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羊梭菌性疾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羊梭菌性疾病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细菌所致的一类疾病,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恶性水肿•这些疫病都能造成急性死亡,对养羊业危害很大。(一)羊快疫由腐败梭菌引起,主要发生于绵羊,发病突然,病程极短。特征:真胃呈出血性炎症。腐败梭菌经外伤感染的称恶性水肿;由消化道感染的称快疫,绵羊所患多属后者,死亡很快。人也可感染,多为外伤感染,一般称气性坏疽。病原:腐败梭菌厌氧、G+大杆菌,动物体内外都可形成芽胞,不形成荚膜。病羊血或脏器涂片镜检,单在及二、三个相连的粗大杆菌,部分可见中央或偏端芽胞。肝被膜触片呈无关节长丝状(突出特征)。一般消毒剂都可杀死其繁殖体。芽孢体可用20℅漂白粉、3—5℅NaOH消毒。流行病学绵羊最易感,6-18月龄,营养中等羊发病最多。腐败梭菌常以芽胞的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及沼泽之中。羊采食污染的饲料,饮水后芽胞进入消化道感染。内源感染:各种引起羊的消化系统紊乱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水、气候突变,受感冒,采食冰冻饲料等,消化道内的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使真胃粘膜发炎、坏死。肝脏被膜触片腐败梭菌-长丝状症状往往突然发病,病程短,死亡快,来不及出现症状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呼吸困难,口鼻流出一些泡沫状液体,有时带有血液。腹部疼痛。体温有的正常,有的升高至41.5℃左右。有的表现兴奋不安,跳跃,死前表现痉挛。病羊最后极度衰竭、昏迷,通常经数分钟至几小时死亡,很少痊愈者。病变真胃出血性炎症。粘膜、尤其是胃底部及幽门附近的粘膜,常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块,其表面发生坏死,出血环死区低于周围正常粘膜,粘膜下组织常水肿。胸腔、腹腔、心包有大量积液,容易凝固。内脏有出血。尸体迅速腐败。防制措施:预防注射:常发地区,定期注射厌气三联苗(快疫、猝击、肠毒血症三联苗)或七联干粉苗(羊快疫、羊猝击、羔羊痢疾、肠毒血症、黑疫、肉毒中毒、破伤风七联菌苗)。病程短,来不及治疗。发病后转移到高燥地区放牧、防止受寒感冒、避免采食冰冻饲料。(二)羊肠毒血症羊肠毒血症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常称此病为“软肾病”。本病在临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病原D型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气性粗大杆菌,无运动性,体内形成荚膜,体外形成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或偏于一端。一般消毒药可杀死其繁殖体。可产生外毒素,导致全身性毒血症。本菌分为A、B、C、D、E型。D型引起本病。流行病学:D型产气荚膜梭菌存在于土壤、河水中。消化道感染:芽胞污染饲料和饮水进入肠道。发病诱因:饲料、突然改变、特别是从干草改吃大量谷类,青嫩多汁和富有蛋白质草料。瘤胃不适应,大量产酸,病原迅速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季节性:牧区春末夏初青草萌发,秋节牧草结籽。农区牧草结籽或收菜、收谷季节。本病散发、绵羊较多,2-12月龄,膘情好的发病多。临床症状:突然发生,很少见到症状,往往在出现症状后很快死亡。病状分两类型:以抽搐为特征在倒毙后,四肢出现强烈的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磨牙,口水过多,随后头颈显著抽缩,往往2~4h内死亡。以昏迷和静静地死亡为特征病程不太急,早期步态不稳,后卧倒,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继以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发生腹泻,通常在3~4h内静静地死去。体温一般不高,血、尿常规检查常有(葡萄)糖升高现象。羊肠毒血症病变:死后3~4小时,出现肾脏软化,肾表面充血,实质软化如泥样,稍加挤压,即碎烂。肠道(尤其小肠)粘膜充血、出血,严重者整个肠壁呈黑红色或有溃疡。心包扩张,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肺脏充血、水肿。羊肠毒血症小肠呈暗红色出血坏死,肠道胀气。结肠浆膜多发生出血斑诊断1.现场诊断依据本病的发生情况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如肠壁黑红色、肾软化、心包积液,肺充血、水肿等。2.实验室诊断(确诊)防治1.农区、牧区春夏之际少抢青、抢茬;秋季避免吃过量结籽饲草,精、粗、青料搭配合理。2.在常发地区,应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3.发病时,立即搬圈,转移到高燥的地区放牧。病羊由于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救治,病程稍长者可用抗生素、磺胺类药和对症治疗。(三)羊猝狙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的一种毒血症,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流行病学羊猝狙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的绵羊发病较多。