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高升1第二周:“自然辩证法”性质、内容、对象等问题的讨论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在概括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的自然发展史,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总结出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它深刻揭示了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的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首先,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其次,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内容: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3、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两者的联系在于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是两者有着原则性的区别:第一,如何看待自然观。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都把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放在自然哲学、科学实在论或哲学本体论中,而自然辩证法则把自然观作为它的理论基石。第二,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是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方面来考察的,而自然辩证法则把科学技术看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既从活动过程,也从它的活动成果来考察的。第三,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而自然辩证法则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迟早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自然辩证法与STS:两者之间的联系为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但区别在于STS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位,并且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4、在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谈谈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首先,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可以支持科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科学研究往往是以理论为基础开展的,自然辩证法则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理论支持。其次,掌握自然辩证法可以更好地开展研究。每个科学工作者,虽然说是术业有专攻,但是大多数开展研究工作时,通常是需要对交叉学科以及综合学科等进行研究的,不是局限于某一专业,需要充分拓展视野。最后,懂得自然辩证法能改善科学工作者的哲学思维。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哲学。总而言之,自然辩证法是培养人形成更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有效途径,自然辩证法所拥有的理论基础,对开拓人的视野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第三周:人与自然的关系1、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2)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中。(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不仅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还作为人的生活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已经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工业文明历时三百年,它为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导致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2、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我们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发展是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利。第二,要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第三,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的危机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来的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的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第四,人与自然的危机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可分割,檀高升2只有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性,才有可能达到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和谐。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发展,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增强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只有使广大人民都普遍认识到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节制人口、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的自觉意识和良好风气,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理解可持续发展、支持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获得巨大的能动力,才能持续稳妥的推进。其次,要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在产业政策上,要与绿色文明相融合的产业发展战略应该是常规产业与环保产业的同步发展,向科技密集型产业倾斜;在财税政策上,提高用于环保项目的科研经费比重。第三,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方面要找到资源开采的最优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和技术进步逐步减少对枯竭性资源的依赖。为了保证当代人的经济活动无损于后代人的福利状况,需要建立一个生态与经济、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以确保资源能够传递给后代人。第四,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环境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制体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功能。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加强各级环境管理队伍建设,充实管理人员,通第四周:理解科学1.什么是科学?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等等。请结合自己的背景和理解进行阐述。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永远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首先是了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公众理解科学”中所指的科学知识,是指作为现代人所必须了解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本知识,包括数理化天地生的各门学科知识,也包括工业、农业、生物、医学等重要的技术知识。同时,要强调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它提升了科学普及的层次,赋予了科学普及以灵魂和活力,可以让人长期的多方面的受益。要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注入到民族文化之中。因此,“公众理解科学”也包括知识层次较高的公众。第二是了解科技发展史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我们的先人在科技发展中积累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就是要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只有这样,公众才能更好地参与科技活动和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一是要引导人们加深对信息科学、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了解,因为它们对整个科技、对社会发展影响大。二是要引导人们加深对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三是引导人们加深对科学技术已经和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理解。第三是正确理解科学家。要了解他们的价值观、人生态度、行为准则是什么;在什么样的社会大环境和历史大背景下,通过怎样的努力,才实现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的;了解在科学家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由于科学家所从事的工作与众不同,加上他们的研究工作大多深奥莫测,一般人难以理解,因此公众对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误解,或认为他们都是超过常人的“天才”,或认为他们是不懂得生活常理的“怪人”,或把他们推崇为“圣人”。这不利于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和创造发明,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科学家并向他们学习。科学家是一群不平凡的人,因为他们为社会创造了奇迹;但科学家也是平凡的人,因为他们也食人间烟火,他们也有缺点,也会犯错误,也会受社会历史等条件的限制。第四是正确理解科学事件。由于科学事件涉及面广,影响重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蕴藏着深刻的科技文化内容,有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是难得的生动鲜活的特殊教材和千金难买的宝贵财富。2、科学是不是最可靠的知识?有没有认识论上的特权?即科学是否可以免于怀疑与批判?我认为,只有经过实验检验以及优良的评价的科学才是最可靠的知识。科学不可以免于怀疑和批判。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新的科学理论被提出后,它需要经过科学共同体的评价、检验和选择,才能被科学界所接受。任何科学需要经过确证和否证。这也就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和巫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科学在寻找有利的证据的时候,同时也积极面对可能不利的证据。3.你认为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有多大?(试举例说明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社会因素是科学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要完全避免一切社会因素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就是说科学知识并不单纯由自然界决定,社会因素是科学知识面貌的影响因子,有时甚至是十分关键的支配性因素。社会因素乃是科学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要完全避免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也不必要。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是不奇怪的。科学认识活动由科学家以及由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共同体进行,而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是充满社会性和主观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所运用的工具和方法是人制造或创造的,内化着人的智慧、观念和目的;科学认识活动的对象是经过人的选择或加工过的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作为科学认识活动成果的科学知识的表达所运用的语言是社会的、人为的;整个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基本上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因此,社会生产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思想文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五周:关于技术本质的讨论关于技术的本质,一般有三种理解:一种是技术决定论,重视技术的内在逻辑,认为技术是自主并价值无涉的;一种是技术建构论,檀高升3强调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决定作用;还有一种是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认为技术的自主因素和社会因素都起作用,它们构成一个“无缝之网”。问题:(1)你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理由是什么?(2)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3)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的生活有何深远的积极影响?(4)技术的应用有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1、你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理由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这样,可以把技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2、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整个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先进的生产力,造成生产劳动者的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而且增加了使个人得到充分、全面发展的时间,丰富了人的精