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要求:⑴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⑵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⑶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一节、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一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本节结构:)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近代服饰女子:旗袍特点:多样化、地域性差别大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列宁装和连衣裙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物质现代服饰“文化大革命”:国防绿军装和中山装生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由封闭走向开放活和中国饮食文化:发达,四大菜系影响大社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传入,西式糖果会西方饮食传入糕点和饮料备受欢迎习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引入百姓餐桌,西俗菜西点成为饮食组成部分的演进特点:城乡差异大;北方以四合院为主变居室建筑的演进传入:首先出现在租界迁西式住房传入影响:中国居室建筑呈现中西合璧特征婚姻风俗:婚姻自主、礼俗删繁就简习俗风尚的变革丧葬礼仪:趋于简化、带有强烈西方色彩其他风俗:变化大、呈现新旧并存特点(一)服饰的作用,变化的特点和阶段性特征1、作用:服饰除了防寒保暖、遮羞、装饰美观的作用之外,还有时代特征。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服饰与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是身份的标志。2、特点: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3、表现:⑴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⑵第二个阶段——1949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⑶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从封闭走向开放。(二)中国饮食文化享誉世界。1、四大菜系、特点2、西餐传入时间、原因、影响: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②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3、区别: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②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四大菜系代表区域口味特点鲁菜山东(济南、胶州)清香、鲜嫩、味纯粤菜广州、潮州等地鲜、嫩、爽、滑川菜四川(成都、重庆)味浓、重辣淮扬菜扬州、淮河流域一带清淡、味甜2(三)居室建筑★利用下列图示掌握居室建筑演进的过程和特征。传统中西合璧完全欧化1、中国居室建筑演进的过程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中西合璧→→北京西站↓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2、中国居室建筑演进的特征出现西化趋势,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中西合璧→→(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势)★★(四)习俗⑴婚姻风俗的变迁:①古代社会:缔结婚约: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②近代:新潮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新式婚礼。③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⑵丧葬礼节的变迁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简,出现西式葬礼,城市出现殡仪馆和公墓,更多农村仍然是传统。②新中国成立后:殡葬由土葬向火葬改革。⑶其他风俗的变迁民国: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官方实施公历,点头鞠躬代替跪拜作楫,握手成常礼。⑷民众思想观念变化: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二、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原因、特点分析★1、近代变化原因:①外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深刻影响中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②内因: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政治活动的推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思想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其他原因:中国人善于接受先进文化并进行创新等(如旗袍)。★2、近代物质习俗变化的特点:①性质上: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②地域上:由通商口岸逐步向内地延伸。③过程上:由中西冲突到融合,趋势上由封闭走向开放。④水平上:不均衡,城市较快,农村较慢(原因:自然经济封闭,思想落后,农民贫穷)。★3、现代变化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②党和政府不断整生产关系,解放思想,发展经济。③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如杂交水稻,两弹一星,基因工程,航天技术进步)。④全球化进程加快,中西文化进一步融合。第二节、近现代的交通和通信1.近现代交通的进步(1)铁路:①唐胥铁路(1881年)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诞生。②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③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到“九五”计划期末,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轮船和航运业:①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水运业。②1872年,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打破了列强的垄断局面。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次的旅游服务业。(3)汽车和公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公路交通发展较快。(4)飞机和航空业:①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②1920年,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③新中国成立初,民航业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航线大幅度增多,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2.近现代通讯工具的进步(1)近代:①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近代邮政事业起步;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②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中国自办电报开端。四合院(北方地区)四合院的欧化石库门(上海)新式住宅3③电话: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2)现代: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以北京为中心、沟通各省市的全国通讯网络。②改革开放后,电讯事业迅速发展,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跃居世界第二。③近年来,互联网时代到来。★3.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②提高了生活质量;③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④促进了区域间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第三节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1)19世纪中期前后,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多为外国人创办,著名的有《中国从报》、《万国公报》等。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3)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青年》分别是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起思想启蒙作用。(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了《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成为宣传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舆论。(6)改革开放后,报刊业恢复生机,各种专业性报刊雨后春笋般出现。2.电影(1)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部自摄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2)1931年,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3)《渔光曲》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4)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5)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超过以前。3.电视:①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②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原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科技进步;节目丰富,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4.广播:1926年,哈尔滨广播台开播(第一座);1928年,中央广播电台开播(全国性)5.互联网(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9年,美国建成互联网,90年代以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1994年,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2)互联网被称为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外的“第四媒体”。★6.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1)加快信息传递,开阔视野,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生产、娱乐等方面全面改变人们的生活。(2)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如网络犯罪,垃圾邮件,沉迷于网络致使人际关系淡漠等。课堂实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现象不属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是A.中西餐并行于世B.西装是流行的服饰C.公历在民国成立后的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D.列宁装受青睐2.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点头鞠躬,握手等社会习俗的出现,最早开始于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中华民国成立3.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①当时商品供应匾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4.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主要因为A.列强侵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B.清政府对外开放的地域集中在东部C.中国各地经济的发展严重不平衡D.中国各地的风俗习惯严重不平衡5.交通工具的进步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③开阔人们的视野④使近代中国迅速地走向富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近代中国民众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相互联系,最早可以出现在A.19世纪5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80年代7.报纸所具备的功能有①报道新闻②传播知识③通达民情④舆论监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8.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①人们可以上网批评时弊②青少年上网成瘾③互联网欺诈贸易④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9.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B.在露天咖啡座里上网C.在西餐馆就餐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10.造成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基础的变化B.生活习惯的变化C.价值取向的变化D.公民素质的变化13.阅读下列材料矛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4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请回答:⑴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吴老太爷是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⑵吴老太爷醒过来之后,还有哪些东西会让他再次昏死过去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⑶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13.⑴轮船、汽车、电灯、摩天大楼、旗袍⑵西式婚礼、西餐、西装、点头鞠躬、握手、电话、电影等等⑶①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衣食往行、习俗风尚等,都出现了新特征。②以吴老太爷为代表一部分社会守旧群体,在社会进步面前,己远远落后于时代,表现为封建保守、愚昧落后。③虽然时代变了,但某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却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完全根除。挑战高考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新中国C.民国D.清朝2.鸦片战争以后,中西合璧成为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以下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建筑是()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