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中心区停放车系统规划实施方案(中间报告稿同济大学道路交通系)1概述1.1研究工作背景(1)车辆停放是交通过程(规划、建设、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大城市交通普遍存在着停车设施规划滞后、投资不足、停车用地未能控制、停车场建设出现“瓶颈”的状况,因“停车难”使交通陷于困境,几乎是世界性的城市发展难题,上海也没例外。本项目规划实施方案,试图从上海中心区实际情况出发,以城市总体规划和都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适度供应、产业驱动、政策保障”的原则,提出一个近期(十五)规划与政策实施方案蓝本,为市府编制本市交通政策白皮书、优化城市交通实施计划方案提供依据。(2)本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应用了近十年来已完成的调查和研究成果资料:上海市第一次综合交通规划专项调查报告:上海市停放车调查分析总结报告及分项报告1—3(上海市城建学院,公安局交通处等单位1989.5)上海市1995年第二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报告(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1997.10)全国部分大城市停车场发展规划、政策及管理调研报告(1998.9,国家九五科技项目专题96—A15—03,建设部、公安部课题组)上海市中心区机动车停车管理与对策研究报告(上海市建委基本项目D9005110,同济大学等,1991.10)上海市车辆停放问题的综合研究报告(上海市建委基金项A9405118,同济大学等1997.5)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设置标准研究(国家九五96—A15—03—02,同济大学,1998.9)城市停车管理模式研究(国家九五96—A15—03—01,同济大学,1999.12)上海市1992~1999年建筑物配建审核表基础统计(同济大学、上海市上运输管理处、市交警总队)(3)本项规划实施方案(中间报告)是在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主持下,委托同济大学负责,由交通局政策研究室、货运处、规划处以及上海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上海市陆上运输管理处、市交警总队等单位同志们共同协作完成的。21.2编制方案思路停车规划实施方案应在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要求下,对中心区的停车供需现状正确把握,并对未来的停车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在供需关系和发展模式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心区停车设施规模和结构比重(路边与路外,配建与公共停车场),在区位空间上拟定合理的分布密度,确定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布局与选址。根据“以人为本”和“都市可持续发展”(经济与财务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的政策观念,提出中心区停车泊位优化配置方案和都市停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1.3研究范围与年限1.3.1研究范围(1)空间范围:“中心区”的定义为上海内环线所包围的区域113公里2。浦西:10个行政区的环内部分(82公里2);浦东:内环路(龙阳路—罗山路—黄浦江)部分(31公里2)。(2)方案编制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CBD区域(黄浦4.18Km2和小陆家嘴1.7公里2);第二层面:CBD以外,内环以内的各行政区(杨浦、虹口、闸北、普陀、长宁、静安、徐汇、卢湾、南市区和浦东区)。第三层面:典型社会公共停车场(库)布局选址。1.3.2年限确定“十五”期间(2001~2005)。1.4目标要求与内容1.4.1目标要求本实施方案要贯彻如下的目标:1)以提高中心区现有停车设施与拟建停车设施使用效率为目标(而不是以单纯满足停车需求为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政策提高配建泊位和社会公共停车场的潜在效率,促进停车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2)以都市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讨如何运用市场机制,使停车设施投资获得合理回报的政策构架,创造提高中心区交通系统效率和促进都市停车产业发展的双赢机制,避免日后的财政负担,达到提升上海市的全球性都市竞争力的最终目标。1.4.2主要内容上海市中心区停放车供需现状、问题与适应性上海市中心区停车需求预测分析3上海市中心区停车规划与管理新模式中心区“十五”停车实施规划方案各项政策保障措施1.5技术路线1.5.1方法本项目采用综合集成的方法,以近期实施方案和政策保障措施为重点,分别从规划技术层面和政策法规层面提出相应的研究理念和成果,形成上海停车模式的新框架。编制改善实施方案,注重可持续性和技术先进性。1.5.2技术路线框图上海中心区停放车现状与适应性都市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新理念预测分析TDM理论保障措施国际大都市经验借鉴规划实施方案研究上海市中心区停车规划与管理模式管理体制改革政策提高停车效率政策CBD内规划实施方案产业化与资金政策CBD外行政区实施方案典型社会停车场(库)方案42中心区停放车供需现状分析2.1中心区停车设施分类上海市停车设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建筑物(包括公建和住宅)配建的停车场(库),二是路外公共停车场(库),即指各类为社会车辆出行过程提供服务的露天和室内公共停车场;三是合法的路边临时停车位。供应总量即指以上三部分停车设施的泊位量(或面积)之和。2.2中心区停车设施现状规模2.2.1建筑物配建泊位量按照上海市停车场(库)建设管理规定(91.2.19市府44号令),在“上海市停车场(库)设置标准(DBJ-08-7-90)”及其修订版(DBJ-08-7-96)实施的近十年来,经市公安交警和规划部门审批的上海建筑物配建(新建、扩建、改建)停车泊位数为22.13万个(2645家大型公建与住宅单位),面积达774万M2,市中心区(内环内)约15.5万个,占市中心区停车设施总量的85.8%。