冬春季节多发,呈地方流行。临床症状病程短促,常末及见到症状即突然死亡。有时发现病羊掉群、卧地,表现不安、衰弱和痉挛,在数小时内死亡。羊猝狙病变主要见于消化道和循环系统。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严重充血、糜烂,有的区段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胸腔、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暴露于空气后,形成纤维素絮块,浆膜上有小点出血。病羊刚死时骨骼肌表现正常,但在死后8h内,细菌在骨路肌里增殖,使肌间积聚血样液体,肌肉出血,有气性裂孔,骨骼肌的这种变化与黑腿病的病变十分相似。羊猝狙出血性肠炎诊断与防制根据成年绵羊突然发病死亡,剖检见糜烂性和溃疡性肠炎、腹膜炎,体腔和心包积液,可初步诊断。防制:同羊快疫和肠毒血症。(四)羔羊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其特征。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侵害7日龄以内的肉羔羊,又以2-3日龄的发病最多。纯种羊易发病。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也能通过脐带和创伤感染。发病原因: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羔羊体弱,气候寒冷,羔羊受冻等。临床症状潜伏期1—2天,精神萎顿,不想吃奶。主要表现严重的腹泻、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或灰白色,呈液状或糊状,恶臭,有时伴有血液。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口吐白沫,昏迷而死。病变小肠粘膜出现广泛性的出血性肠炎的变化,常可见到多数直径为1-2mm的溃疡,其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圈环绕。肠内容物呈血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羔羊痢疾(1)空肠段出血性肠炎(2)胃浆膜出血诊断依据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确诊):菌体和毒素测定抓膘保暖:为避免产羔时过于寒冷,可将产羔季节提前或推迟,避开最寒冷的时间产羔。合理哺乳,增加机体抵抗力。预防接种:每年秋季注射五联苗,产前2-3再接种一次,羔羊通过初乳获得抗体。消毒隔离:对病羔要做到早发现,立即隔离,认真护理,积极治疗。粪便、垫草应焚烧,污染的环境、土壤、用具等用3%~5%来苏儿喷雾消毒。药物预防:常发本病地区,在羔羊出生后12h内,可口服土霉素0.15~0.2g,每天1次,连续灌服3d,或用其他抗菌药物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治疗:药物治疗应与护理相结合。一般发病较慢,腹泻不重的病羔,可灌服6%硫酸镁(内含0.5%福尔马林液)30~60ml,6~8h后再灌服1%高锰酸钾发病严重的羔羊,可灌服6%硫酸镁,土霉素2~3次。(五)羊黑疫羊黑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其特征是肝实质坏死病灶。病原诺维氏梭菌也叫水肿梭菌,属于梭状芽胞杆菌属。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严格厌氧,能形成芽胞,不产生荚膜,具周身鞭毛,能运动。分为A、B、C、D四个型,羊黑疫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以毒素致病。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1岁以上的绵羊,以2~4岁的肥胖绵羊发生最多。山羊也可感染,牛偶可感染。2.传染源病羊,自然界亦广泛存在。3.传播途径经消化道传播。4.影响因素在春夏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与肝片吸虫感染密切相关。症状病程短,大多数不表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去,少数病例病程稍长,可拖延1~2天,但没有超过3天的。病畜掉群,不食,呼吸困难,体温41.5℃左右,呈昏睡俯卧,并保持在这种状态下毫无痛苦地突然死去。病理变化1.病羊尸体皮下静脉显著充血,其皮肤呈暗黑色外观(黑疫之名由此而来)。2.胸部皮下组织经常水肿。3.体腔积液,暴露于空气易于凝固。4.真胃幽门部和小肠充血和出血。5.肝脏充血肿胀,从表面可看到或摸到有一个到多个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的界限清晰,灰黄色,不整圆形,周围常为一鲜红色的充血带围绕,坏死灶直径可达2~3cm,切面成半圆形。羊黑疫肝脏的坏死变化是特征性的,具有很大的诊断意义。这种病变和未成熟肝片吸虫通过肝脏所造成的病变不同,后者为黄绿色,弯曲似虫样的带状病痕。牛黑疫肝脏表面散在不规则的苍白色梗死在肝片吸虫流行的地区发现急死或昏睡状态下死亡的病羊。剖检见特殊的肝脏坏死变化,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作细菌学检查和毒素检查。应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炭疽等疾病相区别。诊断1.控制肝片吸虫的感染。2.预防注射用羊厌气菌五联苗。3.发生本病时,应将羊群移牧于高燥地区放牧。对病羊可用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治疗。防制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