧的质量比用m(Fe):m(O)表示。上述固体混合物中m(Fe):m(O)不可能的是()A、21:9B、21:7.5C、21:6D、21:8(练习15)第二主族元素R的单质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12g,加足量水,经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固体16g,试推测该元素可能是()A、MgB、CaC、SrD、Baii、条件极端当研究对象的反应条件或过程发生了变化或过程的改变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又不易直接确定时,常采用条件极端思维方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