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十四鉴赏古代诗歌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3.(2011·河北唐山上学期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注。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1)第三联中有两字用得生动传神,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诗人通过“官舍竹”抒发了怎样的情怀?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注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花①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②连曲陌,迢递③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注:①此诗作于会昌六年(846),当时诗人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闲居永乐而心情郁闷。②参差:状花落纷乱之貌,侧重于花落在高低不同之处。③迢递:亦状花落纷乱之貌,侧重于花落连绵不绝。(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落花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尾联语意双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1)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2)有人说,颈联中的“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7.(2011·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注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注:泉州军:唐末一支军阀部队,据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1)诗中的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的运用有何妙处?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请简要赏析二、四两句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查慎行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丝缫细雨沾衣湿,刀剪良苗出水齐。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1)此诗前三联都在写景,请指出在写景时所用的手法。(2)有人评论查慎行的这首诗“意无勿申,辞无不达”,请分析说明此诗之“意”是什么。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愁石象之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1)本诗以“愁”为核心内容,多角度写“愁”,试分析首联和颔联写“愁”的角度。(2)诗中“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宴僚佐于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1)“一江明月碧琉璃”描绘了一幅水月交映的阔远意境,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天地,请简要分析。(2)这首词是怎样写景抒情的?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说明。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注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注:这首词写于作者晚年。(1)本词中“背窗雪落炉烟直”和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有同有异,试作比较。(2)作者说“看花难”的原因是“西风留旧寒”,这是作者不去看花的真正原因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机女叹(宋)叶茵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月夜闻纺织声(清)陈文述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多少吴姬厌罗縠,绿窗一样夜眠迟。(1)请概括这两首诗蕴涵的相同情感。(2)简要分析叶茵的《机女叹》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织女生活的。(3)陈文述的《月夜闻纺织声》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13.(2011·湖北八校一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张可久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珮注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注:神仙环珮:泛指西湖繁盛时的迷人风物。(1)此曲意境幽远,技巧娴熟,请对曲中“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作简要赏析。(2)“神仙环珮今何在?”这一设问起着“关节”的作用,使得全曲意脉贯通,浑然天成。结合全曲谈谈你的理解。14.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越调]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越调]天净沙·江上(元)张可久嗈嗈注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注:嗈嗈(yōnɡ):雁鸣叫声。(1)简要概括这两首曲的思想内容。马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2)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元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专题训练十四鉴赏古代诗歌1.答案要点: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解析:尾句是本诗的诗眼,诗人卒章显志,抒发人生仕途坎坷艰难的悲愤之情。结合诗句来分析,“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两句是说“人生亦如自然万物,荣华易逝,有如东流河水一去不返,万事盛衰不一,有如波澜之起伏无常”,表达了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际遇的感慨。“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以落日的余晖(徂晖)为浮云所掩蔽,比喻玄宗为谗邪所惑。“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意谓“枳棘(有棘刺的树木)本是燕雀筑巢之所,现在却委屈鸾凤去栖息;而高大的梧桐本是鹓鸾所居,而今却让燕雀作巢占据”,来比喻贤愚颠倒、是非不分,“小人得志,君子失所”,揭露了统治者亲信奸佞、压抑贤才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也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际遇的激愤。2.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第一问要求对诗歌所描述的环境进行概述,要抓住关键词如“雨雪”,天气状况——雨雪交加;“榆溪”“陇西”,地域特点——偏远的边陲,“狐迹”“马蹄”——荒凉。第二问是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第一问回到原句中,就可以理解为“是天气寒冷才导致旗彩坏了,是地暗才导致鼓声变低”,突出了“天寒”和“地暗”,也表现了环境给人的感受。戍卒的情感联系第(1)题的第二问的“别路”就容易理解了。3.(1)拂、侵。将竹人格化,使弹琴、下棋的场景充满情趣。(2)抒发了作者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坚守高洁节操的情怀。4.参考答案:(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烦。(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解析:(1)要分析“厌听棹歌声”的原因,需要通读全诗,了解诗人所处的环境,通过“暝色”“苍茫”等色彩,“残雪”“断雁”“新月”“潮”等意象,“天尽”“舟行”等状态,还有尾联“离家今几宿”的发问,进行分析鉴赏。(2)先分析颔联写到的景:“雪”“雁”“月”“潮”,再从这些景的状态“残”“断”“新”“生”,并结合全诗显露的感情来分析景与情的关系。5.参考答案:(1)第一问:小园里,凋落的花瓣纷乱飘飞,随处坠落,连绵不断,连接着蜿蜒曲折的小路,撒满了低处和高处,仿佛在送落日的斜晖。第二问:表达了诗人的惜花怜花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年华空逝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哀。(2)花朵用全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一片芳心,但所得到的只是凋零残破、沾惹人衣的凄凉结局;这也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素怀壮志却报国无门,屡遭打击,只能低首徘徊,泪落沾衣而已。解析:回答第(1)题的第一问时,抓住首联下句和颔联两句,用自己的话把诗句内容表述出来即可;回答第二问时则需联系注释中的文字,体味诗句景语中的情语,同时扣住直抒情感的颈联,全面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回答第(2)题时,重点是要揭示出隐含的深层意义,这就要求考生分析所给的注释文字,同时联系李商隐的生平际遇作答。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颈联直接抒情,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尾联语意双关,明写花朵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暗写诗人的人生际遇。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6.(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人物形象,“空”表现了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7.参考答案:(1)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前后呼应,表明当时村庄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的,真切地展现了泉州军洗劫后“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出来。(2)这两句诗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有“鸣鸦”,但无“鸡犬”;能见到“花”,但见不到“人烟”。以有衬无,以见衬不见,尽显荒凉萧条之景象。解析:这首诗写于唐亡后不久后梁开平四年(910)。作者通过对农村荒凉萧条的景象的描绘,写出了战争带来的创伤,揭露了唐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