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二中2009届高考质量分析200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本届招生录取工作正紧锣密鼓地紧张地进行,2009届高三年毕业班已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思考高考、总结高考的得与失才刚刚开始。一、高考成绩可圈可点。2009年我校高考成绩喜人,各项指标全面提升,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应届本科一批上线人数34人,比去年21人增加13人;应届生本科二批以上上线149人,比去年的122人增加27人;应届本科三批的上线262人,比去年的252人增加10人;应届生专科以上上线689人,比去年622人增加67人,其中,文科应届生本科三批以上上线人数,115人比去年83人,净增加32人,在二中办学历史上文科本批上线人数总数突破三位数,为本届高三年毕业班的成绩超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二、2009届高考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稳中求益。今年是实施新课程的第一届高考,又是福建省所有科目自主命题的第一届,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如何考?省领导所说的“不让改革者吃亏”是什么意思?福建省针对新课程高考在尊重有考纲的基础上,下发了考试说明和实施新课税的课程标准。这些信息如何破评,单靠我们自己只能关起门来闭门造车,也无法认识理解“,必须走出去虚心向他人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增长见识,加深理解和认识。在高三年第一学期期末,我校组织了年段备课组长前往福州一中、师大附中、福州八中,同时又与厦门、漳州、龙岩等地市取得联系,广泛收集信息,资料和试卷,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理清思路,认清方向,效果显著。我们最后坚定了以下几条认识:第一,新课程和老高考的共同点是一致的,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的规律没有改变,这使得我们坚定了抓”四基“的决心和信心。第二,新课程的高考和原来高考命题形式上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别是如何体现选修内容的考查,选修内容以选做题出现,不出难题和偏题,难度适中,这一指导性信息让我们节省了复习时间,少走了弯路。不少学科依据这一信息大胆取舍,强化一至二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复习训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进入第二轮复习,特别是临近高考前一个月,年段注重收集省内各名校的模拟卷,特别是最后一卷,组织力量进行科学分析,命制题目讲评、试卷补缺补漏,既熟悉了新题型,又丰富了学生的复习方法,能力的积累,底气十足,信心更大,为年段最后的胜利赢得了心理优势。三、科学应对未来高考2009届高考已成为过去,在回顾、总结中寻找对策,制定方案谋划未来,是一所学校高考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我们一定要重视现实,在得与失之中反思,以求获取更大的成绩。㈠二中办学的困难二中办学中最大的困难之一是生源素质偏低,几乎是一具铜陵镇的生源,虽说是二级达标中学,但生源相当于镇一级中学,没有数量,哪来的质量。此外,理科中的理科综合科是几年来二中高考的一块“硬伤“,需要对症下药给予解决。二中办学历史的生源也几乎如此,但我们却创造了几个比利届的辉煌,92届、98届的高考,2000届、2006届的辉煌,我们没有理由丧失信心,同时,二中办学的外境环境,空间越来越小,内部生源结构复杂化,但河北衡水中学、江苏洋思中学都是一所农村中学,衡水中学的高考奇迹,江苏洋思中学的神话是闯出来的,所以要办好二中,我们要上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以主人翁思想,杀出一条血路,使二中墙内开花墙外香,进而实现墙内开花墙外香,,最终实现让人刮目相看,使人们羡慕我们,教师的价值和尊严就能真正实现。㈡继续走低分进高分出的高中质量管理模式。高一年生源入学偏低,曾经有过漳州市二级达标学校中录取分数最低的年份,比部分三级达标中学的分数还低,这是不争的事实,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为此,我们只能走低分进,力争高分出的质量管理办法,在教学上遵循“小步子,低起点,慢进度,快反馈”的模式组织教学管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盲目追求教学上=进步,要让广大教师更加明确课程标准,加强教学科研,推行分层教学的原则,在高一、高二两个班级,扎实基础,培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高中自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我要学的主动求学态度,创建良好的班级和学风,为高三年全面冲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坚持分层教学,分层推行的办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收获不同程度的进步。树立信心和勇气,去超越自我,超越原来,实现成绩新高度,坚持高中三年一贯制抓高考的管理办法。㈢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组织教学、教研力量研究新高考,做好2009年高考各学科质量分析,列出考卷知识点、能力点清单,制定细目表,对照考纲、课标,分析高考是如何体现考试说明和考试课程标准的,分析原来高考和新课程高考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不同,特别要重点关注,新形式、新题型,从中提出指导课堂教学和平时训练的具体做法,作为新学年教研、教学的重点加以改变,形成指导全校学科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意见及如何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㈣确实推进分层教学、分层管理,加强年段教学质量的监控方案。做好优生的培养和波动层的补腿工作,应该早规划、早实施,把优生优势一直保持好,把波动层短腿科目和内容及时补上,让其平衡发展。对平衡班的教学要坚持低起点,小步子、慢进度、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不统一进度和教学要求,真正做好分层教学,分层推进的办法,平时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要做好分层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搞一刀切,而质量监控要统一,做法也就是让期中、期末考一定使用同一份卷子检测,以入学成绩为基准,以年段平均分为基准,高出多少,低了多少,要做好数据统计,加强过程管理,在质量监控中鼓舞先进,鞭策落后,使不同班级、不同学科都有目标,都会前进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附各学科质量分析)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分析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例如现代文阅读“选考”部分第14题“探究题”体现新课程的自主探究理念。现代文阅读二选一体现新课改要求,选修课得到体现。今年的语文卷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新设材料评说题,这样的题目设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还有我省率先将“课外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纳入高考,今年的语文高考卷继续保持我省这一新课程改革的亮点。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卷在命题上,整体上忠实于《考试说明》,体现了课改后的探究性题目。文化经典只考“孟子”和“论语”;也缩小了范围。以考查理解能力的选择题取代往年的文句翻译,考点更科学,也适当降低了难度。文学名著只考对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识记,没有超越《考试说明》的要求。“文言文阅读”从去年开始,回到人物传记上,这更符合“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止是几轮复习的问题,而是牵扯整个高中教学,因此要分阶段落实层层推进。高一阶段(必修课),应以新课标来指导必修课的教学,但不能拘泥于教材,并淡化《考试说明》。