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世界近现代史热点专题模拟题精编近现代国际关系1.下面两图描述的是发生于15、16世纪的世界两次著名的远洋航海,请问是哪两大事件?试结合地图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航海的主要不同点及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答案:图一指的是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图二指的是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进行的新航路的开辟。不同点:(1)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显示明朝国威;欧洲开辟新航路则是为了取得贵重金属,发展资本主义。(2)过程不同: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早、规模大、人数多、船的吨位大,且远达非洲东海岸;欧洲开辟新航路是具有探险性的小规模航海,完成了环球航行。(3)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虽然促进了中外交往,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小;欧洲开辟新航路促进了殖民扩张,导致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引起社会、思想、宗教、科学等领域的巨大变化。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两地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两地封建君主专制强度不同;两地思想观念的解放程度不同;两地市场范围不同等。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一:19世纪后30年,英德两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品中的比例(单位:%)年代英国德国1870年31.813.21881—1885年26.613.91896——1900年9.516.6图1图2第2页材料二:一幅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漫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幅反映德国(左)向英国(右)的海上霸权挑战的漫画。(1)材料一中表明英德经济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特征?(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德之间的关系怎样?根据材料一说明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是什么?它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局?答案:(1)英国经济发展缓慢,德国经济迅速发展。(2)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最终形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往往与它的国际地位相对应,以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的法国为例说明这一历史规律。答案:(1)19世纪初期,拿破仑帝国时代的法国是欧洲霸主,拿破仑对外战争不断,多次对外扩张领土;后因战争掠夺引起被侵略各国人民反抗和反法同盟的打击而覆灭,国际地位衰落。(2)19世纪中期至70年代,法国再度崛起,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外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与俄争夺;在欧洲协助意大利统一,干涉德意志统一,充分显示了大国实力。后因普法战争失败,法国割地赔款,地位再度衰落。(3)一战后,法国实现击败宿敌德国的愿望,参加巴黎和会,要求削弱德国的企图一度得势;之后又与英国一起控制国联,重现其大国地位。后因推行绥靖政策,伤及自身,遭受德国法西斯侵略,战后地位日渐衰落。4.法、德、俄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是争夺大陆霸权的重要角色。(1)结合史实,归纳19世纪欧洲大陆主要矛盾的发展趋势。(2)分析矛盾变化的过程和原因。(3)从欧洲大陆主要矛盾的变化过程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答案:(1)发展趋势:由俄国、普鲁士联合同法国对抗,到法、俄争夺,再到法、俄结盟共同对付德国。(2)①19世纪上半期,拿破仑帝国崛起并不断对外用兵,多次打败俄国、普鲁士等国组成的反法同盟。1812年,俄国打败拿破仑帝国的进攻。后来“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②19世纪中期,俄与英法为争夺巴尔干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结果俄国战败。这一阶段法俄矛盾是欧洲大陆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③19世纪下半期,法兰西第二帝国为争夺欧洲霸权,阻挠德意志的统一,挑起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向德割地赔款。④20世纪初,英与俄法结成“三国协约”,法德矛盾成为欧洲大陆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3)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变化的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外政策的变化取决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冲突。三国矛盾的焦点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假如德国昨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因此更富的英国人。”——英国《星期天评论》第3页材料二:“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威尔逊演说(1916年7月10日)材料三:“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威尔逊关于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3)材料三掩盖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4)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英美在参战后,没有达到的目的各是什么?为什么没有达到目的?答案:(1)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2)直接目的是发战争财,最终目的是统治世界。(3)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总是用伪善的言辞来掩盖真实的目的。(4)英国没有因德国失败而更富。美国未能掌握世界霸权。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美国利用国际联盟控制世界各国的企图因英法等国的反对而未能得逞。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帝国为了完成自存自卫,在不辞对美(英荷)作战的决心下,拟于10月下旬以向南方扩张为目标,完成战争准备。(2)与此同时帝国与美英尽量采取各种交流手段,努力贯彻帝国的要求。