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单位:专业:物理考试科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分数:2010年12月20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课程名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姓名单位专业物理2010年12月20日题号分数签名12345678910总分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特别提醒:全卷共1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校本研究的基本含义简单地说,校本研究就是以校为本,英文是onschool,意思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更进一步说,“校本研究”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核心研究力量,理论工作者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制度。2.新课程中的教学观的基本内涵新课程强调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的促进者”、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学会倾听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人格观上,由“师道尊严”变为“人格平等”,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学生观上,由“教育客体”变为“学习主体”;在教育中心观上,由“教师中心”变为“学生中心”;在教学观上,由“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习”等等。观念更新又引发自身行为的变化,在培训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真正思想内涵,领悟其中的教育理念。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大批观念新、素质高的师资,这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新课改中,课程概念、课程结构、课堂模式都有实质性的改变,教师的角色也将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研究能力,要做教育家、做学者、做教练,做大胆探索的实践者。3.案例的基本结构案例包括四个要素:要素1:教学背景的交待。任何一个案例都有它特殊的背景,如有什么样的教师进行教学、什么程度的学生进行学习、完成的教学任务是什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教学,这些都需要对研究者进行告知,因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因为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教学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教学的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学的方法也具有不可复制,其结论固然也不可照搬。要素2:好的“故事”。必然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需要凸现教师决策与选择的困惑,可以从中发现或挖掘有典型意义的教育问题。要素3:有研究价值的案例,往往都有一定的结构框架,依托恰当的理论为支撑。要素4:围绕一个主题,注重过程,细节真实、形象的描绘。详细描述事例发生、发展、解决过程中的冲突和情景。4.学生发展的内涵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过程方法方面的发展,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亦即,全人教育。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政府管制与教师专业自主的抗争表现为虽然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主要指标之一,正日益为广大教师认可,但教师职业在争取专业自主时举步维艰。世界教育改革反映出的特性表明,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被当作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没有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如工资评定、课程等的参与决策权。1998年年底英国的教师绿皮书事件最有代表性地体现了教师专业自主与政府干涉的斗争。这本名叫《教师迎战转变》的绿皮书规定,教师和校长的薪酬与其工作表现挂钩。政府此举马上遭到英国三大教师工会的强烈抗议,其中两大工会甚至还酝酿三十年来首次大罢工。本来,薪效挂钩的做法并非英国独有,它引起工会强烈反对的最大原因是它由政府制订、由上而下作考查,干涉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目前的一些教育改革与主张,如校本课程、教师成为批判的行动研究者等,将推动由下而上的教师自主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2)工作满意度与信任度近年来,社会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信任度进一步降低。据报道,有的家长甚至走入课堂,充当“督学”,监督教师上课。家长们的理由是,教师素质差,他们无法对教师的教学充满信任。其实,社会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与信任度只是反映了问题的一方面,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则可以反映另一方面。事实表明,教师对自身的工作的满意度也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教师在工作中较少得到支持与鼓励;教师缺少与同行以及其它职业人员交流、沟通的机会而产生孤独寂寞感;学校的组织等级森严;教师未能充分准备新增加的教学任务等。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的是教师的信念与工作积极性。究表明,教师的信念与工作积极性是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首要条件,它们比教师的能力对教学成果做出的贡献更大。其中表现突出的反面例子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研究同样表明,把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为改善工作条件与工资待遇未免过于简单化。这一点也正为各国的教育改革经验所证实。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其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等并不成正相关关系。例如,农村学校教师比城市学校教师表现出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如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总之,社会变革与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教师从一个简单的文化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指导者、帮助者;另一方面,教师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不仅仅工资待遇低,而且经常成为政治家与社会的替罪羊(社会总是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指责教育)。种种原因使得教师职业不仅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入职,而且还经常使一些比较活跃的在职教师在失望中告退教坛,奔向其他行业。况且,当今教师的地位与工作条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3)教师成为研究者虽然教师进行研究活动的意义早已为人们认识到,但只是到近年来的校本研究与校本课程取向才能使这一认识落到实处。目前,人们比较一致地把教师的研究定位为反思性研究与行动研究。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的研究目的应该不完全一致。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使教师成长为有批判意识的、自觉的行动者。针对过去几十年教师专业化措施中的失误,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建议,例如像服兵役一样推行“教育役”制度,法律规定每个年青人毕业后都必须到学校中服务一定年限;引入合格教师注册制度;改善教师培训的方式,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研究活动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等。2.如何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要阐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在这里,所谓“最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常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至少不低于同类的一般水平。实际上在于倡导教学要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在这里,有价值是回答了教学是否做了值得去做的事情,而教学的价值体现在是否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有效果回答了教学是否做对了应该做的事情,教学的效果体现在达成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有效率回答了教学是否做到了尽可能的好,教学的效率体现在学习者用最少的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达成最佳的效果(至少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能有所增值,效果更佳);有魅力回答了教学是否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与亲和力,教学的魅力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能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法:(一)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1.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2.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3、调整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4、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5、调整问题类型比率及问题水平(二)强化师生积极互动的层次与参与的质量,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情感、意志、人格的发展。(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时间,减少无效、低效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化的层次和水平。(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提高。1.合理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2.教学过程与结构的最优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简要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体现课程的均衡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和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果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提倡选修课。课程内容改革: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型缺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打好基础,注重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变化: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评价功能的变化: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摆正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不能以考试来代替评价。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过去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4.如何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理念。它意味着教材仅是“范例”,是可供人们解读的“文本”。作为“范例”,无须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根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自主地领会、探讨课程与教学,把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介”加以利用。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钻研教学方法,还包括对教材的“深加工”,对教材的理解与创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实就是“活用教材”,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不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强调书本知识向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注重对教材的多样化解读。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1.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有关的问题:有人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许久,说道:“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学生时,一位尖子学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差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了班主任的批评。最后,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时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事后,老人给这次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1)读完之后,简单描述你的所想、所感。答:读完之后,我好好反思一下,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为了更早的成熟,追求名利,都已经把曾经拥有的最基本的想象力都给遗失了?想想,从成人到大学生,再到初中生,最后到小学一年级,他们之间发生着多大的变化。我想问问我们这些已成年的人,我们的想象力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遗失的?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怀疑和批判精神被无休止的考试、排名所磨灭。他们的头脑和思维方式已经被“训练”成了“机器”,只能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操作”。他们学到的知识与日俱增,而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在每况愈下!(2)这样的结果与我们的教学方式有关吗?若有,是什么?并请思考这份材料对你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启示是什么。有关。我国的教育则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力求理性的冷静思考,以致学生在“标准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一不小心便被老师打了个“x”。学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