按照“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规定,全市已有508家建筑物(5.2万泊位)业主申照,按路外收费停车场标准(沪价费1995第143号)实行行业管理,面向社会车辆提供停车服务。在市中心区已有272家(占55%),3.10万个泊位对社会开发。黄浦区内已有34家3069个泊位(12.44万M2)向社会开放,浦东新区也有31家4346个泊位(13.4万M2)向社会开放服务(其中小陆家嘴CBD内有家泊位)。2.2.2路外公共(社会)停车场(库)据1995年第二次全市性综合交通大调查统计,市区路外社会停车设施17216泊位,总面积37万M2(其中浦西约315处,泊位15049个),内环内(中心区)约11879泊位,总面积约23.7万M2。据陆管处统计,市中心区内已注册收费经营的社会停车场(库)14家,泊位数1920个,面积61154M2。内环内(浦西)各行政区范围社会停车场分布一览表(如表2-1)。5表2-1中心区各区停车收费设施分布区域社会收费停车场(库)配建、兼用收费停车场(库)临时、新村小区收费停车场(库)临时收费停车场(库)户数面积(㎡)泊位数(个)户数面积(㎡)泊位数(个)面积(㎡)泊位数(个)户数面积(㎡)泊位数(个)小车大车小车大车小车大车小车大车黄浦区742485118755341243813037327119383568卢湾区361532894453835020135012静安区1700168291055683640南市区110004012121419033955078徐汇区13002010571689325746145767035810普陀区213589142618358041057107225078长宁区1110054133648680428闸北区9244498162虹口区1198019036244268718701825040杨浦区932973196182428576浦东新区311344304346120合计1461154180111927287318926304438110705741010105734448黄浦区范围内占7家,泊位数1242个,面积42485M2,占内环内的62.5%。2.2.3路边临时停放点据第二次全市性综合交通大调查统计,浦西各行政区总停车面积15.45万M2,共12343泊位,浦东新区路边停车面积3.14M2,810个泊位。根据公安交警提供的资料,全市路边收费道路停放点共223处(中心区206处),8426个泊位,面积14万M2。中心区内个7502泊位,面积12.6万M2,收费标准采用95第143号暂行计费标准实施。市中心的10个区路边停放点设置规模见表2-2和图2-1。表2-2市中心区路边停车点供应现状区域停车点(处)泊位(个)面积(㎡)收费类别甲一类一类二类三类黄浦22765919022南市2166931300813卢湾205566314164徐汇2075795901172长宁38090012静安25103715148232普陀16620101752311闸北3516962031681611虹口28658111639181杨浦1666412268214合计20675021263606779412.2.4中心区内的住宅新村临时收费停车泊位面积19168M2(10家新村物业)泊位数1054个;还有临时工地性质的收费停车场10个,泊位面积16573M2,泊位数452个。62.2.5将上述几个部分停车泊位累计估算得到中心区停车设施现状规模表(如表2-3)。表2-3中心区停车设施现状规模停车设施分类户数面积(M2)泊位数比重(%)备注建筑物配置15491085.8其中3.1万泊位向社会开放(收费)社会公共停车场237000118796.6其中黄浦区内7家,1242泊位,4.25万M2路边停放点220154550123436.8其中浦东新区3.14万M2,810泊位新村临停点101916810540.6工地临停点10165734520.3总计2404272911806381002.3供需基本情况评价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带来上海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上海的建筑物配置停车泊位获得很大发展,泊位数已占主体地位(占85%)。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已有55%建筑物管理除了满足自身夜间停车(自备车)需要外,还向社会开放停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围道路停车的压力,弥补了社会公共停车场的不足。根据历年资料的统计,各类建筑物配置车位的标准已达到稳定水准(见表2-4)。特别是商务、行政、饭店和旅馆的配置标准呈上升趋势,涉外商住楼、外资、三资企业建筑比国内企业建筑达标情况要好。表2-4历年来建筑物配置车位平均标准年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配建标准(泊位/100M2)0.2360.2790.2440.3360.2550.2290.2840.252对于建筑面积大于5000M2和配置机动泊位大于50辆的专用停车场,按照新的“规定”已逐步实施开发容量、出入口和交通组织的影响评估审核。从停车设施的使用特征看,全市路边临时停放点的日周转率比路外社会停车场日均周转率要高;市中心区停车场周转率比市边缘区要高。对于同一主体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大堂前地面停车场比地下车库内的周转率高[1]。社会停车场供应发展步履艰难。全市目前纳入行业管理的共53家,泊位7383个,面积39.01万M2,而在八五末(1995)统计,全市已有路外社会停车场204处(其中浦西171处),泊位12006个。但全市需求泊位达4.49万个,市中心黄浦区社会停车停车位1200个,但需求量超过5000个泊位。路边临时停放点在市区(10个区)有206处,泊位7502个,面积12.6万M2,与95年第二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统计比较(当时10个区加浦东共1.23万个,面积15万M2),说明通过管理,总体上占路停车有所压缩。黄浦区目前有765个泊位(面积9190M2),比起九十年代初1715泊位(3.38万M2)占路停车的现象已有较大改观。7黄浦区(4.18KM2)是上海商务商业的主要组成部分,90年代初调查。各类建筑物附属泊位就达6000个,十年城市建设与改造,目前的建筑配置已达11165个,路边停车已基本趋于稳定;近年来社会停车场(库)已增至7个,泊位数达1242个(面积4.25万M2)。中心区CBD(黄浦区4.18KM2+浦东小陆家嘴1.7KM2)的停车设施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