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道路探索专题导语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改变;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但任何创新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不管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那些曾经有过的探索和努力,都会成为人类进步的宝贵财富。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却同属于一个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用他们的毅力和精神共同谱写了一曲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探索之歌、创新之歌。本专题在严格遵循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探寻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过程中的成就与失误以及原因;通过分析取得成就与出现失误的原因,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做到以史为鉴。考点梳理一、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综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探索道路,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富强之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重大的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这些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考点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时间: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胜利。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考点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时间:1921年。探索: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考点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重大成就:①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②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③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考点4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两次改革失败,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道路的探索综述:二战后,一些欧洲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面对困难局面,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其中,匈牙利的改革较为突出。但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危机导致了东欧剧变。考点5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在经历了1956年匈牙利事件之后,60年代后半期,匈牙利先后进行了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匈牙利也因此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最终和其他东欧国家一样,从1989年起,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改变。中国历史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述: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考点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考点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考点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考点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时间: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性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属于“左”的错误)考点5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文革”十年,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按平常年景发展速度估计,十年“文革”,使我国损失约五千亿元。认识:“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我国的民主法制、国民经济以及文化教育各方面都遭受了严重破坏,历史教训是深刻的,我们要以史为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考点6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③全会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严肃党纪,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内在联系1、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谁能告诉他们,苏联人民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探索。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之初,基本上都是“走俄国人的路”,照搬“苏联经验”,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特别是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典型。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到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取得过巨大成就,也出现过重大失误。最终在1991年底,苏联停下了走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脚步。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在照搬苏联模式下,也进行过一些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把探索社会主义的脚步走得更远。中国“走俄国人的路”指20世纪50年代,照搬“苏联经验”,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大搞阶级斗争和个人崇拜。虽然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就,但出现长期“左”倾错误,阻碍了继续发展。1978年以后,中国“走自己的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不管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为促进经济的发展,都做出过有益的探索。比如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苏俄,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的新政;还有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它们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合作共存与竞争斗争的历史过程,反映了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多样性与统一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趋势。情感态度1、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和实践以及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用。2、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党的失误和成绩,每次失误都成为革命和建设的新起点。党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成熟,不断地提高其领导和执政水平。失误在共产党80多年的革命、建设的斗争中总体来说是次要的,决不能以偏概全,以此来削弱或否定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4、认识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5、马列主义理论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要学习外国长处,但不能照搬外国经验。要依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积极进取,锐意创新。6、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艰辛,特别是从当时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综合检测注:带★题目有一定难度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下列事件的发生、发展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是()①宪章运动②南美解放运动③巴黎公社④俄国十月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2、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正确的是()A.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D.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3、在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索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史实包括()①列宁领导十月革命②罗斯福“新政”③毛泽东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④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各国遇到的挫折和失误包括()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戈尔巴乔夫改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5、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中国6、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结论错误的是()A.从本国国情出发B.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重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出现的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在()①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②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③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④“以阶级斗争为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了“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方面的曲折和失误,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社C.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