新课标的终极目标无非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在于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单靠教材区区几篇文章是不够的,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需要适量的笔头训练。高一阶段除了重视课外阅读外,还应重视课内文言文字词句的落实工作,以有别于现代文的教学。高二阶段(选修课)作为承上启下的过度期,既要根据新课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又要渐渐界入《考试说明》,选修模块门类多,全部开花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须根据《考试说明》加以选择。同时要完成“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的全部阅读任务。为高三总复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高三阶段(总复习),要紧紧扣住《考试说明》,进行高考的总复习,依据《考试说明》,分门别类作好《考试说明》所涉及的考点复习过关工作。依据样卷模式作好适应性笔头训练。在这一阶段要注重规范答题模式及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还要重视写作辅导,提高学生审题立意及应用材料突出主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要力争在4个得分上有一点较突出。2009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分析2009年是福建省实行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一个高考年。在题目的排列顺序上,延续了一贯的由易到难的排列原则,整张试卷难度适中,今年的福建理科数学试卷的布局有所调整。总题量数改为21题,比08年减少了一个小题。在题目类型的分布上也有所变化,不仅减少了两道选择题,增加了一道填空题,而且增加选考题。这种变动增大了试题的区分度,更好地体现出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2.思维量大,计算量小,倡导“多思少算”整套试卷无论是选择、填空,还是解答计算量都不大,推理过程也不繁杂。重点考查通性通法,避免偏题、怪题,很好地控制了运算量,加大思维量。数学考试谨慎处理新增内容与创新性试题的占分比例,突出对考生数学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命题同时关注试题选材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倡导“多思少算”,注意控制不同专题选考题的难度。3.注重基础知识,多种方法解题,突出课改理念试题覆盖了高中数学中的主要知识点,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度。解答题则沿袭了多年的传统做法,分别涉及函数、、不等式、三角、立几、解几和概率统计等内容,体现了平稳过渡的精神。同时试卷中渗入了新课改元素,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强调知识交叉、渗透和综合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各种能力。如理15,需运用合情推理,寻找规律,进而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验证,有效地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坚持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考虑问题,许多试题都强调知识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注重检测考生是否具备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并能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有效、灵活地解决问题。创新性问题无现成解题模式试卷设计了适量的、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的创新性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检索、加工和组合,探求问题实质,寻找解决方案。如理10以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为载体,考查给定方程的解集特征,问题的解决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用,需要考生经历探求解集中元素间关系的整个思维过程;理15的解决,也需要考生经历尝试、归纳、猜想与推证的过程。开放式试题考查探究能力命题合理地设置了具有一定思维量的开放性、探索性的试题,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探究能力。试卷既有条件开放的试题,如理17、理19、是“存在型”探索性问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存在;又有结论开放性问题,如理18是方案设计问题,符合题设条件的方案不止一种;还有解法开放的试题,如理18、理19、理20、等都有多种解法,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以不同的思考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殊途同归”。考查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试题既考查了数学知识在学科内的应用,又考查了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理8和理18等题取材于考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实际,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不仅考查了考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而且以这些知识为载体,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现实情景的能力,从而检测考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二、对今后高三复习的启示1.夯实基础,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试题的框架主体仍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如函数的图象、单调性、定义域等性质及变换;数列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求解与证明;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空间图形的识别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包括体积和夹角);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几种常见类型的概率问题等。所以今后的高三复习这些内容仍然是重中之重,只有夯实这些章节的基础知识,才能从容应对高考。2.坚定新课程改革方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执行和推广新课标是大势所趋,所以新课标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会不断地出现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特别是今年高考中未涉及到的几何概型、三视图、类比推理、独立性检验(2×2列联表)与回归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统计中的散点图、回归直线方程等,我们在今后的高三复习中更应引起重视。3.通法为主,变法为辅,培养能力重视高中数学的通性通法,倡导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努力培养学生“五种能力、两个意识”,即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要求与以前有不同,必然要反映在命题中。特别应注意新增加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前者与统计有关,后者与应用问题有关。另外,“推理论证能力”有别于先前四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