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专题二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一、知识归类1、国际工人运动的重大事件⑴法国:①两次里昂工人起义(1831、1834年)—法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②法国工人六月起义(1848年6月),“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第一次伟大战斗”。③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⑵英国:宪章运动(1836年),英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⑶德国:①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1844年)—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②德国十一月革命中的柏林起义(1918—1919年)—推翻德意志第二帝国,基本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无产阶级力图使之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失败。W.w.w.k.s.5.u.c.o.m⑷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罢工(1886年),在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中影响最大。⑸俄国:①1905年革命—因为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而引起,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革命持续到1907年,列宁称之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②俄国彼得格勒工人武装起义(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⑹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1905年),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⑺中国:五四运动中的“六三运动”(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为了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国际工人运动组织⑴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6年),马、恩建立于布鲁塞尔,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筹备建党起了重要作用。⑵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1847年底,马、恩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⑶第一国际(1864-1872年),1964年成立于伦敦,原称“国际工人协会”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⑷第二国际(1889—1914年),1889年7月14日成立于巴黎,这次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问题,以及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节等的决议。第二国际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推动了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列宁为周的马克思主义者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进行斗争。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内多数政党倒向本国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瓦解。它的特点是: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活动的,它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⑸共产国际(1919—1943年),1919年成立于莫斯科,又名第三国际。在列宁的领导下,它对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作出了贡献。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反法西斯斗争政策和策略,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3、各国工人政党及其活动⑴德国:①演变: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869年成立)→德国社会民主党(1890年改名)→德国共产党(1919年底由社会民主党左派为基础建立)②活动:A.30年代德国共产党开展反法西斯斗争B.戈林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德国共产党。⑵法国:法国工人党(1879年成立)⑶美国:美国社会主义工党(1876年成立)⑷俄国:①演变: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8年成立)→形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1903年)→俄共(布)(1918年3月改名)→联共(布)(1925年改名)②活动:A.领导1905年革命。B.领导二月革命。C.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D.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4、著名工人运动领袖和活动家⑴德国: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⑵俄国: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等5、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发展⑴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①英国人文主义者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私有制进行了无情批判,描述了人类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对后来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的改造方面的一些天才设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⑵由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1903年布尔什维主义的形成,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⑶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①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地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探索了一条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②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6、无产阶级政权⑴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⑵苏维埃俄国——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⑷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东欧建立的八个人民民主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亚洲包括蒙古、朝鲜、越南和中国。7、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⑴俄国:走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⑵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⑶二战后东欧国家①获得解放的方式不同:A.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主要靠本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法西斯武装力量B.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投靠法西斯的本国政府,转向同盟国,在苏军协助下获得解放。C.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主要倚靠苏军的力量把法西斯势力铲除。D.民主德国:战败后,由于苏军的占领,建立人民政权。②共同点: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种体制在一段时间内,为恢复和发展动;欧各国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初步改变了这一地区落后面貌。随着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日趋暴露,为日后国民经济全面提高埋下了隐患。⑷二战后的亚洲国家:朝鲜、蒙古、越南、中国(略)8、关于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⑴苏俄——苏联①列宁:战士共产主义政策(内容、评价)②列宁:新经济政策(背景、实施、内容、结果、评价)③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结果、特点、作用)⑵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背景、内容、积极作用和出现的问题)⑶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⑴苏联:①赫鲁晓夫改革(时间、内容、失败原因);②勃列日涅夫改革(时间、概况、失败原因);③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手法、改革的结果)⑵东欧国家的改革①背景:照搬苏联模式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②改革的主持者:波兰——哥穆尔卡;匈牙利——卡达尔;捷克斯洛伐克——杜布切克③改革的内容:波兰: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扩大企业自主权。匈牙利:从1968年起,开始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中央管理同商品关系、市场积极作用有机联系起来。捷克斯洛伐克:捷共公布了革新社会主义《行动纲领》,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④改革的结果:波兰:未取得明显效果,60年代末,出现了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匈牙利: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经济发展平稳,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捷克斯洛伐克:苏共领导指责《行动纲领》离开社会主义道路,并于8月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改革就此中断。10、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⑴相似之处:①时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都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②性质:都是共产党丧失了国家政权,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③原因:都根源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都由于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中的错误政策引起的,都受到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作用和影响。⑵东欧剧变的经过:①第一阶段: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党内外出现反对派,并联合起来。②第二阶段:执政党对反对派妥协退让,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③第三阶段:反对派制造动乱,使执政党陷入困境,然后通过大选取得政权,个别国家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⑶苏联解体的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背景、实质、结果)→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解体)。二、知识深化1、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线索⑴兴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主义同盟建立、《共产党宣言》发表。⑵发展:法国工人六月起义、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革命。⑶受挫:巴黎公社革命失败、机会主义滋生泛滥和第二国际的破产。⑷高潮: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⑸再次受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概况与阶段特征⑴19世纪上半期的工人运动:主要包括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法国工人六月起义。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一般带有以政治斗争为主、以暴力斗争为主和自发性、分散性很强的特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已经意识到自身作为一个阶级的存在,但还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当时工人运动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只是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促进和推动,并力争更彻底些,还没有消灭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和纲领。⑵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主要包括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革命、1864年欧洲工人声援波兰人民反俄起义等。这一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提高,不少国家工人成立了自己的组织,斗争的自发性减少,还加强了国际团结。其中的巴黎公社革命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体现了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所有主要特点,如政治斗争、暴力斗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发扬国际社会主义精神,同时创造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新经验。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人运动:从巴黎公社后到20世纪初,除俄国发生1905年革命外,各国美有发生过革命,社会处于和平发展时期。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更注重剥削工人的相对剩余价值,因而对工人的文化素质也提高了要求,工资水平也明显提高。这对工人运动带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工人运动更加广泛;以经济斗争为主;工人的集中程度提高,组织性增强。第二国际的成立,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⑷一战后到二战爆发时期的工人运动:一战后,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在英法美日等战胜国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到了30年代工人运动又同反法西斯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3、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⑵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巧妙结合,使社会主义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特点:①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革命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②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革命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联系的,形成了急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