—一1941年《日军御前会议决定:帝国国策实行要点》材料二:1941年8月,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其内容应当有:“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来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对此的反映是:“他要我支持他……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为我在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人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材料三:1941年12月8日(东京时间),日本联合舰队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损失十分惨重。日本举国欢呼,美国上下愤怒,全世界为之震惊。对于如此突然重大的事件,美英政府的领袖们反映如何呢?罗斯福总统得知此事后感到十分“欣慰”,当天晚上很有兴趣地翻阅了自己心爱的集邮册,心情比前一段时间平静得多,愉快得多。丘吉尔首相得知此事的当夜提前就寝,美美地睡了一觉,这也许是对德宣战以来最安稳的一觉。材料四: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致国会请对日宣战咨文》:“昨日对檀香山群岛之进攻,使美国海陆遭到严重损失,多数美国人生命已不幸丧生……余兹请国会宣布1941年12月7日遭受日本蓄意非法袭击后,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已有战争状态存在。(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1941年美日双边关系如何。(2)材料二中丘吉尔建议的目的是什么?罗斯福为什么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第4页(3)分析材料二和材料四说明罗斯福对日态度有何变化,原因何在。(4)结合材料分析丘吉尔为何做出在材料三中的反映。答案:(1)日本准备对美作战,美国尽量不给日本找到进攻的借口。(2)让美国为维护英国的利益,做好同日本交战准备。罗斯福不愿仅仅为英国的利益而招致日本的进攻。(3)由尽量避免对日作战到主张对日作战。美国因珍珠港事件上下激愤,这就为罗斯福提供了促请国会对日作战的机会,珍珠港事件使他意识到只有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能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4)丘吉尔意识到珍珠港事件会促使美国迅速参加对日作战,这正符合英国的愿望。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丘吉尔和他的同谋者认为:“要使前俄罗斯帝国臣服,不仅是军事上的远征问题,而且是世界政治问题……我们只有依靠德国的帮助,才能臣服俄国。”——《丘吉尔的一生》材料二:“我们与希特勒或他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任何为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支援。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或俄国人民。”“过去25年来。没有人比我更加始终如一地反对共产主义。凡是我说过的关于共产主义的话,我决不收回。”——1941年6月22日晚丘吉尔的广播讲话材料三: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敦发表的演说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前俄罗斯帝国”指哪国?“军事上的远征”指什么?(2)丘吉尔在材料一、二中的主张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上述变化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形态的矛盾与民族矛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材料三中丘吉尔的主张是什么?(5)引用材料中的原文指出丘吉尔的一贯立场。答案:(1)苏俄。协约国策划的对苏俄的武装干涉。(2)材料一中主张利用德国进攻苏联。材料二中主张援助苏联同法西斯德国作战。因为只有联合苏联反对法西斯,才能维护英国切身利益。(3)特定条件下,意识形态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4)主张英美联合遏制苏联。(5)“始终如一地反对共产主义”。8.20世纪初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在一系列论文中,首先提出了关于世界“地理中枢”的概念,并由此形成关于地缘战略学的理论。他称欧、亚、非大陆为“世界岛”。他认为,在这块“世界岛“上居于顶端部分的欧亚大陆,是决定世界历史发展的地理中枢。他提出了三句名言:“谁控第5页制了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界,”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修正了这一理论。他认为,如果仅仅控制住世界“心脏地带”,还不足以实现全球霸权。如能控制环绕“心脏地带”的欧亚沿海地区,那将足以遏止“心脏地带”的国家称霸世界的企图,进而与之争霸。(1)斯派克曼根据怎样的历史事实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修正?(2)运用二战后美国对外关系的重大事件来解释修正后的关于地缘战略学的理论。答案:(1)二战后,苏联控制了“心脏地带”,但没能支配全世界。(2)为了控制欧亚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美国在战后采取的重大行动有: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日本投降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1950—1953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60年代又发动对越南的战争。为了控制欧亚大陆的西部沿海地区,美国在战后采取的重大行动有:1948年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1949年美、英等12国的代表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欧洲一直是美国外交的重点,称霸欧洲乃至世界是美国的夙愿。1918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但两者实施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十四点原则”遭到了英国、法国的联合反对,美国拒绝加入国联,而马歇尔的欧洲复兴计划却使西欧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西欧受制于美国。(1)“十四点原则”和马歇尔的欧洲复兴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造成上述不同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答案:(1)共同目的:利用经济优势控制欧洲。(2)原因: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但军事实力还不足以控制西欧。英法为维护传统利益,反对美国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英法等两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为争取美国的经济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西欧国家在内政外交上推行依赖美国的政策。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人认为,(联合国成立之初)《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实际上美国有“隐蔽”的否决权。……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史学月刊》材料二: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和亚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